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0700661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X 页数:252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宪法法律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第六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法律的词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源与含义 据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考证,汉字“法”的古体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异物志记载异物志记载廌(zhi)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平平之之如如水水,从从水水;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说文解字:“”,刑也。“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四声),是一种神兽。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综上,法的含义包括:1.1.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统一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统一,是一种规范、规则、常规、模范、秩序。2.2.法具有公平的意义法具有公平的意义。是公平断讼的标准和基础。3.3.法是刑,是惩罚性的法是刑,是惩罚性的。是以刑罚为后盾的。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用。唐律疏议明确指出“法亦律也”。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论,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一)法律的本质一)法律的本质1.1.法律法律是统治是统治阶级意阶级意志的体志的体现现2.2.法律法律是上升是上升为国家为国家意志的意志的统治阶统治阶级意志级意志3.3.法律法律是由特是由特定的物定的物质生活质生活条件决条件决定的定的(二)法律的特征(二)法律的特征1.1.法律法律是调整是调整社会关社会关系的行系的行为规范为规范2.2.法律法律是由国是由国家创制家创制并保证并保证实施的实施的行为规行为规范范3.3.法律法律是规定是规定权利和权利和义务的义务的行为规行为规范范(一)法律的本质(一)法律的本质1.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针对资产阶级的法说:“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遵守法律。2.2.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例:包公铡陈士美。例:包公铡陈士美。宋朝年间,陈士美中了状元,又当了驸马,原配秦香莲携子女进京寻夫,陈非但不认,反令家将韩琪追杀她们母子以灭口。秦哭告实情,韩琪自刎于三官堂。秦到包公处告状,包设计召来驸马,与秦对质。陈自恃皇亲国戚,强词狡辩,包欲铡之。公主、太后前来劝阻,包不允,终铡陈士美。包拯的行为受到群众的赞扬,也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认可,因为法律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3.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社会会物物质质生生活活条条件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口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根本因素根本因素 不能设想,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河流污染大气污染(二)法律的特征(二)法律的特征1.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范。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对所有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2.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制定法。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与保护。3.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众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法的后果。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三、法律三、法律的的产产生与发生与发展展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按照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可将人类社会已有的法划分为以下历史类型历史类型:1 1.奴隶制法奴隶制法 2.2.封建制法封建制法 3.3.资本主义法资本主义法 4.4.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1.1.奴隶制法律奴隶制法律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还占有奴隶本身,因此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的工具。例如:古巴比伦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就规定:打死奴隶只需赔偿奴隶主一些银钱即可。奴隶的地位和牲畜的地位是相同的。奴隶制法律特征奴隶制法律特征:一是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2.2.封建制法律封建制法律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不完全占有农民,所以封建制法律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工具,是为保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而服务的。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1 1)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确认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依附关系。(2 2)维护封建制的等级制和皇权。)维护封建制的等级制和皇权。隋朝的开皇律创设了十恶的罪名,包括了谋反、谋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等。十恶罪的设立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以及君臣、父子、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3 3)滥施肉刑)滥施肉刑 、广为诛连。、广为诛连。史记在论衡记载到:荆轲为燕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明末张岱所著的袁崇焕列传中这样记载:遂於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3.3.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所以资本主义法律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维护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1 1)资本主义法律可以分为两大法系:A.大陆法系又叫罗马法系、欧陆法系。被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等国家采用。B.普通法系或叫英美法系、海洋法系。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2)(2)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一是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司法判例在法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二是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采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采用单行法和判例法。三是法官权限不同。大陆法系法官必须按法典规定审判,英美法系法官有自由裁量权并且可以按历史相关判例审判。