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贺铸

上传人:油** 文档编号:240727658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玉案 贺铸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青玉案 贺铸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青玉案 贺铸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玉案青玉案 贺铸贺铸作者介绍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为人刚直,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仕途不得志,曾得到过苏轼的引荐,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诗、词、文皆善,诗词高于文,词则高于诗。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善于锤炼语言并善于融化前人成句。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亲自考订,“反如寒苦一书生”。青玉案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rn)蘅(hng)皋(go)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暗用曹植洛神赋对洛神的描写。“凌波”,指女子轻盈的步伐,在此是指抒情主体所倾慕的对象“她”。“不过横塘路”“芳尘”“但目送、芳尘去”作者对她饱含赞美之意,认为她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她总是不从我的住地横塘这边经过。她的长裙扬起的芳香的烟尘,借指“她”。我每次都只能用目光送她远去。基本解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锦瑟华年谁与度”,化用李商隐锦瑟诗的语句。她那美妙的青春年华,究竟要和谁一起度过呢?“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月桥花院”,言其言其环境之幽静;“琐窗朱户”,言其言其居室之清雅;是月桥花下的庭院,还是有秀美花窗的朱门大户,也许只有春天才晓得。基本解读设问“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这几句,有何含义?其一,深居独处,虚度华年,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这也完全与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思考v上片写思慕佳人而终不得见的留恋与遗憾。小结上片主要写了什么?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飞云冉冉蘅皋暮”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中“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情景。曹植洛神赋中也有“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的句子。这本是一个期待伊人到来的优美高雅之所,曹植就是在这里遇到宓妃的。但是,抒情主人公并非约会,他只是来这里单相思。思不可得,并没有见到伊人的踪影。于是用彩笔来倾诉心曲。描绘自吐心曲之所在:暮云冉冉,舒卷移动,正笼罩着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基本解读尔乃,于是;税驾,停车;秣(m)驷,喂马;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宓妃(f fi),传说中的洛水女神。词人一片痴情,只成痴立他一直呆站在那里,直立到天色已晚,暮霭渐生。本是极可笑的呆事,却写得异样风雅。然后,则自誉“彩笔”,毫不客气,说他自家为此痴情而写出了这断肠难遣的词句。彩笔,谓其才华。断肠句,谓怀才不遇之恨。同时,香草可看做词人自比;日暮,亦是词人心中壮年难再、壮志难酬的慨叹。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基本解读于是,作者开始清算自己的闲情到底有多少:多到好比广阔平原上遍地疯长的青草,迷茫无边;好比纷扬飘飞的柳絮,满城乱舞;好比梅子黄时连月不停的毛毛细雨,没完没了。烟草连天,喻闲情之大;柳絮纷纷,喻闲情之乱;梅子黄时雨,喻闲情之绵绵不断。三个比喻,将不可捉摸的感情,转化为可见的实景,最为人所称颂。贺铸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基本解读设问比喻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设喻精当。闲情是抽象的事物,通过这三个比喻,显得非常形象,非常具体可感,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巧用博喻。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称为博喻。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扩展,一种延伸。成功运用博喻,可以更加鲜明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写,都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内心的不如意,大都会联想到暮春,从而用自然的春去夏来,比况人的青春易逝。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与“闲愁”非常和谐浑融。赏析下片主要写了什么?v下片浓墨大书单相思的痛苦。小结v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描写单相思的痛苦的情歌。抒情主体是男性,他对一位美丽的女性极其爱慕,但又揣摸不到对方究竟对自己有无爱意,于是他就被这种单相思折磨得苦不堪言。主旨探讨但从作者的遭际看,词中当有一定的托意。对于这首词的理解,不可只看“盛丽”的表面,而是有一种悠远的寄托。正如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相信此词的手法和意趣与离骚中的“哀美人之迟暮”,与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相似。张耒曾评价贺铸:“幽洁如屈宋”。主旨探讨美人: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政治理想;闲情:就是作者执著追求而理想终究不能实现的苦闷。那么这首悲歌,是士不遇的浩叹。此词是借思慕资质极美的凌波佳人,来表现作者理想不能实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感慨。归纳主旨思考:思考:本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本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一、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字句洗炼,掷地有声,暗用了洛神赋、锦瑟、江淹传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二、设问,是本词的一个重要方法。两个问句后面的两个回答,是全词的两个最精彩的地方。三、词的形象鲜明,意境优美。黄庭坚称赞:“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四、词作比喻新巧贴切而又丰富多姿,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鹧鸪天 重过阊(chng)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拓展阅读(重过阊门万事非)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一切已物是人非,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同来何事不同归)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空床卧听南窗雨)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谁复挑灯夜补衣)又还有谁会再来挑亮那昏暗的烛灯,还有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拓展阅读 贺铸夫人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词中“谁复挑灯夜补衣”的细节描写,沉痛地表现出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拓展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拓展阅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此时诗人四十岁,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在这一首悼亡词中,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词人对亡妻王弗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拓展阅读沈园二首(1)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xun)然。沈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斜阳:偏西的太阳。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梦断句:作者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不吹绵:柳絮不飞。行:即将。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吊:凭吊。泫然:流泪貌。拓展阅读沈园二首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陆游与唐琬的故事,是中国封建制度造成的最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之一。唐琬,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一说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拓展阅读 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与唐琬及赵士程夫妇不期而遇,唐琬得到丈夫的允可设酒款待陆游。陆游回想前尘往事,伤感地在墙上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词。事后,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拓展阅读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y)泪装欢。瞒,瞒,瞒!喻指陆游的母亲离群索居的简括浥(y)湿润鲛绡(jio xio)鲛,指手帕。绡,生丝,指生丝织物。相当于今“罢了”意衰残,将尽拓展阅读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陆游与唐琬邂逅之后,出走京城求取功名,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琬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琬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徐徐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开始介绍的沈园二首。拓展阅读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陆游六十八岁时,再游沈园,写下了沈园一首并序。小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枫叶初丹槲(h)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kn)一炷香。p kn指佛堂、寺庙拓展阅读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琬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八十一岁再一次写下了梦游沈园诗二首: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拓展阅读 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春游,此时的陆游已八十五岁: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拓展阅读课外作业 2、完成金牌学案相关作业。1、熟读本词,最好背诵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