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36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突破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7讲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课时突破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6重庆调研)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照全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议,均听其便”。其对中国的实质影响是()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议,均听其便”可知,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故选B项。答案B2.(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解析材料说明鸦片战争无论属于近代史,还是清史,都言之有据,故选C项。答案C3.(2016四川资阳一模)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解析据题干材料,清统治者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国家主权,体现了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故选D项。答案D4.(2016广东佛山联考)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这最能说明()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B.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C.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D.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总理衙门的成立与运作,是外交方面转型的体现;总理衙门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不平等条约,体现了自强求存的理念,故选D项。答案D5.(2016山东德州模拟)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实际上没有发行 B.没有号召作用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 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解析材料“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说明太平军中没有普及,故选C项。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要求,有号召作用,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故D项错误。答案C6.(2016吉林模拟)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解析题干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而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答案B7.(2016江西名校三模)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解析题干“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表明乡官制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答案A8.(2016山西太原模拟)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A项错误、B项正确;小农经济尚未完全解体,故C项错误;中国初级农产品的对外畅销,不能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所处的整体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河北唐山模拟)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并未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解析观察表可知,18481852年输出值比18431847年少,说明英国商品出现滞销,并未完全打开中国市场,故选B项。答案B10.(2016陕西渭南调研)自1875年至1895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扩展,但是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场”。这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B.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C.产品营销具有外向型特点D.对外资企业具有严重依赖解析题干材料“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场”说明近代中国企业依赖外资企业严重,故选D项。答案D11.(2016河南洛阳模拟)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D.重视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洋务派实行政治变革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可知洋务派主张用市场经营方式进行管理,故选B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体现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其经营方式是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吸引民间资本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6四川资阳一模)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解析材料反映了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西餐馆的开设和大公报上的西餐广告,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了西方的元素,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重庆名校联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2分)(2)材料一中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将前述几点贯穿起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归纳。答案(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关系: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加紧对外扩张。 影响:政治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4.(2016山东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国,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国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订招工章程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等等。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豁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1)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侨务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1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大清律例规定与鸦片战争后西方与中国签订的条约归纳;第二小问,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迫、西方近代观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行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答案(1)变化:由禁止国人出国到允许出国,并逐渐注重保护华工利益。 原因: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迫,清政府被动同意华民出国;西方近代观念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行。 (2)原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为中国近代海外移民提供了条件。19世纪中期以后,黑人奴隶贸易被逐渐废除,导致对其它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