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形为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40729924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形为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个体形为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个体形为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Organizational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6个体心理与行为5/3/2024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n1人性假人性假设与管理模式与管理模式n2需要、需要、动机与行机与行为 n3价值观与行为价值观与行为n4 知觉与行为知觉与行为 n5 态度与行为态度与行为n6个性与行为个性与行为n7 意志与行为意志与行为n8 情感与行为情感与行为5/3/2024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1、完全理性人2、有限理性人3、主观理性人5/3/2024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二、管理学的人性假设n(一)经济人假设主要内容:(一)经济人假设主要内容:n1、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n2、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n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的强制。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依靠外力的强制。n4、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受别人影响。n5、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5/3/2024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管理方式:管理方式:n1、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成任务。n2、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n3、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作制度。n4、用金钱调动人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用金钱调动人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5/3/2024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二)社会人假设与管理方法(二)社会人假设与管理方法n该假设认为:该假设认为:n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n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慰。n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n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5/3/2024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管理方式:管理方式:n管理人员应该关心人,体贴人,爱护、尊管理人员应该关心人,体贴人,爱护、尊重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重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高组织士气。n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个人奖励5/3/2024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三)自我实现人假设(三)自我实现人假设n主要内容:与经济人假设相反。主要内容:与经济人假设相反。n管理方式:管理方式:n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的工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的职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作环境,管理者的职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n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n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分享权力。分享权力。5/3/2024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四)复杂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n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人的需要分为许多种,纷繁复杂,而且不断发展人的需要分为许多种,纷繁复杂,而且不断发展变化。变化。n人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他们相互作人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他们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模式。n人们在组织中可以产生新的动机。人们在组织中可以产生新的动机。n人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岗位,可以有不同的动人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岗位,可以有不同的动机模式。机模式。n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方式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会有不同的反应。n管理方式:权变管理。管理方式:权变管理。5/3/2024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五)文化人假设(五)文化人假设n1、人除了有本能、需要之外,还有世界观、人、人除了有本能、需要之外,还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n2、在人的一生中,本能与需要对人的的影响是、在人的一生中,本能与需要对人的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即使从基础性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即使从事生物本能活动,人的行为也深深打上文化的烙事生物本能活动,人的行为也深深打上文化的烙印;印;n3、本能与需要对人的影响比较短暂,需要总是、本能与需要对人的影响比较短暂,需要总是能够满足的,但是文化则不同,人的一生都在实能够满足的,但是文化则不同,人的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信仰,一生都在追求一般需要的满足,践自己的信仰,一生都在追求一般需要的满足,这样的人比较少见。这样的人比较少见。n管理方式:塑造企业文化,培养成熟的员工。管理方式:塑造企业文化,培养成熟的员工。5/3/20241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 需要、动机与行为需要、动机与行为 n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n需要需要 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n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这是人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有三个特点:v 指向性 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诱激物。v 周期性 可以重复发生。v 变化性 发生的强度不同,内容不同。n行为行为 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映,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n 动机动机 原意是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5/3/20241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可达到目标(方向)需要与动机的转化关系示意图动机刺激愿望(驱动力)需要意向v需要与动机,动机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需要与动机,动机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1)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2)只有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时只有当需要具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时,才能转化为动机。才能转化为动机。(3)但是,有动机不一定有行为,行为受优势动机所支配。但是,有动机不一定有行为,行为受优势动机所支配。