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梅晓榕

上传人:油** 文档编号:240722655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 梅晓榕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自动控制原理 梅晓榕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自动控制原理 梅晓榕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梅晓榕梅晓榕v模/数(A/D)转换 数模(D/A)转换v离散时间系统:系统中有离散时间信号。v数字控制系统:系统中有数字信号。7.2 A/D转换与采样定理7.2.1 A/D转换vA/D转换:采样,量化,和编码。v采样采样周期和频率v量化:用有限字长的二进制数近似模拟信号。量化单位:机内数最低位代表的数值。N位二进制数,误差为q/2。字长长,位数多,误差小。v编码:将量化后的数变成二进制数码。如,原码,补码等。7.2.2 采样定理v任一信号可由正弦信号叠加而成,这些正弦信号的幅值与频率的关系就是频谱。v采样(Shannon)定理 连续有限 频谱,由采样信号得到原连续信号 的必要条件:v对于最高频率信号,一周期至少采两次。v采样信号的频谱 平移 得到7.2.3 采样周期的选择v采样周期小,频率高,信息损失小,但计算量大。v采样周期长,频率低,信息损失大,甚至不稳定。v可反复试验。v经验公式7.3 D/A转换v数字信号变成连续模拟信号,包括解码与保持。v解码:数字变成对应值的电压或电流。v保持:求采样时刻之间的值,离散时间信号变成连续信号。v零阶保持器v将采样值保持一个周期。v零阶保持器单位冲激响应、传函与频率特性7.4 Z变换 7.4.1 Z变换v离散信号的拉氏变换v1.级数求和法v例 7-4-1 求 Z1(t)。v解v例 7-4-2 求 v解v例 7-4-3 求v解v2.部分分式法vx(t)X(s)部分分式之和查表X(z)v例 7-4-4 v解v3.留数计算法v例 7-4-5v解 v例7-4-6 v解7.4.2 z变换的基本定理v1.线性定理v2.实数位移(平移)定理v3.初值定理v4.终值定理v(z-1)X(z)极点全在单位圆内,v5.卷积定理7.4.3 z反变换1.长除法v例 7-4-7v2.部分分式法v3.留数计算法vX(z)不相等的极点数为l,为重极点的重复个数。7.5 z传递函数 7.5.1 z传递函数的概念vz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离散信号的z变换与输入量的离散信号的z变换之比。7.5.2 串联环节的z传递函数v1.串联环节间无采样开关v2.串联环节间有同步采样开关v3.环节与零阶保持器串联7.5.3 线性离散系统的z传递函数v图示开环z传递函数v求z传递函数和z变换时的几个结论。1)由于采样开关位置不同,闭环和开环的z传递函数之间没有固定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输出信号是连续信号时,可加虚拟开关。3)离散拉氏变换可提到z变换符号外。4)输入信号未经采样就输入到连续环节,则求不出闭环z传递函数,只能求出输出的z变换式。7.6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7.6.1 s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关系v设T为采样周期。vS平面左半部:vS平面右半部:vS平面稳定区,左半平面。vz平面稳定区,单位圆内。7.6.2 线性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v全部特征根在单位圆内。v有根在单位圆外,不稳定。7.6.3 劳思稳定判据v采用w变换,z平面单位圆映射为w平面左半部,再用劳思判据。v例 7-6-3 T=0.5s,T=1s,v求k的临界值。7.7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分析7.7.1 极点在z平面上的分布与瞬态响应v闭环极点决定瞬态响应各分量的类型。7.7.2 线性离散系统的时间响应v采样时刻的值。7.7.3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v1.稳态误差与稳态误差终值v误差:v稳态误差:误差信号的稳态分量,v2.稳态误差系数v开环z传递函数中z=1的开环极点个数是系统的型别数v。v1)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终值v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终值,0型系统是有限数值,1型及以上系统是0。v2)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终值v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终值,0型系统为无穷大,1型系统是有限数值,2型及以上系统是0。v3)单位加速度响应的稳态误差终值v单位加速度响应的稳态误差终值,0型和1型系统为无穷大,2型系统是有限数值。v3.动态误差系数v求误差的时间函数。7.8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v步骤 1)对于连续系统,设计补偿环节D(s)。零阶保持器可以加到对象中。2)对连续补偿环节离散化,D(s)D(z)。3)校核性能指标。4)将D(z)变成差分方程。7.8.1 模拟补偿装置的离散化 方法v1.带有虚拟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vD(z)与D(s)的阶跃响应相同,又称阶跃响应不变法。v2.差分法v3.根匹配法 1)s平面的零极点与z平面对应。2)放大系数由其它特性(如终值相等)确定。v4.双线性变换法v几何意义,用梯形面积代替 积分。v常用的方法。7.8.2 模拟化设计举例7.8.3 数字PID算式7.8.4 PD-PID 双模控制v偏差大时用PD控制,响应快,振荡小。偏差小时用PID控制,提高稳态精度。又称积分分离P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