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240705010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1课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高考考纲:高考考纲: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采集采集经济经济 种植种植经济经济1、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原始社会至商周):耒耜(商周)(原始社会至商周):耒耜(商周)2、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铁农具:春秋战国铁农具:春秋战国 牛耕:春秋后期牛耕:春秋后期 西汉中期西汉中期 唐代唐代3、灌溉工具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翻车、筒车三、水利设施的完善三、水利设施的完善一、农业的起源:一、农业的起源:二、生产工具的革新二、生产工具的革新: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战国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漕渠、白渠、坎儿井 四农业经营(耕作)方式四农业经营(耕作)方式1、大规模简单协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商周)千耦其耘千耦其耘2、个体农耕个体农耕(春秋)(春秋)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精精耕耕细细作作生生产产模模式式1 1.(2013.(2013执信中学模拟执信中学模拟)三字经里有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几句。中国人最早养殖这国人最早养殖这“六谷六谷”“”“六畜六畜”的时代的时代是是()A.A.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末期 B.B.西周时期西周时期C.C.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D.D.明朝时期明朝时期B2 2.(2013.(2013汕头模拟汕头模拟)阅读下阅读下列材料列材料:粮食亩产量:粮食亩产量战国战国(后期后期)247247斤斤汉朝汉朝 281281斤斤唐朝唐朝 334334斤斤元朝元朝 338338斤斤清朝清朝367367斤斤上述上述内容说明了中国古代内容说明了中国古代()A.A.农耕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农耕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B.B.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粮食产量徘徊不前C.C.农业的发展世界领先农业的发展世界领先D.D.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A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我国古代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立秋有雨,庄稼点头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换田不如换种”等,等,这些谚语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何谓精耕细作?何谓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积产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条件:1、生产生产工具工具的改进(的改进(农具和灌溉工具农具和灌溉工具 )2、生产生产技术技术的提高(的提高(牛耕)牛耕)3、水利水利设施设施的完善的完善4、生产生产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的积累和总结5.生产生产组织组织的小型化的小型化 个体农耕出现(小农经济个体农耕出现(小农经济)生生产产力力的的进进步步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的特点莫高窟莫高窟 耕作耕作图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一、种植业为主,一、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精耕细作二、精耕细作三、男耕女织三、男耕女织1.1.什么是小农经济什么是小农经济2.2.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条件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条件3.3.自耕农生产的目的自耕农生产的目的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自给自足自给自足时间:春秋时期时间:春秋时期条件条件:(:(1 1)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2 2)土地私有)土地私有目的:满足自身需要、缴纳赋税目的:满足自身需要、缴纳赋税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4、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农民自身因素: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自身因素: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小农经济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小农经济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5、小农经济特点小农经济特点6、评价小农经济评价小农经济稳定性稳定性、分散性分散性、封闭性封闭性、脆弱性脆弱性、落后性落后性积极:积极:消极:消极:(1)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2)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1)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2)较脆弱,遇天灾人祸,易破产;)较脆弱,遇天灾人祸,易破产;(3)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7、小农经济影响小农经济影响(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基本模式,是,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1.(20131.(2013武汉模拟武汉模拟)据孟子据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载: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A.井田制开始瓦解井田制开始瓦解 B.B.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C.C.小农经济兴起小农经济兴起 D.D.家庭手工业产生家庭手工业产生C生产模式:生产模式: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特点: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8分分)一、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二二、生产模式:生产模式:三三、经营方式:经营方式: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农农业业经经济济的的特特点点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男耕女织”农业的起源农业的起源从耒耜到从耒耜到曲辕犁曲辕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完善的完善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大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的转变的转变 1.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90余处,黄河流域余处,黄河流域1212处,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40余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此可以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A B B C C D D学以致用B 2.2.以下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以下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B.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C.C.北方一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北方一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3.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A.A.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B.B.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C.C.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D.D.秦汉时期秦汉时期BC4.4.某古代水利工程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征丁千二百人护之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是 A A都江堰都江堰B B郑国渠郑国渠 C C灵渠灵渠D D芍陂芍陂A5.5.图图1 1到图到图2 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 A铁犁牛耕的出现铁犁牛耕的出现 B B耕犁技术的成熟耕犁技术的成熟 C C精耕细作的开始精耕细作的开始 D D单位亩产量提高单位亩产量提高B6.6.下列有利于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农业发展的是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铁器牛耕 曲辕犁曲辕犁 翻车、筒车翻车、筒车 都江堰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农学知识理论A.B.A.B.C.D.C.D.D7.“7.“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认识正确的是 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B.A.B.C.D.C.D.B8.8.俗话说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A.封闭保守封闭保守 B.B.精耕细作精耕细作C.C.耕织结合耕织结合 D.D.艰难脆弱艰难脆弱A9.9.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A.A.铁农具的使用铁农具的使用 B.B.牛耕的出现牛耕的出现 C.C.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的发明 D.D.筒车的发明筒车的发明使用使用10.10.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A.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B.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奴隶制的生产方式CB讨论: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说讨论: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地理环境;生产工具;地理环境;生产工具;水利工程;耕作方式;水利工程;耕作方式;国家政策;经验积累;国家政策;经验积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勤劳智慧;知名水利工程知名水利工程水旱从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谓之天府。都江堰建是中都江堰建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利工程,是全世全世界至今为止,年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发挥巨大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