5/3/20241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动机结构与强度示意图动机类别强度ABDCE优势动机二、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二、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行为。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动机。3、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4、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5、错误的动机有时外表被积极的行为所掩盖。5/3/20241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三、激励机制三、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激励激励 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二)激励的三种模式1、模式一刺激(内外诱因)个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反馈需要(愿望、动机、动力)行为目标反馈2、模式二5/3/20241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模式三未满足的需要心理紧张(愿望、驱动力)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为需要满足紧张消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激励机制激励机制 是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 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5/3/20241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价值观与行为价值观与行为n一、价值观的内涵一、价值观的内涵v价值观价值观 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n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v遗传v民族文化v家庭教育,教师,朋友等的影响5/3/20241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n价值观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易改变。n价值观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认知改变,社会变迁,重大事件的冲击,这些都可以改变一个人原来的价值观。n价值观是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真正的行为动机。5/3/20241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n二、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法二、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法v1、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强调通过理性批判的方式发现真理。v2、唯美的价值观:以形式、和谐为中心,强调对审美、对美的追求。v3、政治的价值观:以权力和地位为中心,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v4、社会的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博爱。5/3/20241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v5、经济价值观:以有效、实惠为中心,强调功利性和实务性,追求经济利益。v6、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教义为中心,强调经验的一致性及对宇宙和自身的了解。根据奥尔波特等人的调查,在美国,政治的价值观和经济价值观占主流。他们还发现,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5/3/20241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n四、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美国)n1、反应型:只对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作出反应,没有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婴儿,脑部受伤者。n2、家法式忠诚型:从父母或上级那里学到自己所遵循的价值观,这类个体喜欢按部就班地工作,服从习俗与权势,喜欢有一个友好而专制的监督和家庭式的和睦群体。5/3/20242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n四、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美国)n3、自我中心型:性格粗犷、精力充沛,为了取得希望的报酬而愿意做任何工作,尊重与服从严格的领导。n4、服从型:具有传统的忠诚、努力和尽职的性格,勤勤恳恳、谨小慎微,喜欢任务明确的工作,重视安全和公平的监督方式。n5、权术型:重视现实,爱好交际,目标明确,具有较高的成就感,喜欢玩弄权术。5/3/20242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n四、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美国)n6、社会中心型:重视工作集体的和谐,友好的监督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把与人为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氛围看做自己行为的目标和追求。n7、存在主义型:喜欢富有自由和创造性的工作,重视挑战性和成长的机会,认为金钱和晋升并不是自己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从而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人,对制度和规范的僵化,权力的强制行使,反感并敢于直言。5/3/20242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n五、价值观在管理中的运用n1、组织目标、愿景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员工和群体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的引导。n2、致力于组织文化的创建,引导员工树立符合人性,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企业实际的价值观。5/3/20242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 知觉与行为知觉与行为 n一、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与知觉v感觉感觉 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个别属性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v知觉知觉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源于感觉,但又受个体的各种主观意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问题:知觉的世界是客观的世界吗?问题:知觉的世界是客观的世界吗?5/3/20242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二、知觉的特征二、知觉的特征v1.选择性v2.理解性v3.整体性v4.恒常性知觉的世界真实世界他人知觉的世界n三、自然错觉三、自然错觉 几何图形错觉 大小重量的错觉 空间定位的错觉 颜色方面的错觉 5/3/20242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四、社会知觉的内容四、社会知觉的内容n(一)概念v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即对社会对象的知觉。n(二)社会知觉的分类v1、对他人的知觉v2、人际知觉v3、自我知觉v4、角色知觉n五、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五、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v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v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v (三)知觉情景因素v (四)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5/3/20242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际知觉偏差人际知觉偏差)n1.第一印象v首次知觉某人的美好印象,会影响以后对其的知觉。n2.晕轮效应v根据个体的某项特质,来推断并对其做整体评价。n3.近因效应v最后留下的印象影响强烈。n4.定型效应(刻板印象)v判断他人基于他所地的团体。作为管理者是既要利用又要尽量纠正。5/3/20242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对比效应6、投射效应7、与我相似效应8、魔角效应5/3/20242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六、归因理论六、归因理论n1.1.归因归因: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n2.2.