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728351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有何用途?释放释放能量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热(一部分转化成热能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生生长长所需所需物质物质)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糖类脂肪脂肪维生素等维生素等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糖类 脂肪脂肪水水 无机盐无机盐构成人体细胞成分构成人体细胞成分上述物质除: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外,大多数营养物质是由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所组成。人体进食后,必须先将其转化为较小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取和利用。试问上述工作是由人体哪个系统完成的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呢?一、消化一、消化系统系统组成组成消化道消化道:消化腺消化腺:口腔口腔 咽咽食道食道 胃 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 肛门肛门胃腺胃腺 肝脏肝脏 肠腺肠腺 胰腺胰腺唾液腺唾液腺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由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由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完成的。完成的。分分泌泌消化液:排入部位:(或开口)唾液唾液胃液胃液胆汁胆汁 肠液肠液胰液胰液口腔口腔胃胃小肠小肠小肠小肠 小肠小肠注意:胆汁中不含注意: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消化酶。但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但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口口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消消化化道道口腔口腔消化道的起始消化道的起始部位部位,内有牙齿、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舌和唾液腺.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咽咽食物的通道食物的通道食道食道食物的通道食物的通道,通通过蠕动将食物推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入胃中胃胃消化道中消化道中最膨大部最膨大部分分,有暂时贮存食物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的作用肝脏肝脏人体人体最大的消最大的消化腺化腺,分泌胆汁分泌胆汁胰胰脏脏分泌胰液分泌胰液消化和吸收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主要场所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肛门肛门暂时贮存粪便暂时贮存粪便胃腺胃腺肝脏肝脏肠腺肠腺胰腺胰腺唾液腺唾液腺消消 化化 腺腺消消化化腺腺唾液腺:唾液腺:胃胃 腺:腺:胰胰 腺:腺:肠肠 腺:腺:肝肝 脏:脏:最大的最大的消化腺腺体,分泌消化腺腺体,分泌胆汁胆汁,暂储,暂储于于胆囊胆囊。胆汁呈碱性,。胆汁呈碱性,无消化酶无消化酶,但,但有有乳化脂肪乳化脂肪的作用。的作用。胃壁粘膜内陷,可分泌盐酸、粘液、胃壁粘膜内陷,可分泌盐酸、粘液、胃蛋白酶等胃蛋白酶等有三对,腮腺、舌下腺、颌下腺有三对,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分泌分泌胰液胰液,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位于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位于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的泌的肠液肠液呈碱性呈碱性练习1.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消化道 消化腺肝脏 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及作用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及作用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胃的分泌细胞胃的分泌细胞 贲门腺:分泌碱性的粘液贲门腺:分泌碱性的粘液 壁细胞壁细胞:HClHCl、内因子内因子 消化腺消化腺 泌酸腺泌酸腺 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颈粘液细胞:粘液粘液 幽门腺幽门腺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粘液 HCO3HCO3-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G G细胞细胞:胃泌素胃泌素(1 1).盐酸盐酸(hydrochlorideacid)来来 源:壁细胞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主动分泌的。性性 质:质:无色透明酸性液无色透明酸性液(pH 0.9(pH 0.91.5)1.5)分泌量:分泌量:1.51.52.5L/24h2.5L/24h 作作用: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抑制和杀死细菌。抑制和杀死细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来来 源源:主细胞主细胞分泌(主要)。分泌(主要)。特特 点:点:起始无活性;起始无活性;最适最适pH是是2.03.5,pH5.0则失活。则失活。作作 用: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酸胃酸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蛋白水解蛋白(3)内因子内因子(intrinsicfactor)来来 源源:壁细胞壁细胞分泌。分泌。作作 用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1212的吸收。的吸收。临临 床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内因子分泌减: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内因子分泌减 少,可发生少,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二、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二、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1.胆汁的分泌胆汁的分泌(1)肝细胞生成胆汁:肝细胞生成胆汁:直接分泌直接分泌:肝胆汁肝胆汁(金黄色,金黄色,pH 7.4)胆囊贮存胆囊贮存:胆囊胆汁(棕黄色,胆囊胆汁(棕黄色,pH 6.8)(2)成成 分:无机物:水、碳酸氢盐、分:无机物:水、碳酸氢盐、Na+、K+、Ca2+有机物:有机物:胆盐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 2.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 (1)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乳化剂,降,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为脂肪微滴,增加与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为脂肪微滴,增加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与消化。胰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分解与消化。(2 2)胆盐帮助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从小)胆盐帮助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从小 肠粘膜吸收。肠粘膜吸收。