(3)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 第一第一,维护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所有资产阶级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第二第二,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议会民,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主制。资产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执掌政权的,政党制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第三第三,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资本主义法律不同于以往私有制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在法律上,人人都处于“平等”地位,都“平等”地享有各种“自由”,这种平等和自由又被称为“人权”。1789年8月26日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创立。无论是进行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除了他们的美德和天赋之外,对所有公共的职位和职业,有通过他们的能力来进行的无分别、平等参与的资格。(4)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 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仅仅实现的是形式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而非实质的自由即经济自由,实现的是以物的依懒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马克思说: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让人家来鞣。4.4.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消灭了阶级剥削类型的法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社会主义法律真正实现了人的政治自由与经济自由,消除了人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法律的本质特征(二)中国特色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特征第六章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体系我我国国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法法律律是是党党的的主主张张和和人人民民共共同同意意志志的的体体现现,是是阶阶级级性性与与人人民民性性的的统统一一。党党是是国国家家的的领领导导,人人民民是是国国家家的的主主人人。1 1.从体现的从体现的意意志志看看我我国国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法法律律是是社社会会历历史史发发展展规规律律、自自然然规规律律的的反反映映,是是科科学学性性和和先先进进性性的的统统一一。以以辩辩证证唯唯物物史史观观指指导导;借借鉴鉴传传统统和和外外国国法法律律经经验验;立立法法体体制制、程程序序和和技技术术适适应应时时代代改改革革创创新新。2.2.从实质从实质内容看内容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二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1.体现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的本质要求。求。2.2.体现了体现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建设的时代要求。代要求。3.3.体现体现了结构内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在统一而又多层次又多层次的国情的国情要求。要求。4.4.体现继体现继承优秀传承优秀传统和借鉴统和借鉴人类法制人类法制文明成果文明成果的文化要的文化要求。求。5.5.体现了体现了动态、开动态、开放、与时放、与时俱进的发俱进的发展要求。展要求。1.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包括的全部法律法规、所确立的各项法律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相互促进。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内在要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发挥了积极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3 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国情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4.4.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方面注重继续中国传统法制文化优秀成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另一方面,注意研究借鉴国外立法有益经验,吸收国外法制文明先进成果。5.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规范作用规范作用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社会作用社会作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产生的影响和实效。(一)(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1.维护国维护国家制度家制度4.4.推动社推动社会进步会进步2.维护经维护经济制度济制度3.维护社维护社会秩序会秩序3.3.评价评价作用作用2.2.预测预测作用作用(二)(二)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1.1.指引指引作用作用4 4.教育教育作用作用5 5.强制强制作用作用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遵守法律遵守(守法)(守法)法律执行法律执行(执法)(执法)法律制定法律制定(立法)(立法)法律适用法律适用(司法)(司法)(一)法律的制定(一)法律的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在我国,不同的机关有不同的立法权限,所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的叫法也不同。1.1.立法的机关和权限立法的机关和权限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2)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门:制定部门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5)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6)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以上的法律法规的效力依次降低,下一级的法规不得违反上一级的法规的规定。(7)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在本区域内生效。2.2.立法的程序立法的程序 (1 1)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提出 (2 2)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审议 (3 3)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表决 (4 4)法律案的公布)法律案的公布提出提出 审议审议 表决表决 公布公布(二)法律执行(二)法律执行1 1.含义含义广义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狭义: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执法 2 2.行政执法的主体行政执法的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享有执法权的各级人民政府机构;享有执法权的各级人民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比如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比如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三)法律(三)法律适用适用司法司法 法律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1.1.