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也称“认知理论”。n3.3.韦纳韦纳(Weiner)的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因素,即v 能力能力 努力努力 (可控因素)(可控因素)v 任务难度任务难度 机遇机遇 (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n不同的归因对人的持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归因对人的持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v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观评价其成果。5/3/20242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样的稳定内因,今后就不会更加努力;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这个不稳定内因,今后可能会更加努力;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可能会降低今后的努力;如果把失败归因于机遇不好,一般不会降低今后的努力;5/3/20243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就会骄傲;如果把成功归因于机遇,感觉幸运;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则会坚持;如果把成功归因于任务简单,没有成就感。5/3/20243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著名的三度归因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原因取决于三个要素:特殊性,连续性,一致性。特殊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致性: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情景都有相同的反应,该行为具有一致性;连续性:指某人的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5/3/20243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殊性高外因特殊性低内因一致性高外因一致性低内因连续性高内因连续性低外因5/3/20243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基本基本归归因因错误错误n(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v我們在判断他人行为时,往往会低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而高估內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n自利偏差(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v人常將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內在因素,而將失敗归因于外在因素。5/3/20243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5 态度与行为态度与行为n一、态度的内涵一、态度的内涵v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n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n态度和价值观一样,一部分是遗传,其余则受教师,朋友,同辈群体的影响。n态度不像价值观那么稳定,态度也不像价值观那样黑白分明,态度可以分布在非常赞同和非常不赞同之间。n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5/3/20243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二、态度的测量二、态度的测量 调查、专业测量和整理资料。n三、员工工作态度的类型和测量方法三、员工工作态度的类型和测量方法n(一)员工工作态度的类型n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n工作投入:一个人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工作绩效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5/3/20243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承诺: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组织公民行为: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地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这种行为的不断积累能够增加组织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度和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都呈负相关关系。5/3/20243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测量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回答一个问题 工作要素总和评估法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五个因素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五个因素1、工作本身工作本身:有趣,来自工作本身的反馈和自主性,学习机会和接受责任的可能性。2、公平的薪酬和晋升政策公平的薪酬和晋升政策3、上级的管理上级的管理4、同事同事5、工作条件工作条件5/3/20243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四、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四、态度对行为的影响v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v2、态度影响行为结果v3、态度影响忍耐力v4、态度影响相容性v5、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5/3/20243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五、态度的改变强度的改变与方向的改变(一)凯尔曼的态度变化阶段理论1、服从阶段2、认同3、内化5/3/20244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列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认知失调两个以上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任何不和谐,就是认知失调。2、调节方法(1)改变某一认知元素(2)增加新的认知元素(3)改变行为5/3/20244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不协调因素的可控性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奖赏也影响个体试图减少不协调的动机。当高度的不协调伴随着高奖赏时,可以减少不协调所产生的紧张程度。所以,不协调并不一定使人们直接寻求一致性。5/3/20244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六、改变态度的方法说服宣传积极参加活动利用群体规定5/3/20244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6 个性与行为个性与行为n一、个性的内涵v个性个性 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v个体倾向个体倾向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特征。v个体心理特征个体心理特征 指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5/3/20244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个性的形成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个性的形成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n个性的基本特点个性的基本特点v整体性整体性v独特性独特性v稳定性稳定性v社会性社会性5/3/20244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二、个性与工作匹配个性与工作匹配 R型:型:喜欢技术和身体活动,乐于使用手、工具以及一些户外活动,不喜欢教育、治疗、自我表达等与人打交道的活动。I型:型:喜欢解决抽象问题,喜欢观察、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喜欢科学领域。不喜欢重复性活动,不喜欢与人一起工作。A型:型:喜欢提出创意,乐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创新和创造,不喜欢结构性工作环境,不喜欢遵守规则,不喜欢身体活动。S型:型:喜欢助人,乐于和人一起工作,喜欢传递信息、启发别人、帮助、训 练、培养、治疗等活动,不喜欢机械和身体活动。E型:型:喜欢影响他人,乐于和人一起工作,对他人施加影响,领导和管理别人,不喜欢精细性工作,不喜欢高度集中精力的智力活动,不喜欢系统性的活动。C型:型:喜欢数据和细节,乐于与文字和数字打交道,喜欢按照详细的指导完成工作。不喜欢不确定性,不喜欢没有结构的工作环境,不喜欢没有系统性的活动。