胆盐与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物质结胆盐与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及其他脂类物质结合,形成微胶粒。微胶粒具有高度水溶性,可通过小肠合,形成微胶粒。微胶粒具有高度水溶性,可通过小肠粘膜而被吸收。粘膜而被吸收。(3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A,D,E,K)的吸收。)的吸收。三、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三、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1.胰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 性性 质:质:无色,无臭,无色,无臭,碱性,碱性,PH7.8PH7.88.48.4 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泌量:分泌量:1 1 2L/2L/日。日。成成 分:分:1.1.水、水、HCO3HCO3-等无机成分等无机成分 2.2.胰酶等有机成分胰酶等有机成分 (1 1)水、)水、HCO3HCO3-等无机成分等无机成分 HC0HC03 3-的主要作用:中和胃酸的主要作用: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免遭强酸的,保护肠粘膜免遭强酸的 侵蚀;侵蚀;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提供最适pHpH环境环境 (pH 7-8pH 7-8)。)。2.2.胰酶:胰酶:成成 分: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作作用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二者分别作用蛋白二者分别作用蛋白月示月示 、胨、胨 二者共同作用蛋白二者共同作用蛋白多肽、氨基酸多肽、氨基酸 肠激肠激(致活致活)酶酶成分:成分:胰淀粉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脂肪酶;淀粉淀粉胰淀粉酶胰淀粉酶糊精糊精麦芽糖麦芽糖麦芽寡糖麦芽寡糖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辅脂酶辅脂酶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一酯甘油甘油胰液是作用最全面的消化液,特别是对脂胰液是作用最全面的消化液,特别是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二、各类营养素的消化:二、各类营养素的消化:1.1.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被为可以被身体利用的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的过程。2.消化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食物中的七类营养物质中:食物中的七类营养物质中:水水、无机盐无机盐和和维生素维生素可不经消化,由消化可不经消化,由消化 道壁直接吸收。道壁直接吸收。粗纤维粗纤维不能被消化。不能被消化。糖类(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糖类(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必须必须经消化、分解后,才能被吸收。经消化、分解后,才能被吸收。1.1.淀粉最初在哪里开始化学消化?淀粉最初在哪里开始化学消化?2.2.有几种消化液在作用?有几种消化液在作用?3.3.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淀粉是怎样被消化的?淀粉是怎样被消化的?口腔口腔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唾液腺唾液腺胃腺胃腺肝脏肝脏肠腺肠腺胰腺胰腺食物食物淀粉淀粉葡萄糖葡萄糖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唾液唾液肠液肠液胰液胰液 1.1.蛋白质、脂肪最初在哪里开始化学蛋白质、脂肪最初在哪里开始化学消化?消化?2.2.有几种消化液在作用?有几种消化液在作用?3.3.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蛋白质、脂肪是怎样被消化的?蛋白质、脂肪是怎样被消化的?口腔口腔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唾液腺唾液腺胃腺胃腺肝脏肝脏肠腺肠腺胰腺胰腺食物食物脂肪脂肪肠液肠液胰液胰液胆汁胆汁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甘油和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口腔口腔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唾液腺唾液腺胃腺胃腺肝脏肝脏肠腺肠腺胰腺胰腺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蛋白质蛋白质胃液胃液胰液胰液肠液肠液氨基酸氨基酸食物食物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消化过程消化过程消化产物消化产物脂肪脂肪甘油甘油 脂肪酸脂肪酸肠液、胰液肠液、胰液胆汁胆汁小肠小肠脂肪小颗粒脂肪小颗粒小肠小肠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胃液胃液、肠液、胰液肠液、胰液胃胃小肠小肠淀粉淀粉 葡萄糖葡萄糖唾液、唾液、肠液、胰液肠液、胰液小肠小肠口腔口腔讨论2、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肌肉层的收缩可导致胃的蠕动,有利于食物的物理性消化。1、口腔中的牙和舌有什么作用?口腔中的牙和舌有什么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将食物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这样增加了食物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唾液更好地发挥消化作用。3、除肠壁上的肠腺分泌消化液进入小肠外,还有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这些消化液与哪些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关?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肠腺分泌的肠液都进入小肠。胆汁通过乳化作用可以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胰腺分泌的胰液对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肠液对糖类、蛋白质、脂肪起消化作用。5、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解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分别是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 糖4.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胃壁中,与食物消化有关的消化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主要消腺及分泌的消化液有哪些?主要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化的营养物质是什么?胃腺分泌胃液 主要消化蛋白质 三、营养成分的吸收三、营养成分的吸收 想一想:想一想: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道壁,分别能吸收哪些成分道壁,分别能吸收哪些成分呢?呢?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胃胃少量水和酒精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小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酸大肠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小肠是食物是食物消化消化和营养物质和营养物质吸收吸收的主要场所。的主要场所。6、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的功能相适应?与其消化吸收的功能相适应?小肠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结论:结论:一、吸收的原理1.