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培训

上传人:1395****376 文档编号:24071292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物安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物安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培训生物安全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室生物安全:定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各种有害生物因了避免各种有害生物因子造成的子造成的实验室生物危害而采取的室生物危害而采取的防防护设备(硬件硬件)和和管理措施管理措施(软件件)范范围:从事病原微生物: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活动的的实验室室要求:要求:1、避免病原微生物、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和相关人员的危害的危害2、避免、避免对环境境的的污染和染和对公众的公众的伤害害3、保、保护被被试验因子因子免受免受污染染重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1实验室工作的需要2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3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4防止医院感染5防止人畜共患疾病6反生物恐怖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危害室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危害生物源危害化学源危害物理源危害实验室生物危害室生物危害类型型(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2)来自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实验室感染主要途径室感染主要途径(1)经空气空气传播,吸入气溶胶、播,吸入气溶胶、实验物物(2)经口口传播,播,“手手口口”食入食入(3)直接接种,直接接种,针刺、划刺、划伤(4)粘膜接触,眼粘膜接触,眼结膜膜(5)节肢肢动物叮咬,蚊虫、跳蚤、物叮咬,蚊虫、跳蚤、苍蝇生物危害等生物危害等级划分划分 生物危害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生物危害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1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的致病性 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范围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范围 3当地所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当地所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 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评估 一类一类 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天花病毒、黄热病毒、新疆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粗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新疆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粗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 二类二类 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麻风、结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麻风、结 核、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甲、乙肝核、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甲、乙肝 病毒、艾滋病毒、马纳青霉、新形隐球菌等。病毒、艾滋病毒、马纳青霉、新形隐球菌等。三类三类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淋球菌、白喉、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菌、淋球菌、白喉、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等变形杆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等 危危险度度评估估 1 1级通常通常对人体或人体或动物不致病。物不致病。22级能引起人能引起人类或或动物疾病但不物疾病但不严重。重。33级能引起人能引起人类或或动物物严重疾病,不易重疾病,不易治治疗44级能引起人能引起人类或或动物非常物非常严重疾病,重疾病,传染性染性强,缺乏有效的,缺乏有效的预防、治防、治疗措施。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BSL)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建造的实验室目的:有效预防实验室感染的发生结构:一级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其不同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一级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的微生物。二级基础实验室,常为诊断、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2级微生物。三级防护实验室,为特殊的诊断、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3级的微生物。四级最高防护实验室,供危险病原体研究,处理危险度4级微生物。临床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处理三类病原微生物(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等)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度2级生物安全标志BSL-2实验室室 实验室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并可自动关关闭。实验室的室的门应有有可可视窗窗 应有足有足够的存的存储空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期使用的存储空空间 在在实验室内室内应使用使用专门的工作服;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戴乳胶手套 在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在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配备高高压蒸汽蒸汽灭菌器,并按期菌器,并按期检查和和验证,以保,以保证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应在在实验室内配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应设洗眼洗眼设施,必要施,必要时应有有应急急喷淋装置。淋装置。应通通风,如使用窗,如使用窗户自然通自然通风,应有防虫有防虫纱窗。窗。有可靠的有可靠的电力供力供应和和应急照明。必要急照明。必要时,重要,重要设备如培养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用电源源 实验室出口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的标识。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室生物安全保障 试试验验室室生生物物安安全全保保障障是是指指单单位位和和个个人人为为防防止止病病原原体体、有有毒毒化化学学试试剂剂丢丢失失、被被窃窃、滥滥 用用、转转移移或或有有意释放而采取意释放而采取 的措施。的措施。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最重要的是:两个到位实验室管理到位、人员培训到位。制度不健全。建立生物安全规程。麻痹大意,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室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安全罩安全罩高高压灭菌器菌器消毒消毒设备要求:要求:所有的所有的污染物均需染物均需灭菌后方可菌后方可带出出实验室。室。能能够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在生物安全柜中全柜中进行。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file:/L:检验与输血评审培训课件目%20%20%20%20%20录.doc检验与输血评审培训课件目 录.doc(二)防二)防护要求要求在在实验室室工工作作时,必必须穿穿着着合合适适的的工工作作服服或或防防护服服在在进行行可可能能接接触触到到血血液液、体体液液以以及及其其他他具具有有潜潜在在感感染染性性的的材材料料或或感感染染性性动物物的的操操作作时,应戴戴上合适的手套,摘除手套后必上合适的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洗手。洗手。在在处理理完完感感染染性性实验材材料料和和动物物后后,以以及及在在离离开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洗手。