5/3/20244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霍兰德的理论指出:霍兰德的理论指出:n当人格与职业匹配时,则会出现最高的满意度和当人格与职业匹配时,则会出现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离职率。最低的离职率。v如:社会型的个体应该从事与如:社会型的个体应该从事与“人人”有关的工作,以有关的工作,以此类推。一个现实型的个体从事现实型的工作比从事此类推。一个现实型的个体从事现实型的工作比从事研究型的工作更令他感到满意。研究型的工作更令他感到满意。n这一模型的核心观点是:这一模型的核心观点是:v(1)个体之间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个体之间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v(2)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v(3)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匹配时,个体会产生更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匹配时,个体会产生更 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少的离职可能性。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少的离职可能性。5/3/20244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三、能力与行为三、能力与行为n(一)能力及其类型n能力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n1、一般能力n思维能力n观察能力n语言能力n想象能力n记忆能力n操作能力5/3/20244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n2、特殊能力:指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能力。如: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n (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n素质、环境与教育、社会实践、其他(营养状况、个人的勤奋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等)n (三)能力差异n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n智力商数=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n即 IQ=(MA/CA)100n2、能力发展早晚差异n 5/3/20244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的知觉差异: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能力的记忆差异: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混合型;能力的思维差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四)能力与组织管理1、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2、人的能力与职务匹配3、人的能力要互补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5、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选拔制度5/3/20245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情绪智力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n情绪智力属于一种非认知的技能、潜能和素质范畴情绪智力属于一种非认知的技能、潜能和素质范畴,它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功地面对环境的要求与压力。它包括五个维度:v 自我意识:体味自我情感的能力;v 自我管理:管理自己情绪和冲动的能力;v 自我激励:面对挫折和失败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v 感同身受:体味他人情感的能力;v 社会技能: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n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所有水平的工作绩效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情绪智力与所有水平的工作绩效之间都存在正相关。认为:v高成就者的典型特点是情绪智力,而不是智商。v业绩最优的招募人员表现出高水平的情绪智力。从这些结果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显然,情绪智力与那些非常需要社会交往活动才会成功的工作尤其相关。5/3/20245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四、气质与行为(一)气质的涵义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点。1、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2、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指向性。5/3/20245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气质的类型传统分类(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罗马的盖伦)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是强度不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外倾性较强。5/3/20245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黏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明显。5/3/20245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外倾性明显。5/3/20245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抑郁质感受性很强,善于观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易于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5/3/20245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A型: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依赖性强。B型: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欢社交好管闲事。AB型:A型与B型的混合型。O型:意志坚强,好胜,霸道,有胆识,控制欲强,不愿吃亏。5/3/20245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气质没有优劣之分;气质也可以改变。管理运用:1、根据人的气质安排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多血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胆汁质:开拓性,突击性的工作;粘液质:核算、监督;抑郁质:研究工作5/3/20245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强调互补。3、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作。多血质:批评与劝导;胆汁质:严厉批评,但不要激怒;粘液质:说服开导,用事实说话;抑郁质:不可公开批评、训斥,可引导。5/3/20245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 意志与行为意志与行为n一、意志的内涵n意志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n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n意志品质可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控性。5/3/20246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8 情感与行为情感与行为n一、情感的内涵n情感情感 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人们通过知觉、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这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伴随着认识过程,人们还会产生喜、怒、哀、惧、爱、恶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情感。n二、情感的形态n根据情感的发生速度、强度、持续性、和对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四种基本形态:心境、热情、激情和应激。5/3/20246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情感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一)情感号召选择那些最激动人心、最有号召力的宣传内容和手段,激励人们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随地吐痰。”