被动转运细胞膜上存在两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通透酶(permease)和转运器(transporter),能够与特定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在被动运输中,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通道蛋白与所转运物质的结合较弱,它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当通道打开时能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所有通道蛋白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溶质。2.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即由ATP直接供能,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这是由ATP间接供能的逆浓度差转运方式。它利用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储备,来完成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例如: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小管液中重吸收葡萄糖都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胞饮作用(pinocytosis)也叫内吞作用,是指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胞饮作用是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矿质元素和其他物质的方式之一。胞饮作用是非选择性吸收,它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水分中的物质一起吸收进来,如各种盐类和大分子物质甚至病毒。这为细胞如何吸收大分子物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机理。二、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的吸收 糖在小肠中几乎全部是以单糖的形式被吸收的。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很快,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属典型的主动转运方式。有些糖,如山梨糖、木糖、阿拉伯糖的吸有些糖,如山梨糖、木糖、阿拉伯糖的吸收是简单的扩散过程收是简单的扩散过程,果糖则介于两者之间。葡萄糖的主动性吸收主动性吸收需要Na+的存在,在无Na+的情况下,葡萄糖则以易化扩散方式被吸收。一般认为,对葡萄糖主动吸收的机制在于葡萄糖和Na+的转运相耦联。它们的关系是:在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膜上的载体与Na+相结合,然后再与葡萄糖结合,形成“Na+-葡萄糖-载体”复合物,即载体只在携有Na+的情况下才能和葡萄糖结合。“Na+-葡萄糖-载体复合物依靠Na+的电化学梯度从膜的肠腔面移行至细胞内液中。细胞内高浓度的葡萄糖再从细胞底面进入细胞下间隙,此后进入血液(图2)。蛋白质的吸收 食用的蛋白质几乎完全被消化酶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氨基酸的吸收也是主动性转运,其机制类似葡萄糖的吸收。脂肪的吸收 脂肪或甘油三酯在肠腔内被胰脂肪酶分解为 2个分子的游离脂肪酸(FFA)和1分子的甘油乙酯。这两种分解产物是脂溶性的。它们在吸收前必须先与胆汁酸形成水溶性的微胶粒,才能通过覆盖小肠上皮表面的水层。这样的脂类微胶粒在到达吸收面后,又分离出FFA和甘油一酯,两者则可通过细胞膜扩散入细胞内。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在细胞内的光滑内质网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以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等非极性物质为核心,周围以极性较大的载脂蛋白和磷脂等为外壳,从而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的大小颇不一致,其范围为7505000埃。当载脂蛋白和磷脂合成发生障碍时,乳糜微粒的体积就加大。乳糜微粒在高尔基器被包装为分泌小泡,小泡移向细胞的侧膜,并与侧膜融合,通过出胞作用而被释入细胞旁间隙,穿过基底膜和固有膜,最后进入淋巴管,至此才完成脂肪吸收的全过程。1、(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液分泌的消、(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液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化液均进入小肠)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利于消化。2、小肠很长,、小肠很长,(成人的小肠约成人的小肠约56米。米。)食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较长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有利有利于消化吸于消化吸收。收。3、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肠绒毛,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利于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利于消化吸收。消化吸收。4 4、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消化系统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消化系统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A、口腔、胃、小肠、口腔、胃、小肠 B、食道、胃、小肠、食道、胃、小肠 C、胃、小肠、大肠、胃、小肠、大肠 D、口腔、小肠、大肠、口腔、小肠、大肠A4、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所是 。小肠小肠练习7、在消化酶作用下,最终淀粉分解为、在消化酶作用下,最终淀粉分解为 ,脂肪分解为脂肪分解为 ,蛋白质分解为,蛋白质分解为 。5、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唾液、唾液 B、胃液、胃液 C、胆汁、胆汁 D、肠液、肠液 C6、下列不属于小肠有利于、下列不属于小肠有利于吸收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特点是()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 B、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C、小肠壁上散生着许多肠腺、小肠壁上散生着许多肠腺 D、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葡萄糖葡萄糖 氨基酸氨基酸 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这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这粒西瓜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场历险记,它先遇粒西瓜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场历险记,它先遇到象轧钢机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得粉到象轧钢机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酸雨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它走了很久很久,身边的许多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它走了很久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的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物质都神秘的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臭的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请你帮这粒西瓜子分析一下:小明。请你帮这粒西瓜子分析一下:情景分析:西瓜子历险记1 1、它在哪里遇到象轧钢机似的怪物?它在哪里遇到、它在哪里遇到象轧钢机似的怪物?它在哪里遇到“酸雨酸雨”?2 2、又长又窄的、又长又窄的“迷宫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会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会在这里神秘的消失呢?