司法的主体司法的主体: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2.2.司法的基本要求: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正确合法合法合理合理及时及时3.3.主要司法原则主要司法原则F司法公正。F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F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F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4.司法公正的意义司法公正的意义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的保障。(四)法律遵守(四)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否可以将“守法”仅理解为依法履行义务?两层含义两层含义两方面主体两方面主体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公民个人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承担义务承担义务法律的遵守法律的遵守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第六章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体系1.1.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国国 家家 机机 构构 的的 组组 织织 及及 其其 职职 权权宪宪法法的的内内容容公公民民的的基基本本权权利利和和义义务务国国 家家 的的 基基 本本 国国 策策国国家家的的政政权权组组织织形形式式和和国国家家的的结结构构形形式式国国家家的的性性质质2.2.效力上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效效力力高高于于普普通通法法律律行行政政法法规规组组织织规规章章行行为为准准则则3.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制定和,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第64条条:“宪法修改,由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或者或者1/5以上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的2/3以上的多数以上的多数通过。通过。”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党的的领领导导原原则则基基 本本原原 则则人人民民主主权权原原则则人人权权保保障障原原则则法法治治原原则则民民主主集集中中制制原原则则1.1.党的领导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2.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3.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础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人权保障更加重视。4.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5.5.民主集制原则民主集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度 1.1.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我国国的的国国 家家 性性 质质我我国国的的国国体体我我 国国 国国 家家阶阶 级级 性性 质质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重重要要保保障障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我 国国 的的 政政权权 组组 织织 形形式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我 国国的的 政政体体优越性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高效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民族团结(三(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2.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行政区制度 (1)(1)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表现其国家的整体和局部之间相互关系所采取的外部总体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型。A.A.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B.B.复合制是指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某种独立性的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示意图国家机构示意图中央中央省省设区市、设区市、县县乡、镇乡、镇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州、县县乡、镇乡、镇直辖市直辖市区、县区、县镇、街道镇、街道特别行政特别行政区区 (2)(2)我国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团结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一家亲少数民族代表在投票少数民族代表在投票(3)(3)我国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我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3.3.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 经经 济济 制制 度度社会主义公 有 制非公有制经济基础基础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国家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行政法行政法 民商法民商法 经济法经济法 刑刑刑刑 法法法法 社会法社会法社会法社会法 程序法程序法程序法程序法 其他法律其他法律宪宪 法法我国根本大法 实体法是主干实体法是主干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的层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单行条例法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条例宪法宪法 1 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2 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国家法制的基础,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3.行政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行政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将法律规定的相关制度具体化,是对法律的细化和补充。4 4.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行使地方立法职权,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地方性法规。(一)宪法一)宪法相关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通常宪法部门除了宪法典外,还包括一些宪法性法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二)民法(二)民法商法商法 民民商法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民商法商法是与我们的日常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最直接、最密切的法律生活最直接、最密切的法律部门。人们的人身、财产权部门。人们的人身、财产权益受民商法保护,买卖、租益受民商法保护,买卖、租赁、处理票据、保险、证券赁、处理票据、保险、证券等活动也受民商法的调整等活动也受民商法的调整。民法涉及的问题民法涉及的问题财产所有财产所有债权债务债权债务遗产继承遗产继承婚姻家庭婚姻家庭著作著作/商标商标/专利专利商法包括商法包括公司法公司法票据法票据法保险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法1.1.