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40722147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发症处理第一部分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第二部分肌肉注射法相关并发症目录目的部位核对评估准备操作 操作后注意事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目的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核对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评估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敏史、既往史。二、到病房评估患者: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车、快速手消、棉签、安尔碘、治疗巾、遵医嘱准备药液(核对药品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瓶身有无破损、裂痕;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无菌注射器25ml。铺无菌盘后按无菌要求抽取药液放于无菌盘内。操作1、再次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操作的方法、注射药物及作用;拉围帘,保护患者隐私;协助患者舒适卧位,松解衣裤,充分暴露注射部位。2、选择注射部位后皮肤消毒两次,安尔碘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直径5CM 以上,第二次消毒范围应大于第一次。3、核对药液,排尽空气,检查核对后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 握笔姿势,中指固定针拴,准备注射。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4、肌肉注射针尖与皮肤呈90度,迅速刺入2.53cm;抽吸有无回血、推药 。推药过程中,讯问患者有无不适。5、缓慢推药,注射毕,以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6、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衣物。7、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感谢患者的配合。洗手,再次核对患者,记录时间,清晰的签全名于治疗单上。操作 后处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 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2、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员,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3、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4、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5、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6、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 位亦进行注射。第二部分处理并发症目录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针口渗液针头堵塞疼痛(一)发生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二)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三)预防与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4轮换注射部位。神经性损伤(一)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二)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神经性损伤(三)预防及处理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局部或全身感染(一)发生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二)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三)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法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针口渗液(一)发生原因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每次注射药量过多,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二)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三)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I。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右手持空针,呈90。插入,并固定。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s,让药物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针头堵塞(一)发生原因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锐利、斜面大,抽吸瓶装药品时,极易被橡皮塞堵塞,瓶塞颗粒可随着加入的药物进入液体造成微粒污染或栓塞。针头过细、药液黏稠、粉剂未充分溶解或药液为悬浊液,如长效青霉素等,均可造成针头堵塞。(二)临庆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三)预防及处理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药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拨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进针。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改为45,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及相关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