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54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新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高考考情播报(1)考情盘点:经济领域命题多选取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古今重大问题进行考查。既包含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包含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政治领域侧重于立法、政治制度的创新、军事机制的调整等问题。(2)预测考查:试题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以及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理念,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改革部分知识点试题的命制。(3)考查方式: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核心考点概览考点核心提示商鞅变法(1)军事: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政治:建立县制;制定秦律(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北魏孝文帝改革(1)推行均田制(2)实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王安石变法(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2)整顿军队:实行保甲法、保马法等(3)改革科举:改考经义策论俄国农奴制改革(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日本的明治维新(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天皇体制(2)经济:“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文化:推行“文明开化”(4)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并辅以武士道教育戊戌变法(1)政治:允许官绅士民参政,精简机构,等(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3)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等高考真题讲练考法一:突出“史鉴功能”,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例12020全国卷,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表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9分)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清末“新政”的“新”,将清王朝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做的努力和值得肯定的一些举措作为思考的主线。第(1)问,可结合表格信息从设立专门机构、提高商人地位、确立商业的法规章程等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明确传统商业的经营环境、理念以及政府管理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对照表格中的法规、章程,推理出其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即可。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6分)(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9分)考法二:以“能力培养”为前提,着重强调教学目标的引领例22020全国卷,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 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 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点拨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评价时要从军事出发,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一分为二地分析。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6分)(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9分)考法三:以“核心素养”为依据,整合挖掘教材知识的深度例32020全国卷,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 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点拨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俄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可得出粮食出口份额增加和进口机器设备增加;从关税税率的变化可得出进口关税税率降低。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6分)(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9分)演练12019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解析:本题以康有为主张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同时考查学生完整准确解读历史信息,运用判断、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为历史解释,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变法阻力、争取皇帝支持、自身认识转变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局的地位、性质以及对皇帝权威的维护等方面概括。答案:(1)原因: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6分)(2)特点: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9分)演练22019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信息推理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创设的制度的思想源泉应是法家思想;由曹魏依据的周礼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礼”属于同一体系推理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第(2)问,可结合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推理出授予对象主要是军功的创建者军人,而曹魏的授予对象是群臣,即国家的官员。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秦国所处的时代推理出其在打破旧制度、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曹魏所处时代推理出司马氏家族力量的壮大和统一王朝基础的奠定。答案:(1)思想流派:“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5分)(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4分)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6分)演练32019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下级武士对待明治维新的态度入手概括。第二小问,前期的原因分析应着眼于中下级武士的地位、收入、思想、对幕府的态度,后期的原因从改革深入对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冲击、自身适应性等方面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明治政府的统治、推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分析。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9分)(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6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3页12020“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吕后二年,由国家铸造八铢钱。六年,国家实行货币减重政策,铸“五分钱”。文帝改铸四铢钱,其文仍为半两,同时废除了盗铸令,使得私铸符合国家的法律。汉初的几次货币改革,始终没能避免私铸和盗铸现象,给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际进行囤积居奇提供了机会。汉武帝采取了“上收铜,勿令布”,禁止郡国铸钱,专门命令上林三官铸钱,并且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流通,对于国以前所铸造的钱币全部进行销毁,并且把铜输给上林三官。新铸造的五铢钱质量较高,重量适中,携带方便,使用了七多百年。摘编自徐宁西汉初期币制演化与经济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货币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汉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汉初的几次货币改革,始终没能避免私铸和盗铸现象,给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际进行囤积居奇提供了机会”可知汉初币制混乱,改革收效甚微,私铸和盗铸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通过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从而为汉武帝币制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第(2)问据材料“禁止郡国铸钱,专门命令上林三官铸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流通”可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从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铸和盗铸现象,维护了商民利益;据材料“新铸造的五铢钱质量较高,重量适中,携带方便,使用了七多百年”结合所学可知,便于携带从而有助于市场的扩大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答案:(1)原因:汉初币制较为混乱;地方拥有铸币权危及中央;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改革提供了条件。(6分)(2)历史意义:统一铸币权有利于防止伪币,维护商民利益;有利于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扩大市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9分)22020绵阳市高中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为了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后颁布占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没有年龄限制。王公贵族可占近郊田,大国五十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此外品官各以贵贱占田,一品占田五十顷,二品占四十五顷,依次递减到九品十顷。制度颁布后,许多流民注籍占田,国家户籍剧增。史称天下无事,赋税平均。“牛马被野,余粮栖亩”,农村经济一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制度本身显示了它是一个空文:占田只适用于占田令颁布之后,不适用于之前;而那些占田不足限额的品官之家可以据此补占,而政府却没有任何措施保证人民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由此占田令不仅没有限制他们势力,反而助长了他们势力继续膨胀,华北地区表面的平静下掩盖着潜在的分裂危机。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晋初期占田令实施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初期占田令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为了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后颁布占田令。