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94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耕作方式时间农耕工具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3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开始出现:春秋战国。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2)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发展概况 (3)陶瓷业:历史悠久,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三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4)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3商业政策(1)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的发展。(2)商鞅变法时“抑商”政策开始出现。重农抑商是指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目的是提高亩产量,主要表现是: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及其互动关系易错点拨 “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度概念阐释 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问题探究1 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是否被大规模使用?提示:否。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较少用于农业。问题探究2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吗?提示:否。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问题探究3 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提示: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主题1“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田园风情“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二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有利于安排农事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教你读史史料一以家庭分工的角度反映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二体现出古代中国科技在农业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史料三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第一句话“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是原因;两个省略号之间体现了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第二个省略号之后是影响: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奠定了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物质基础。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小农经济的特点。答:_(2)根据史料三,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影响?答:_答案(1)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家庭耕作等。(2)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加速了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引起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4)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等。(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3多元视角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关系及家庭和睦的观念。主题 2中国古代的名片手工业的发展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二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中“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第一句话反映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原因;第二句话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的特点。史料二以古诗和当今的史实论证了古代中国手工业工艺的世代传习。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答:_(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传承上的特点及其原因。答:_答案(1)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成因: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破坏及新的土地制度的逐步确立;农业经济的发达。(2)特点:世代传习(封闭性)。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狭隘性;市场的狭窄。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2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的比较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与市场的关系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作为农户的副业,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9全国卷,242017全国卷,242018全国卷,242015全国卷,241(2019全国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知识考查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原因能力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辨别历史叙述素养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项正确。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逐渐推广,但并未普及,B项错误;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项错误。2(2018全国卷)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知识考查战国以前铁器分布与社会发展能力考查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素养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提到发现了铁器实物,并未说明是铁制农具,排除A项;新疆发现地与中原发现地并未连接成为整体,无法体现联系紧密,排除B项;材料提到发现的铁器实物中有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不能说明冶铁技术普及,排除C项。3(2017全国卷)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知识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能力考查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答案A解析仔细观察地图,当时两大巨贾均在曹、鲁一带经商,从地理位置看,曹国和鲁国处于中原地区,体现出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并非只在这一地区进行,且争霸战争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交通状况和城市规模,排除C、D两项。考向分析:先秦时期经济方面的重大成就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的形成以及冶炼技术的发展。高考对这一时期考点常以提供考古材料考查史料实证能力;以图文材料考查时空观或运用唯物史观考查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1借助文献资料,考查先秦农业的发展(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阅读下列表格中的史料,由此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史料出处“粤之无镈(注:一种锄草用的农具)也,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也”周礼考工记“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今河南温县)之麦。秋,又取成周(注:以洛阳为都城)之禾。周郑交恶”春秋左氏传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成C农耕技术有所进步 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答案C解析两则史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景象,第一则史料说明当时粤人几乎达到了家家可以制作农器的地步,第二则史料反映出当时农作物的种植已经有了两熟制现象。由此可见,材料中的两则史料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当时农耕技术有所进步,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井田制、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B、D三项。预测2以手工业管理切入,考查价值观(2019四川绵阳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常常要铭刻监造者、主造者、造者的姓名等,内容尽量详尽而丰富。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物勒工名”的出现说明()A工商食官制度开始出现B产品生产贯彻责任意识C手工业区域性特征明显D商业发展冲击政府管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可知,手工业品铭刻工名的作用是责任到人,以行其罪,体现了产品生产的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商食官制度和生产的区域性,故A、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而非商业,故D项错误。预测3创设新情境,考查先秦时期的商业(2020湖北天门起点考)韩非子里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材料表明()A东周已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B寓言故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C商业发展要求打破抑商政策D法家重视发展商业增强国力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先秦时期郑人买鞋因错过市场交易时间无功而返,体现了当时对商业活动已经有一定的限制,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