“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5/3/20246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情感联络人不是一个纯理性的动物,他有丰富的感情情感需要是人的重要需要之一。俗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参加下属的活动;个别谈心;家访等。5/3/20246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情感感化人们不仅服理,有时更容易被情打动,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行为。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5/3/20246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影响影响知知觉的因素觉的因素知觉主体知觉主体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期望情情境境因素因素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知觉规则知觉规则(1)接近律 (2)相似律(3)闭锁律 (4)连续律知觉对象知觉对象5/3/20246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雷王雷 教授教授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第四章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5/3/20246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7675/3/20245/3/2024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 1、群体的概念、群体的概念 2 2、群体的特征、群体的特征 3 3、群体内行为、群体内行为 4 4、群体间行为、群体间行为 5 5、委员会制度、委员会制度5/3/20246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8685/3/20245/3/2024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的定义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群体群体(group)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集合体。团队团队(team)是群体的一种形式,是组织中的一个业绩单位。其特征是团队整体绩效大于团队各成员个人绩效之和。这也是团队与群体的本质区别。5/3/20246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9695/3/20245/3/2024n二、群体的类型二、群体的类型n(一一)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vOB侧重于小群体研究,一般认为侧重于小群体研究,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最高。n(二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v 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正规社会群体,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正规社会群体,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护。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护。v 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这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这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与干预。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与干预。n(三三)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5/3/20246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0705/3/20245/3/2024(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后者适合复杂性、临时性、创造性的群体;前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长期性的群体。n(四四)同质结构群体与异质结构群体同质结构群体与异质结构群体5/3/20247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1715/3/20245/3/2024三、群体的发展三、群体的发展 群体的发展有阶段性,将一组不同背景与群体的发展有阶段性,将一组不同背景与个性的人组织成一个有效的群体,不是一件个性的人组织成一个有效的群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容易的事。n群体的发展群体的发展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多数群体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多数群体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n可以用一个五阶段模式来描述大多数群体的可以用一个五阶段模式来描述大多数群体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5/3/20247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2725/3/20245/3/2024角 色实际行为与态度角色认同角色期望角色知觉角色冲突:角色冲突:个人同时面对两个以上的角色期望他人认为个人应有的行为与角色一致的行为与态度个人对自己应如何表现的知觉看法角色A角色B?第二节 群体的特征群体的特征一、角色一、角色 成员在群体中所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5/3/20247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3735/3/20245/3/2024一、角色一、角色 (一)分类 自我中心角色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群体绩效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群体角色种类5/3/20247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4745/3/20245/3/2024 (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任务群体 无序群体 团队群体人际群体多多少维护角色任务角色以任务和维护角色为维度的群体类型5/3/20247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5755/3/20245/3/2024二、群体规范n(一一)群体规范群体规范v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建立的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建立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n(二二)群体规范的一般特征群体规范的一般特征v(1)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逐渐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调自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调自律与默契。律与默契。v(2)群体规范对群体有维护性功能。群体规范对群体有维护性功能。n(三三)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5/3/20247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6765/3/20245/3/2024 二、群体规范1 1、个体的特征、个体的特征智力越高,越不愿意建立和遵守规范智力越高,越不愿意建立和遵守规范2 2、群体的构成、群体的构成同质群体比异质群体更容易形成规范同质群体比异质群体更容易形成规范3 3、群体的任务、群体的任务如果任务较常规、清楚,规范容易形成如果任务较常规、清楚,规范容易形成4 4、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工作地点离得近,相互作用机会多,容易形工作地点离得近,相互作用机会多,容易形成规范成规范5 5、组织规范、组织规范多数群体规范与组织规范是一致的多数群体规范与组织规范是一致的6 6、群体绩效、群体绩效成功的群体将维持现有的规范,失败的群体成功的群体将维持现有的规范,失败的群体倾向变革倾向变革5/3/20247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7775/3/20245/3/2024 二、群体规范n(四四)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规范的功能v群体支柱的功能群体支柱的功能v评价准则的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v约束功能约束功能v行为矫正的功能行为矫正的功能负面影响: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负面影响: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不利于变革不利于变革n(五五)规范的诱导与控制规范的诱导与控制5/3/20247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8785/3/20245/3/2024 二、群体规范强化群体规范:强化群体规范:1 1、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2 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3 3、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目标做贡献的。