初中二年级地理必修1环境教育(二)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上传人:he****18 文档编号:240731495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二年级地理必修1环境教育(二)团结友爱的大家庭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二年级地理必修1环境教育(二)团结友爱的大家庭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二年级地理必修1环境教育(二)团结友爱的大家庭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第二节 团结有爱的大家庭团结有爱的大家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铜仁的民族构成及分布。了解铜仁的民族构成及分布。认识各县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认识各县区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一、大杂居、和睦共处多民族聚居地:铜仁市境内有汉、侗、土家、苗、仡佬、瑶、回、羌、布衣、满、壮、蒙古、水、傣、白、维吾尔、黎、藏、京、畲、朝鲜、哈尼、高山族等32个民族。铜仁在两千多年前就居住有土家、苗、侗、仡佬等民族。铜仁市辖8县2区,其中有自治县4个,民族乡56个。区内居住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羌、回等32个民族,1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多民族聚居地区。2010年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245万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数的58.38%。土家族土家族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等县区,有120多万人多万人。我区有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土家族是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境邻近地区土家族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单一民族固有的民族特征。思南的土家花灯、沿河自治县的土家舞蹈肉莲花、印江自治县的土家长号、江口的土家金钱杆舞蹈、德江的土家傩戏傩技等都是铜仁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奇葩,是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土家民俗文化村的推介首选江口县云舍民俗文化村。民族服装民族服装思南土家花灯沿河土家肉莲花江口土家长号苗族苗族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松桃、印江、思南、铜仁、江口、石阡等县(区),有50万万人人。区内苗族大约还有30万人保持有完整的苗族语言和穿戴传统的苗族服饰。我市有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苗族节日众多,主要有“四月八四月八”活动,活动,松桃正大瓦窑曾被命名为贵州省“苗族花鼓艺术之乡”。苗王城苗王城地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境内,建于明洪武初年,不仅是古代苗王居住地,还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龙西波和吴黑苗起义发生地,曾为苗民长官司驻地。不仅具有一定的战争防御能力,而且体现了较高的建筑水平。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当地老百姓至今仍着苗服,说苗语。苗族四月八节传说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亚宜”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残忍的统治者进行斗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幸战死在贵阳市的现在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缅怀亚宜的业绩,弘扬民族英烈的精神,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苗族百姓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一系列纪念活动。每逢阴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向四月八节日活动场地聚集,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求接求、武术、茶灯等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纪念活动又增加了经贸洽谈、艺术文化研讨、旅游观光等新内容,今天的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已成为了苗族人民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的综合性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游客和商人。活动的内容也逐年增多。松桃苗服松桃四面鼓上刀山松桃正大苗王城侗族侗族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玉屏、万山、铜仁、江口、石阡等县(区),有37万人。万人。我市有玉屏侗族自治县。玉屏朝阳、丙溪、大湾三个村寨玉屏朝阳、丙溪、大湾三个村寨,是较为典型的北侗民族村寨。玉屏是北侗文化发源地之一,外环廊式、吊脚楼典型的北侗民居在此最具体现,赶坳、侗族民歌、侗族傩技等是侗乡文化的主要展示内容。侗族服饰侗族玉屏风雨桥玉屏风雨桥万山鼟锣举行鼟锣比赛。当地侗族民间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都展现出自己的绝活,使用鼓、钹、锣等不同乐器,运用不同的节奏、表演手法,体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演出中巧妙地穿插了诙谐生动的茶灯表演。表演中,领奏者敲打大鼓指挥全场,正转敲,倒转敲,上下敲,腰间敲,在钹和锣的配合下,相辅相成,紧密有致。随着鼓棒的上下翻飞,鼓声时而像高山流水、清澈透明,令人心旷神怡,时而则像千军万马、排山倒海,令人情绪激昂,别有一番韵味。鼟锣文化仡佬族仡佬族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有11万人万人。“敬雀节”是石阡仡佬族人祭祀神鹰和十二彩凤,祈祷五谷风登,家业兴旺,子孙发达的一种祭祀活动,每年古历二月初一举行,尧上祠堂旁的坝子上高耸的葫芦神鹰架就是当地的图腾,“雀”是仡佬族人对飞禽的统称。“敬雀节”这一天,村里人把糍粑送到山上的枝桠上等鸟来食,希望它们不要伤害田土中的禾苗,不要偷吃包谷、红苕、谷子,以保春种秋收,五谷丰登,祭祀由身穿法衣的仡佬族人在锣鼓声中念念有词的进行;过程庄严肃穆,祭祀结束后,表演极具地方的特色戏,仡佬民歌更是丰富多彩,极具魅力,如情姐下河洗衣裳已唱响华夏大地。