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教案ppt

上传人:1505****484 文档编号:240723853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关雎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经关雎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诗经关雎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关雎教案诗经关雎教案pptppt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诗经的首篇。关于诗经 诗经书成于春秋时期,全 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作诗经诗经包含体裁“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即民间歌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i、鄘y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hu、曹、豳bn)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修辞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赋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但正因“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字词雎鸠(j ji)窈窕(yo tio)好逑(ho qi)荇(xng)寤寐(w mi)辗转(zhn zhun)琴瑟(qn s)淑女(sh)芼(mo)乐(l)盲点【钟鼓乐之】很多人都理解为取悦淑女,让淑女高兴,才能得到欢心。其实不然,钟鼓在当时应该是礼器,平常是不会敲打的,只有在祭祀和重要礼仪,才会很庄重的“钟鼓乐之”。在古代,女儿出嫁不像如今有这么隆重的婚庆典礼,还请人来吃喜酒,来人送红包,非常快乐喜气洋洋的场面。最后一句是求之不得后的幻想,幻想自己能用钟鼓来取悦淑女。事实上,“琴瑟友之”才是取悦淑女。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悦)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幻想)结构全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部分(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部分(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写作手法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