4 4、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更愿意遵守。5/3/20247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9795/3/20245/3/2024二、群体规范消弱群体规范:消弱群体规范:1 1、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2 2、与志同道合者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志同道合者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形成联合阵线。形成联合阵线。3 3、防止内部分歧。、防止内部分歧。4 4、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5 5、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5/3/20247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0805/3/20245/3/2024 二、群体规范(六)群体规范建立的方式(六)群体规范建立的方式1 1、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2 2、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3 3、最初的做法。、最初的做法。4 4、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5/3/20248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815/3/20245/3/2024三、地位n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n一般而言,一般而言,追求高地位是人的基本动机。追求高地位是人的基本动机。v地位高的个体通常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能地位高的个体通常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能获得更多的特权和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特权和更多的机会;v地位低的成员常常感到被疏远和遗忘。地位低的成员常常感到被疏远和遗忘。n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常可运用地位符号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常可运用地位符号来判断 5/3/20248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825/3/20245/3/2024n四、凝聚力四、凝聚力v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n(一一)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态度与目标成员的共同性群体凝聚力奖酬体制领导作风群体规模与外部的关系群体地位信息与沟通5/3/20248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3835/3/20245/3/2024(二)凝聚力的作用(二)凝聚力的作用1 1、满意感、满意感2 2、沟通、沟通3 3、生产率、生产率4 4、群体意识、群体意识5/3/20248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4845/3/20245/3/2024诱导低凝聚力消极诱导高凝聚力消极诱导低凝聚力积极诱导高凝聚力积极诱导积极 消极 高 低凝聚力与诱导关系图解群体凝聚力高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积极引导低内聚力消极引导对照组高内聚力消极引导时间生产率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5/3/20248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5855/3/20245/3/2024五、规模五、规模 (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 (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 (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人均效率人数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n5/3/20248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6865/3/20245/3/20241.从众的概念 由于群体规范的影响,当个体行为与群体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迫使人们产生顺从群体的行为。所谓压力,来自四个方面,即:理智的压力舆论的压力 感情的压力暴力的压力第三节 群体内行为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一、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一)群体压力下从众行为的一般性研究5/3/20248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7875/3/20245/3/2024n2.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影响从众的因素分析v(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群体的意见一贯一致、群体比较团群体的意见一贯一致、群体比较团结、专制结、专制v(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 地位、智力、情绪、自信心等地位、智力、情绪、自信心等n3.从众现象的真相分析从众现象的真相分析v(1)表面顺从,内心也顺从表面顺从,内心也顺从v(2)表面顺从,内心并不同意表面顺从,内心并不同意 v(3)表面不顺从,但内心顺从表面不顺从,但内心顺从v(4)表面与内心都不顺从表面与内心都不顺从n(二二)反驳性研究结论反驳性研究结论-“集体主义的自决集体主义的自决”。v即: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与群体保持一致。即: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与群体保持一致。P985/3/20248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8885/3/20245/3/2024n(三)从众行为的二重性(三)从众行为的二重性n1、积极作用、积极作用n(1)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预定的目标。者实现预定的目标。n(2)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n(3)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有助于组织规范、秩序的形成,有助于行,有助于组织规范、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维护权威和制度。维护权威和制度。5/3/20248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9895/3/20245/3/2024n2、消极作用、消极作用n(1)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抑制创造性。抑制创造性。n(2)多数成员的从众行为容易使决策或决)多数成员的从众行为容易使决策或决定出现偏差。定出现偏差。n(3)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还可能隐患,给组织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等。导致组织风气变坏等。5/3/20248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0905/3/20245/3/2024n(四)管理从众行为(四)管理从众行为n1、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n(1)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气氛,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进取的舆论气氛,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n(2)需要群体对某个问题认同,形成合力,)需要群体对某个问题认同,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时,可以让权威人物先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时,可以让权威人物先发言表态,这样个体可能产生从众行为。发言表态,这样个体可能产生从众行为。