民法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民法是调整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的总和。找了一夜也没找了一夜也没 有找到有找到民法民法典典。以以民法通则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为核心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如:合同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我国的我国的民法通则民法通则19861986年年4 4月月1212日六届人日六届人大四次会大四次会议议通通过过的民的民法通法通则则。19871987年年1 1月月1 1日实施,日实施,9 9章章156156条;条;1988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司法解释,颁布司法解释,200200条条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调整的对象 A.财产关系(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发生在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B.B.人身关系(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无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无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和身份关系。人格关系人格关系因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肖像和法人的名称、名誉的与公民或法人作为民事主体资格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身份关系身份关系因血缘、婚姻的身份所发生的扶养、抚养、赡养、法定监护等社会关系。平等平等自愿自愿公平公平诚信诚信禁止权利滥用禁止权利滥用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自愿就是民事活动要以当事人的真实自愿就是民事活动要以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为准。真实意思就是当事人的内意思为准。真实意思就是当事人的内在意志和外在表现相吻合。在意志和外在表现相吻合。公平就是公正、平允、合乎情理,公平就是公正、平允、合乎情理,公平就是公正、平允、合乎情理,公平就是公正、平允、合乎情理,不能随意抬价压价、损害对方的利不能随意抬价压价、损害对方的利不能随意抬价压价、损害对方的利不能随意抬价压价、损害对方的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强迫对方接受益,不能乘人之危,强迫对方接受益,不能乘人之危,强迫对方接受益,不能乘人之危,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条件。不合理的条件。不合理的条件。不合理的条件。诚实信用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诚实信用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诚实信用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诚实信用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自觉履行民事义务;自觉履行民事义务;自觉履行民事义务;自觉履行民事义务;第二,欺诈第二,欺诈第二,欺诈第二,欺诈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行使行使权利时损害了同权利时损害了同样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构成权利滥用。2.2.民事民事主体制度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人和其他组织。(1 1)公民公民(自然人)(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公民(自然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始于出生脱离母体独立存在脱离母体独立存在是活体是活体终于死亡终于死亡 自然死亡(生理死亡)自然死亡(生理死亡)宣告死亡(推定死亡)宣告死亡(推定死亡)条件:下落不明满4年(意外事故的为2年);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宣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公民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两两种种情情形形年满年满1818岁岁,精神完全正常精神完全正常;年满年满1616岁,不满岁,不满1818岁,以自己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可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一,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对象象年满年满1010岁,不满岁,不满1818岁岁;不能完全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法律意义:法律意义:一是,公民可以独立进行与自己的年龄、一是,公民可以独立进行与自己的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判断是否相适应应考虑:智力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判断是否相适应应考虑:行为人是否理解行为的结果和意义;行为与行为人的行为人是否理解行为的结果和意义;行为与行为人的日常生活是否关系密切;行为的标的的大小。)日常生活是否关系密切;行为的标的的大小。)二是,其它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或二是,其它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或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进行。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进行。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象:不满对象:不满1010岁的岁的人。人。不能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的精神病人。法律法律意义:不能独意义: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其立实施民事行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人代为进行。例外:无民事行为例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接受奖励、接受行接受奖励、接受赠与等只享受权利赠与等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的行为。不尽义务的行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单选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某甲现年17岁,父母早逝,主要靠自己外出做工维持生活,应视其为()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3)3)监护制度监护制度 设立设立目的目的: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设立方式设立方式:1)法定监护 2)指定监护 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的职责:第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益、财产及其它合法权。第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第三,代理被监护人处理各类民事活动。第四,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第五,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案例聚焦案例聚焦 九周岁的小军在家门口与同学小卫在家门口踢球。小军用力一脚将球踢向小卫,小卫没接住,皮球飞向路口撞上正好骑车经过的李某。李某翻车倒地腿部骨折。问:问:小军是否承担责任?中学生中学生亚武亚武,1313岁,不慎将岁,不慎将1212岁的学生岁的学生亚平亚平致致伤,花去医疗、交通等费用伤,花去医疗、交通等费用12001200元,元,亚武亚武本人有本人有稿费稿费600600元,对元,对亚平亚平的损失(的损失()A.A.由亚武的监护人完全赔偿由亚武的监护人完全赔偿 B.B.先用亚武的先用亚武的600600百元稿费赔偿,剩余的待亚百元稿费赔偿,剩余的待亚武以后有收入时赔偿武以后有收入时赔偿 C.C.由亚武所在的学校赔偿由亚武所在的学校赔偿 D.D.