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1 聚焦八大社会转型贴近高考宏观导向 主题1 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42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1 聚焦八大社会转型贴近高考宏观导向 主题1 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1 聚焦八大社会转型贴近高考宏观导向 主题1 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1 聚焦八大社会转型贴近高考宏观导向 主题1 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项1 聚焦八大社会转型,贴近高考宏观导向 主题1 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教师用书专项一聚焦八大社会转型,贴近高考宏观导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这种社会转型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构成的,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主题1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题2机遇挑战初露近代曙光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主题3救亡图存奔向民主共和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转型主题4沧桑巨变踏上新征程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主题5经济腾飞助推民族复兴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主题6制度创新世界“理性”时代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主题7工业文明世界“狂飙”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转型主题8多元并存世界“剧变”时代20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主题1| 时代“大变革”走向“大一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发端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西周成型的我国古代早期文明被以小农经济、中央集权为特点的我国古代文明所取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联系非常密切,是高考最常见的命题切入点,经常命制通史综合类的试题。分说知识链接一、封建经济产生1农业铁器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2手工业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春秋);打破了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手工业形成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3商业:出现私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商鞅)。二、封建制度确立1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2)诸侯争霸打破了宗法分封秩序,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3)法家思想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思想基础。2贵族的衰落和平民的兴起(1)贵族的衰落:随着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西周时期形成的贵族阶层逐渐失去了政治特权,经济上日趋衰落。(2)平民的兴起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拥有大量土地的平民地主兴起,他们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主要力量。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大批富裕的商人成为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阶层。频繁的战争,使一批拥有治国或者军事才能的平民跻身统治阶层,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三、百家争鸣1背景(1)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3)私学兴起,文化下移。2主要流派(1)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阐发了以德治国、“仁政”等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代表。(2)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思想特点,提出了“道”为世界的本原和辩证法的思想,阐发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3)法家: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备受当时各诸侯国的重视。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总览规律认识1任何社会变革都以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根本推动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是该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本动力。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诸侯国为增强本国实力,致力于改革,增加生产,注意笼络人才,这些措施大部分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从而加速了社会的转型。3每一次社会转型都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的贵族阶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中趋于衰落,新兴的平民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新旧政治势力的斗争贯穿于社会转型的始终。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非常深远,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强调“仁政”的儒家思想、主张辩证思维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思想和哲学的基础。感悟针对训练1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期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C由材料信息“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的衰落,故C项正确。2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旧贵族C实现以法治国 D废除分封制A吴起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分封制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必须废除;商鞅变法“日绳秦国贵公子”,推行以法治国,以军功爵制取代贵族世袭特权,打击旧贵族;B、C、D三项都属于材料中改革的目的,但根本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导学号:02792161】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依据常识及汉字的偏旁可知“锯子、钻子”等木工器械的核心部分都是金属,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金属就是铁,故木工器械的发明主要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木工器械的发明、木工技术的进步无直接关系,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