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4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青岛三模)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前1600年前后)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A属于文明时代B实行分封制度C形成早期国家 D属于部落联盟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有制陶、铸铜作坊,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这说明二里头文化属于文明时代(由于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这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故选A项;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材料不涉及这一方面,排除B项;氏族制度向政权制度(军队、监狱等)的过渡,以及阶级的划分和对立,构成了早期国家的时代特色,材料未体现这方面,排除C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主要是战争)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时期,不属于部落联盟,排除D项。2(2020重庆杨家坪中学月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 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 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解析:选A。材料中迁都频繁、“经常狩猎”等都是游牧习俗的体现,故选A项;材料中讲到的是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不能表明局限于贵族,排除B项;盘庚迁殷后,商朝都城基本固定下来,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统治者不重视农耕,排除D项。3(2020安庆示范中学联考)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休耕与连种属于耕作技术,材料中技术的变化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耕种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井田制瓦解的表现为公田被大量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排除A项;耕作技术的变化不能反映劳动人口的多少,排除C项;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男耕女织,排除D项。4(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解析:选A。由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这段记载说明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不能得出水路是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统一六国的趋势,故D项错误。5(2020百师联盟摸底考试)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这表明()A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 B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C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 D国家经济支柱分六种解析:选C。由考工记这一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专门文献指出“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方面说明“百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百工”是属于官府手工业,故C项正确。6(2020蚌埠二模)下表反映的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人物主张孔子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老子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墨子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商鞅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这些主张反映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四个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这说明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C项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项错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工商业的态度,D项错误。7(2020郑州模拟)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解析:选D。西周遵循周礼,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实用性更强,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故选D项。8(2020新乡三模)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A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B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C市场秩序应得的法律规范D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解析:选D。由材料“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可知,范蠡主张易变质商品不要滞留与囤积,即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范蠡关于商品滞留与囤积的主张,未体现国家对食物安全的监察,排除A项;食物作为一项商品也属于交易范畴,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范蠡关于商品滞留与囤积的主张,未体现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排除C项。9(2020北京朝阳区二模)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B货币统一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D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解析:选B。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可知,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故选B项;材料主旨涉及货币演变,未涉及青铜器物铸造类别,排除A项;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排除C项;汉代文字以隶书为主,排除D项。10(2020卓越名校联盟一模)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解析:选C。据题干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土地私有制以及需要缴税,这说明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故选C项。11(2020南京、盐城二模)“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子贡)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反映出当时()A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C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表明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这说明商业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等级制度,故选C项;“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表明商人地位较高,商人地位没有遭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表明商人地位较高,没有涉及区域间长途贩运盛行,区域间长途贩运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12(2020安庆模拟)左传昭公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郑,欲得郑贾人(商人)之玉环,“买诸贾人,既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结果“韩子辞玉”。这说明春秋时()A私商仍受封建领主的制约B卿大夫处处为国君着想C工商食官是商品经济主流D郑国玉器实行专卖制度解析:选A。“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和“必告君大夫”说明封建领主与商人有盟约而且能够限制商人,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与商人的关系,不是士大夫与国君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当时出现了私人买卖,故C项错误;据材料“买诸贾人”可知不是政府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三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材料一为总分结构,第一句话为总述,后面五句话为原因分析,从中概括总结即可。第(2)问,从青铜器的历史发展、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史学研究等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的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2)特点:历史悠久;冶铸技术不断进步;铸造工艺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配制不同配方)。(3)文字:商,甲骨文;西周,金文。价值:一方面,对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14(2020绵阳模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解析:发展趋势从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等方面分析,影响从春秋战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分析。答案: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