先用亚武的先用亚武的600600百元稿费赔偿,剩余的由亚百元稿费赔偿,剩余的由亚武的监护人赔偿武的监护人赔偿(2 2)法人)法人法人法人的的概念概念具有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不是以生命存在为特征的个人,而是有个人联合、集体联合或个人与集体联合而建立的社会组织体。法人法人成立的条件成立的条件 1 1)依法成立: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依法成立: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的成立条件不尽相同。社会团体法人的成立条件不尽相同。2 2)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法律对不同法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法律对不同法人所要求财产状况不尽相同。人所要求财产状况不尽相同。3 3)有名称、组织机构、活动场所有名称、组织机构、活动场所 4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3.3.民事民事行为制度行为制度概念:概念: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民事行为 多选题多选题 :下列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A.合同行为 B.甲约乙赴宴行为 C.遗嘱行为 D.拾得遗失物归还失主行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ACD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条件。实质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主体合格)2)意思表示真实(外部表示要明白无误)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行为合法)案例案例:某中学初一学生刘东(11岁),因学校距家较远,希望能骑自行车上学。父母怕骑车不安全,始终未允许。为了达到骑车上学的目的,刘东打算自己买辆自行车。他私自将家中瑞士产名牌手表以200元低价卖给本校高三学生,之后用200元现金到委托商店购得旧自行车一辆。刘东的父母得知上述情况后,找到买表的同学追要,又向卖车人(委托商店)退车,均遭到拒绝。为此刘东父亲将上述二人分别起诉到法院,请求解决。分析:分析:刘东所从事的民事行为无效。刘东不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且刘东对手表不享有所有权。法院应该撤销上述两个买卖关系,使其民事关系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年初,正在念初三的15岁的小莉(化名)用积攒下来的压岁钱1200元,从北京静超时代通讯设备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了一部“南方高科”S691型手机,但没用多久,手机却因主板出现故障而无法使用。15岁女孩买手机岁女孩买手机行为是否有效?行为是否有效?为此,小莉的母亲将静超时代公司告上法庭,认为小莉购机并未征得家长的同意,且手机又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的买卖合同无效,静超时代公司双倍返还货款240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静超时代公司辩称,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不可能去判断每一个消费者的年龄,故不同意双倍赔偿的请求。6 6月月1 1日,海淀法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日,海淀法院以小莉购机时未成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审判决销售商成年确认合同无效,一审判决销售商返还货款返还货款12001200元。其他不予支持。元。其他不予支持。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年仅15岁的 小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她在购机时能够对手机的品牌、外观等进行选择,但却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即手机的通话费、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等无法作出相应的预见,故法院认为小莉购机确系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案例案例:甄子文、肖丽夫妇无亲生子女,早年收养甄某为养子。甄子文病故后肖丽的生活主要由养子照顾,后因和儿媳关系不和,遂与甄某分开另过,但生活费用仍由甄某负担。肖丽生病,甄某因工作繁忙,不能每天守候养母。甄某的堂叔甄武把肖丽接到他家居住。甄武虽也不能每天照顾,但派了向他学武功的数名小徒弟,轮流值班照顾肖丽。甄武乘机让肖丽写一遗嘱,言明她死后2万元存款和5间房屋由甄武继承。甄武说你如果不写,我不让你好死。肖丽无奈,只得写了遗嘱。肖丽写了遗嘱后,又乘无人之际给养子写了封遗书,内容大意是,因被逼,给甄武写了遗嘱;等我死后,你拿遗书到法院告状,追回遗产。肖丽病故,甄武与甄某因争夺遗产发生争吵,法院应把遗产判给谁所有?分析:分析:受胁迫所立的遗嘱没有法律效力。案例案例:某镇酿酒厂一直生产冒牌的酒来谋取利益。一些杂货店明知假酒也乐于进货,更有邻县的一些店家与酿酒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一天邻县的某店家拉回酿酒厂的一车假酒要求退货,理由是最近工商部门查的很严没法出货。某镇酿酒厂不同意退货,认为双方有合同,退货必须承担违约责任。问问:双方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形式明明示示形形式式口头形式口头形式 数据电文数据电文书面形式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特殊书面形式:公证、鉴证、特殊书面形式:公证、鉴证、核准登记等。核准登记等。暗暗示示形形式式 推定(作为的默示)推定(作为的默示)沉默沉默 (不作为的默示)(不作为的默示)推定也称为推定行为,是指当事人既不用语言、也不用文字,而是用自己的积极行为作出的意思表示。他人可以根据行为人的积极行为而推定其真实意思表示。如房屋租赁合同的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纳租金,出租人接受租金,由此可推定双方有延长房屋租赁合同的意思表示 默示也称为沉默,它是指当事人以消极的不作为的方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通常,默示不能用来作为意思表示的方式,只能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之间有待别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作为一种意思表示的方式。例如,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三)行政法(三)行政法1.1.行政法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的概念和原则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或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和行政合理。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和行政合理。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主体主体合法合法职权职权合法合法程序程序合法合法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在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要要求求符合立法目的符合立法目的出于合法动机出于合法动机内容客观公正适度内容客观公正适度2.2.国家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国家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机关 国家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宪法和行政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是依法代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是依法代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工勤人员。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按照任期与任用方式的不同,可分按照任期与任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录录用用的的一一般般程程序序 3.3.行政行政行为行为 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行政主体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结果,就是导致行政法规的出现。