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没有年龄限制”可得强调保护自耕农;“王公贵族可占近郊田,大国五十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可得王公贵族获得特权地位;“但制度本身显示了它是一个空文”可得缺乏相应配套措施。第(2)问历史作用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进行作答。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赋税收入,为后世田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消极影响,无法有效抑制土地兼并,助长了地方分裂势力。答案:(1)特点:强调保护自耕农;赋予王公贵族特权地位;缺乏配套的制度措施。(6分)(2)影响: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后世田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未能限制土地兼并,助长了分裂势力。(9分)32020张家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在历法改革方面,太平天国新历采用的节气,如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寒露等,基本上仍是中国传统的节气称谓。同时,新历以366日为一年,不用闰法,一年分12月,大月31日,小月30日,每月一节一气。这种新历删除了过去历书中的封建迷信历注,宣布年年、月月、日日均“是吉是良”,受到了部分农民的欢迎,并得到了实施。但在新历中,仍随处可见“天父上主皇上帝”“太平主”“太平天日”“天父”等宗教术语,通篇数布着“独真神为上帝”的思想。此外,在太平天国印行的日历、史书、兵书等书籍中,一律套用“上帝”或“皇上帝”的文字,灌输上帝教的思想。太平天国这种套用西方“上帝”字眼,盲目崇拜基督教的做法,造成了太平天国思想上的混乱,并为太平天国在思想上、军事上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摘编自林志杰试论太平天国文化与教育改革的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天国历法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历法改革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太平天国新历采用的节气,如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寒露等,基本上仍是中国传统的节气称谓”可得具有传承性;据材料“天父上主皇上帝太平主太平天日天父等宗教术语”可得具有西方基督教的烙印;据材料“删除了过去历书中的封建迷信历注,宣布年年、月月、日日均是吉是良”可得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据所学,考生还可回答具有落后性。第(2)问据材料“新历以366日为一年,不用闰法,一年分12月,大月31日,小月30日,每月一节一气”可得违背自然规律;据材料“一律套用上帝或皇上帝的文字,灌输上帝教的思想”可得受西方基督教影响;据所学,考生还可回答受农民阶级局限性及时代局限性影响等等。答案:(1)传承性与盲目的创造性;打上了西方宗教的烙印;具有落后性。(9分)(2)受到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影响;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西学东渐及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农民阶级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和改朝换代强烈愿望的推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2020吕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在这种意味深长的矛盾背后是历史造成的两个原因:其一,庚子之变以后的局势是一种真正的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局。1901年2月颁布的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正是对这一点的承认。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挖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假手不愿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常会使动机与效果大相异趣,对于一个没落的阶级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说过:戊戌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透过这种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对立,是改革人物与顽固保守人物的对立。侵略者用暴力消灭了后类人物中的一部分,同时又以此震慑了其他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但它导致的结果却是为中国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许多历史的是非是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的,只有透过某些历史细节的表象,才能把握历史迈进的步伐和节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改革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庚子之变以后的局势是一种真正的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局”,可见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压力;据材料“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挖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假手不愿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可见开明地主官僚的提倡,以及抵制革命运动的兴起;据材料“它导致的结果却是为中国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可见顽固派力量被进一步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受到近代以来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的影响。第(2)问,积极影响,政治改革“预备立宪”推动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经济改革鼓励实业促成了创办实业的高潮,教育改革促进了法制和教育近代化,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消极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导致清政府空前孤立,加速其灭亡。答案:(1)西方列强侵略的压力;开明地主官僚的提倡;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顽固派力量被进一步削弱。(1点2分,4点8分,5点9分)(2)推动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促成了创办实业的高潮;促进了法制和教育近代化,培养了一批形式人才;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1点2分,3点6分)52020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宫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材料二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6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一“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可得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明治维新中军事和思想及法律方面的措施从西化和国情结合可得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强化忠君教育(和魂洋才),建立效忠天皇的近代军队。第(2)问第一小问“定性”,据材料二“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可得资产阶级改革。第二小问“依据”,据材料二“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可得主导力量是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发挥了作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可得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道路。答案:(1)变化: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2分)措施: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强化忠君教育(和魂洋才);建立效忠天皇的近代军队。(4分)(2)定性:资产阶级改革。(1分)依据:主导力量是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发挥了作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任答2点,4分)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道路。(3分)62020哈师大附中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8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中等阶级认为议会已被少数人控制,必须进行改革。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改革运动。18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出现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可以变革的论战。其中,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下层人民开启了改革运动。议会改革运动几经波折,但中心始终在北、中部工业区。1830年1月伯明翰工业家成立“政治同盟”,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1832年辉格党政府的改革方案提出后,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5月中旬,全国召开200多次群众大会,递交300多份请愿书,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改革同盟。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打下基础。中下层人民联合行动的可能性出现,武装起义的计划被刺(制)定出来。议会下院对可能出现的托利党政府坚决反对。这让人想起17世纪的革命。托利党不得不退让。1832年6月7日,改革法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18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可得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据材料“1830年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可得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据材料“1832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可得议会改革运动持续高涨;据材料“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打下基础”可得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第(2)问对改革意义类问题的回答应秉持开放性思维,如有利于缓和了阶级矛盾、社会稳定、稳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使政策决策日益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背景:中下层民众对政治上无权感到不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壮大;议会改革运动高涨;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等。(6分,答出3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意义: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使政府决策日益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开启了英国政治制度改革先例;为无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等。(9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