5/3/20249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1915/3/20245/3/2024n(3)有意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后加)有意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后加以肯定以肯定n(4)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5/3/20249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2925/3/20245/3/2024n2、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的技巧、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的技巧n(1)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的作用n(2)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n(3)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群体集会。)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群体集会。n(4)领导者在舆论一边倒时要敢于挺身而)领导者在舆论一边倒时要敢于挺身而出。出。5/3/20249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3935/3/20245/3/2024n(5)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应尽)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应尽量避免从众。量避免从众。n(6)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n(7)控制)控制“自然领袖人物自然领袖人物”的影响,适当的影响,适当时候给以适度制裁。时候给以适度制裁。5/3/20249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4945/3/20245/3/2024二、群体决策的概念与决策群体的组成二、群体决策的概念与决策群体的组成三、群体决策与风险心理三、群体决策与风险心理冒险转移的假设:责任分摊的假设、领导人物作用冒险转移的假设:责任分摊的假设、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效用改变的假设、的假设,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效用改变的假设、文化放大假设文化放大假设四、群体决策与群体思维四、群体决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思维 (二)关于杰尼斯群体思维模式的讨论 (三)群体思维的主要表现5/3/20249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5955/3/20245/3/2024凝聚力高隔离外界缺乏评价程序直接领导赞成掌权者的压力大环境复杂多变从众倾 向 无懈可击错觉集体合理化倾向性地选择信息盲目乐观情绪相信群体无所不能顺从性思维全体一致错觉呈现条件呈现条件群体思维过程主要特征主要特征(三)群体思维的主要表现 5/3/20249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6965/3/20245/3/2024第四节 群体间的行为一、冲突的性质一、冲突的性质 (一)冲突和竞争 (二)冲突观念的演变高高低绩 效冲突水平最佳冲突水平由停滞导致低绩效由混乱导致低绩效5/3/20249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7975/3/20245/3/2024n二、冲突的来源二、冲突的来源n (一)沟通因素(一)沟通因素n (二)结构因素(二)结构因素n规模、参与、直线与参谋规模、参与、直线与参谋n奖酬制度、资源相依性,权力奖酬制度、资源相依性,权力n (三)个人行为因素(三)个人行为因素n 独断专行的人爱扩大事态以攻击别人;独断专行的人爱扩大事态以攻击别人;n自信心弱的人容易感到别人的威胁而自信心弱的人容易感到别人的威胁而n先发制人。先发制人。5/3/20249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8985/3/20245/3/2024三、群体冲突的常见后果三、群体冲突的常见后果(一)在冲突群体内部造成的变化(一)在冲突群体内部造成的变化1 1、在竞争、冲突或者外部威胁下的群体,、在竞争、冲突或者外部威胁下的群体,会产生同仇敌忾、摒弃前嫌、一致对外会产生同仇敌忾、摒弃前嫌、一致对外的倾向,内部凝聚力增加;的倾向,内部凝聚力增加;2 2、威胁严重时,群体需要一个坚定的领、威胁严重时,群体需要一个坚定的领导,即使领导人独断专行,人们也能忍导,即使领导人独断专行,人们也能忍受;受;3 3、人们关心群体的工作任务,不能容忍、人们关心群体的工作任务,不能容忍懒散;懒散;5/3/202498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99995/3/20245/3/20244 4、遵循群体规范;、遵循群体规范;5 5、群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群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二)冲突群体之间的变化(二)冲突群体之间的变化冲突会歪曲人们的认识,觉得冲突会歪曲人们的认识,觉得“我们我们”就就是比是比“他们他们”强,作用与贡献比对方大。强,作用与贡献比对方大。5/3/202499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01005/3/20245/3/2024n三、减少冲突的策略三、减少冲突的策略n (一)设置超级目标(一)设置超级目标n (二)采取行政手段(二)采取行政手段n (三)冲突的二维模式(三)冲突的二维模式n四、引起冲突的策略四、引起冲突的策略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委任态度开明的管理者;鼓励竞争;鼓励竞争;重新编组。重新编组。5/3/2024100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11015/3/20245/3/20245/3/2024101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21025/3/20245/3/2024第五节 委员会与群体间行为的协调n一、委员会组织的特色一、委员会组织的特色n菲力和豪斯:一种会议的特殊形式,其特点菲力和豪斯:一种会议的特殊形式,其特点是:有限的成员,从事一种特殊工作或者实是:有限的成员,从事一种特殊工作或者实现某种目标,有一个指定的领导人,并有一现某种目标,有一个指定的领导人,并有一个明确或者不明确的行动计划。个明确或者不明确的行动计划。n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它是加在现有的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它是加在现有的组织结构上面的,因而委员会被理解为精选组织结构上面的,因而委员会被理解为精选的委派或者额外负担。的委派或者额外负担。5/3/2024102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31035/3/20245/3/2024二、委员会的优点二、委员会的优点1 1、集中智慧;、集中智慧;2 2、分散责任;、分散责任;3 3、作为有关方面的群体代表;、作为有关方面的群体代表;4 4、有效的信息情报沟通;、有效的信息情报沟通;5 5、通过参与来承担责任;、通过参与来承担责任;6 6、避免立即采取行动;、避免立即采取行动;7 7、满足心理需要。、满足心理需要。5/3/2024103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41045/3/20245/3/2024三、委员会的缺点三、委员会的缺点1 1、决策优柔寡断;、决策优柔寡断;2 2、容易在最低水平上达成妥协;、容易在最低水平上达成妥协;3 3、责任不确定;、责任不确定;4 4、虚伪的民主。、虚伪的民主。5/3/2024104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雷 2011年8月组组 织织 行行 为为 学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第四章第四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5/3/2024105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H4.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n1 非正式非正式组织v一、正式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与非正式组织v二、正式二、正式职权与非正式与非正式权力力v三、三、组织目目标与个人与个人-群体目群体目标v四、工作中的政治行四、工作中的政治行为n2 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n3 正确正确对待非正式待非正式组织5/3/2024106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n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v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中,是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n2.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问题:正式组织有何特点?非正式组织又有何特点?5/3/2024107三 峡 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暂时利益的一致;、暂时利益的一致;2、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