为了了防防止止眼眼睛睛或或面面部部受受到到喷溅物物的的污染染、碰碰撞撞或或人人工工紫紫外外线辐射射的的伤害害,必必须戴戴合合适适的的安安全全眼眼镜、面面罩(面具)或其他防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一)(一)实验室的室的进入入1 1未未经批批准准,任任何何人人不不得得进入入实验室室工工作作区区域域。儿儿童童不不得得进入入实验室室工工作作区区域域。可可能能增增加加获得得性性感感染染的的危危险性性或或感感染染后后可可能能引引起起严重重后后果果的的人人员不不允允许进入入实验室。室。2 2实验室的室的门应保持关保持关闭。3 3与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物不得带入入实验室。室。4 4、BSL-2BSL-2实验室室门上上应标有有国国际通通用用的的生生物物危危害害警警告告标志志,包包括括通通用用的的生生物物危危险性性标志志,标明明传染染因因子子、实验室室负责人人或或其其他他人人姓姓名名、电话、以以及及进入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室的特殊要求。严禁穿着禁穿着实验室防室防护服离开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室工作区域不得在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室内穿露脚趾的鞋。禁禁止止在在实验室室工工作作区区域域进食食、饮水水、吸吸烟烟、化化妆和和处理理隐形眼形眼镜。禁止在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存食品和饮料。料。在在实验室室内内用用过的的防防护服服不不得得和和日日常常服服装装放放在在同一柜子内同一柜子内(三)有关操作的指(三)有关操作的指导原原则严禁用口吸移液管禁用口吸移液管,严禁将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禁舔标签。所有的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行。实验室室应制制订并并执行行处理溢出物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准操作程序。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必须向向实验室室负责人人报告。告。实验室室应如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有关暴露和处理的情况,保存相关理的情况,保存相关记录。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清除污染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的危险度度评估估结果准果准备专门的的污水水处理系理系统。只有保只有保证在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染的文件纸张才能才能带出出实验室室(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五)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原则实验室室生生物物安安全全负责人人负责制制订生生物物安安全全管管理理计划划以及以及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室安全操作手册。实验室室应能能提提供供常常规的的实验室室安安全全培培训,并并建建立立制制度。度。实验室室负责人人(或或生生物物安安全全负责人人)要要将将生生物物安安全全实验室室的的特特殊殊危危害害告告知知实验室室人人员,同同时要要求求他他们阅读生生物物安安全全或或/和和操操作作手手册册,并并遵遵循循标准准的的操操作作程序。程序。(四)(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实验室室应保持清保持清洁整整齐,严禁禁摆放和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无关的物品。每每天天工工作作结束束后后应清清除除工工作作台台面面的的污染染。若若发生生具具有有潜潜在在危危害害性性的材料溢出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立即清除污染染所所有有受受到到污染染的的材材料料、标本本和和培培养养物物在在废弃弃或或清清洁再再利利用用之之前前,必必须先清除先清除污染。染。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遵循国家和或国或国际的相关的相关规定。定。如果窗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安装防止节肢肢动物物进入的入的纱窗。窗。实验室室内内应备有有可可供供取取阅的的安安全全或或/或或操操作作手手册册。所所有有实验室室人人员必必须经过培培训,了了解解所所从从事事工工作作的的危危险、掌掌握握有有关关的的管管理理规定定和和操操作作程程序序,通通过考考核核后后方方可可从从事事相相关关实验室工作。室工作。应当制当制订节肢肢动物和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物的控制方案。如如有有必必要要,应为所所有有实验室室人人员提提供供适适宜宜的的医医学学评估估、监测和和治治疗,并并建建立立健健康康档档案案。实验室室人人员应接接受受与与所所操操作作生生物物因因子子或或实验室室内内潜潜在在的的因因子子相相关关的的免免疫疫接接种种或或检测。二、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二、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职业暴露指职业暴露指医医务人人员、实验室人室人员在工作在工作中,吸入有害气溶胶;被携中,吸入有害气溶胶;被携带病原微生物感病原微生物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被的皮肤或被带有病原微生物血液、体液的有病原微生物血液、体液的针头、锐器扎器扎伤,从而可能被感染从而可能被感染发病。病。生物安全意生物安全意识对职业暴露的暴露的预防至关重要防至关重要所有操作人所有操作人员必必须经过培培训,通,通过考核,考核,获得上得上岗证书;在在开开始始相相关关工工作作之之前前,应对所所从从事事的的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及及相相关关操操作作进行行危危险评估估。制制定定全全面面、细致致的的标准准操操作作规程程和和程程序序文文件件,对于于关关键的危的危险步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措施并对这些些细节了然于胸;了然于胸;熟熟悉悉各各级生生物物安安全全实验室室运运行行的的一一般般规则,掌掌握握各各种种仪器器、设备、装装备的操作步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和要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非常熟悉;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和技术要点。要点。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WHO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潜在传染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潜在传染源加以防护源加以防护(一)执行安全操作安全处置锐利器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一、执行安全操作认真洗手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二、严格的防护措施防护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时戴上手套 2预料有血液或体液溅出时戴上 口罩 3切勿回套用过的针头 4不用手处理破损的锐器或玻璃 5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 1紧急的局部处理 刺激出血:若皮肤有伤口,应该在伤口刺激出血:若皮肤有伤口,应该在伤口 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水洗伤口或污染的皮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水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如果是黏膜应该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肤如果是黏膜应该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洗后应当应用伤口清洗后应当应用75%的的酒精或者酒精或者0.5%的碘伏消毒的碘伏消毒 2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3迅速评估情况,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性用药。4进一步咨询处理。5医学观察,追踪检验。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 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指甲油 医务人员手卫生 洗手洗手应遵守的原遵守的原则 1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 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 如艰难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 3如厕之后应洗手 4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脱手套后必须 洗手。结 束 语 研究表明,在实验过程中,高度重视生 物安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合理的实验室设计、配备 适宜的安全设施、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以及完善的管理可 以减少危险因子暴露、保护工作人员,降低环境危害。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