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做出处理决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等等。4.4.行政行政责任。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违法或不当是行政责任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直接根据。5.5.行政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处罚与行政复议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行政处罚法主要规定了以下七种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以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行政复议机关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不能对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进行复议。但如果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所属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所属部门是行政复议机关。(四)经济法(四)经济法 经济法是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例如:预算法、价格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农业法、种子法、铁路法、公路法、电力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等。(五)社会(五)社会法法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法社会法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社会保社会保障关系障关系社会福社会福利关系利关系 例如:劳动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六)刑法(六)刑法。刑法是规定犯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总称。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一律平等原则一律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罪刑相当原则法律法律明文规定为犯明文规定为犯 罪行罪行为的,依照法为的,依照法 律定罪处刑;法律定罪处刑;法 律没有明文规定律没有明文规定 为犯罪行为的,不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得定罪处刑。刑罚的轻重,应刑罚的轻重,应 当与犯罪分子所当与犯罪分子所 犯罪行和承担的刑犯罪行和承担的刑 事责任相适应。事责任相适应。对任何人犯罪,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在适用法律上 一律平等。不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允许任何人有 超越法律的超越法律的特权。特权。1.1.刑法刑法的原则的原则2.2.犯罪犯罪概念概念 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是危害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社会的行为。犯罪是触犯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法的行为。犯罪是应受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犯罪违法违法违反违反道德道德3.3.犯罪犯罪构成构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主观主观要件要件客观客观要件要件犯罪犯罪构成构成主主 体体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客客 体体客观方面客观方面(1)犯罪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犯罪客体 犯罪对象犯罪对象 犯罪行为所直接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于的具体物作用于的具体物或人或人 区别:区别:犯罪对象凭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犯罪客体须凭犯罪对象凭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犯罪客体须凭借人的思维才能把握。借人的思维才能把握。犯罪客体要件是任何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而犯罪犯罪客体要件是任何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只是某些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对象只是某些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犯,而犯罪对象则不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犯,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一定受到损害。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能。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能。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联系: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或是相应社会关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或是相应社会关系的主体或参与者。系的主体或参与者。犯罪行为通过直接作用于犯罪对象侵犯犯罪客体。犯罪行为通过直接作用于犯罪对象侵犯犯罪客体。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 案例案例1:被告甲、乙两人系亲兄弟,他们走乡串村,补铝锅、铝盆等。一日夜晚,二人爬上电线杆用钳子夹断1000余米电线。然后剥出铝线,加温化成铝液,制成铝板。这样他们就不用花钱买铝板了。后被查获归案。问:甲、乙二被告的行为侵害的客体和对象是什么?犯什么罪?分析:分析: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侵害了公共财产所有权,其实不然。电线是公共财物,但不是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他们割断的是正在使用的电线,这样就使电线露于外面,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人、畜触电死亡,甚至还可能引起火灾。由此,甲、乙二被告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及公私财产的安全。他们所犯的是危害公共安全罪,而非盗窃罪!案例案例2 2:一窃贼盗窃惠州至大亚湾进港铁路3颗螺丝,07年12月28日,大亚湾区法院一审以破坏交通设备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该名窃贼吕某,21岁,来自四川,在大亚湾打工。2007年9月11日,吕某与一老乡,到惠州港进港铁路线偷盗铁轨螺丝作废铁卖钱。(2)2)犯罪犯罪主体主体 犯罪犯罪犯罪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承担刑事责任的承担刑事责任的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自然人自然人自然人和和和和单位单位单位单位。犯罪主体犯罪主体单位单位自然人自然人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实施了犯罪行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具 有有 刑刑 事事 责责 任任 能能 力力不负刑不负刑不负刑不负刑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相对刑相对刑相对刑相对刑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完全刑完全刑完全刑完全刑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减轻刑减轻刑减轻刑减轻刑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事责任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刑法所规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