在这里神秘的消失呢?3 3、“死胡同死胡同”是什么部位?它在哪里与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是什么部位?它在哪里与臭的东西混在一起?再见本节小结:本节小结: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消化道:口口 咽咽 食道食道 胃胃 小肠小肠 大肠大肠 肛门肛门消化腺:消化腺:胃腺胃腺肝脏肝脏肠腺肠腺 胰腺胰腺唾液腺唾液腺 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二、食物的消化:二、食物的消化:脂肪脂肪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糖类糖类葡萄糖葡萄糖三、营养成分的吸收:三、营养成分的吸收: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胃胃少量水和酒精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小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第四节第四节代谢物质的排泄代谢物质的排泄一、尿的的排泄一、尿的的排泄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与血液供应髓质medulla肾盂pelvis输尿管ureter皮质cortex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肾小肾小球球肾小囊肾小囊近曲小管近曲小管降支粗段降支粗段降支细段降支细段升支细段升支细段髓袢髓袢远曲小管远曲小管升支粗段升支粗段近球小管近球小管远球小管远球小管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滤液滤液(原尿原尿)滤过滤过肾小管肾小管集合管集合管 重吸收重吸收分泌与排泄分泌与排泄终尿终尿肾小球肾小球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Glomerular filtration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Tubular reabsorptionTubular reabsorption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Tubular secretionTubular secretion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Glomerular filtration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1 1、滤过膜的组成滤过膜的组成 filtration membranefiltration membrane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基膜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滤液(原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内层 上皮细胞裂孔窗孔滤过裂滤过裂隙膜隙膜 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蛋白浓度就会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下降。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过平衡(过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滤过便停止了。过便停止了。入球端出球端(四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 1、滤过膜滤过膜(1 1)通透性通透性 permeabilitypermeability肾小球肾炎 滤过膜结构受损滤过膜结构受损机械屏障作用机械屏障作用 通透性通透性 红细胞进入滤液红细胞进入滤液血尿带负电糖蛋白带负电糖蛋白 电学屏障作用电学屏障作用 通透性通透性 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蛋白尿(2 2)面积面积areaarea急性肾小急性肾小 球肾炎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肾小球毛细 血管口径血管口径血流量血流量 活动的肾活动的肾小球数目小球数目滤过面积滤过面积 GFRGFR 尿量尿量(少尿少尿)2、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glomerular capillary(2)、囊内压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Bowmans capsule(3 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Plasma oncotic pressure Plasma oncotic pressure in glomerular capillary in glomerular capillary快速大量静脉快速大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浓度相对浓度相对 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EFPEFP GFR GFR 尿量尿量 3 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renal plasma flowrenal plasma flow主要影响主要影响滤过平衡滤过平衡的位置的位置 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作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动脉端,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率将随之增加。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Reabsorption of renal tubule and collecting ductReabsorption of renal tubule and collecting duct重吸收(重吸收(reabsorptionreabsorption):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液体被重吸收回血。1、重吸收方式:主动重吸收 2、重吸收特点:选择性重吸收 3、水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 -65 70%髓袢 -10 2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0 15%5、葡萄糖的重吸收 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吸收部位:近曲小管 肾糖阈肾糖阈:近曲小管具有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近曲小管具有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但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但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超过萄糖浓度升高超过160180mg/100ml,尿尿中即开始出现葡萄糖,这一血糖浓度称中即开始出现葡萄糖,这一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为肾糖阈。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1、K+的分泌:K+-Na+交换 2、H+的分泌:H+-Na+交换血管肾小管CO2CO2+H2OH2CO3H+HCO3-H+Na+Na+Na+Na+HCO3-+NaHCO33、NH3的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在整个肾小管中,水的重吸收是通过渗透方式吸收的若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其所产生的渗透压升高,从而阻止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肾小管溶质H2O肾小管周围间质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通过增加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而引起尿量增加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人的多尿高渗糖利尿甘露醇利尿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