雀神仡佬毛龙仡佬族仡佬族敬雀节仡佬人敬雀舞羌族羌族羌族羌族分布在江口等地,铜仁地区就占1200人人。区内有羌族聚居的村寨,位于江口县桃映土家族苗族乡漆树坪村,是贵州省唯一的一个羌寨。至今还保留着羌族原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村寨有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群。村民会唱原生态民歌,羌族俗称过小年(羌族也过春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他们在释比(族长或头人)的指挥下,身着节日盛装,杀猪宰羊,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和一系列的祭祖活动后,欢声歌语,载歌载舞,跳着皮鼓舞和萨朗舞,欢度自己的节日。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热闹数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节日期间,杀猪,用猪血祭奠祭牛神,以保一方平安。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羌族活动羌族活动玉屏箫笛明、清两朝,玉屏箫笛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极好的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与茅台酒等一道被列为贵州三宝贵州三宝。玉屏箫笛厂是中国四大民族乐器生产定点厂家之一。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它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之一。德江傩文化傩,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傩祭鬼逐疫。祭中有戏,戏中有祭,通过傩祭酬神驱鬼,通过戏娱人娱神。傩的活动除了正祭之外,还有上刀梯、过天桥、下火池、开红山、下油锅、踩红铧、衔耙齿、翻茅、悬斗、栽牛角、钉鸡、筛子装水、吞钉子、吃碗等特殊祭仪绝技。目前傩文化存在的形式林林总总,涉及民俗、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戏剧等许多艺术门类,也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以及医药学等许多研究领域。黔東的銅仁市是中國儺文化圈中儺儀最活躍的地方,被稱為儺戲之鄉。這裡有漢、苗、侗、布依、仡佬和土家等族的儺儀,其中土家儺、苗儺最為典型。傩文化特点涉及内容有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神话、语言、戏剧、美术、音乐及舞蹈等,有茅山教和师娘教两派。表演的核心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紧紧围绕神、鬼、人这一轴心开展活动,因而出现“傩祭”、“傩戏”、“傩技”表演形式和傩面具、法器、傩服饰等道具。神案和开坛、开洞、闭坛活动禁严、神秘、肃穆,而又娱神娱人;傩戏表演动作夸张、豪放、变化性强、旋转幅度大,有“踩八卦”、“踩九卅”之舞步;唱腔质朴,语言诙谐、风趣;音乐独特、内容丰富;服饰古朴简单,有头扎、法衣、法裙;面具形态怪异、夸张、滑稽幽默,有半堂戏12个面具和全堂戏24个面具之分;法器大小尺寸、图案、质地规定严格、富有象征意义,其来历大多有一种神奇的传说。傩技表演中的开红山、上刀梯、刹铧、钉鸡等绝技,神秘而又神奇。观看傩文化表演,可以获得娱乐的享受,体验到一种信仰的满足感,在神秘而又具有惊心动魄的傩技中感受到神的威严。傩文化上刀梯中国书法之乡印江印江书法艺术渊源流长,明代的周冕、清代的北京“颐和园”匾额书写者严寅亮、参加过“公车上书”的廖西山,擅长行书的周以湘、王道行等广为传涌。“印江拥有丰富的书法文化底蕴,群众基础更是浓厚。印江至今还保留着合水镇蔡伦古法造纸术,生产用于书写的白皮纸,坪兴寨黄氏还生产毛笔,这些都为印江获得中国书法之乡的称号奠定了基础。印江书法印江群众书法活动鼟锣文化仡佬族仡佬族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有11万人万人。石阡仡佬族的最重要民族文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仡仡佬毛龙佬毛龙。仡佬族节日近年宣传推广得好的主要有石阡在尧上民族村寨举办的石阡仡佬族敬雀敬雀节节。石阡尧上民族村石阡尧上民族村已作为仡佬族民族风情展示点。石阡木偶戏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汉族传统傀儡戏曲剧种。鼎盛时期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及周边湘、鄂、渝、黔等省边区的各民族中。石阡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铜仁龙舟文化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每年的端午节铜仁城内万人空巷,市民们纷纷齐聚锦江两岸,一只只木制龙船在锦江河上穿梭不停,水上岸上热闹非凡,鼓乐声、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落。尤其是比赛结束时,众多水手争抢鸭子的场面更是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呈现人水交融的动人场面,令人惊心动魄,精彩万分。2009年,铜仁市(今碧江区)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2011年,铜仁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仁龙舟文化铜仁龙舟文化铜仁龙舟文化2014年中国传统龙舟大赛此次比赛除了有碧江、万山的龙舟队参加,还吸引了来自湖南、重庆等地的龙舟队参赛。参赛队伍中,铜仁本地龙舟队共49支,外地龙舟队4支,共53支龙舟队。铜仁龙舟赛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端午隹的一盛事,是各族人团结有爱共创精神文明象征。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元霄节、已成为各民族之共同的欢庆的节日。学习思考铜仁市有哪些主要的民族?你所知道的民族文化习俗有哪些?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和文化艺术有哪些?主要民族及分布主要民族及分布汉族汉族全市各县各区都有分布,总人数178万人。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等县区,有120多万人多万人。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松桃、思南、铜仁、江口、印江、石阡等县(区),有50万人。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玉屏、万山、铜仁、江口、石阡等县(区),有37万万人。人。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有11万人万人。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江口,铜仁地区就占1200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