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阶段质量检测(十)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3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阶段质量检测(十)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阶段质量检测(十)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阶段质量检测(十)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检测(十)学生用书P379(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0武汉调研)1978年邓小平访问缅甸、尼泊尔、朝鲜、新加坡、日本美国普赖斯科学家代表团访华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50名中国留学生赴美1980年世界银行代表团访华上表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B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C加速了历史性转折D确定了对外开放国策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19781980年中美加强官方访问与民间友好往来,同时世界银行代表团也访华,这说明中国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银行的联系加强,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程,故选C项。2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规定()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故B项正确。3(2020广州模拟)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D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解析:选D。材料中“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说明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4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 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倡议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选D。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但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5(2020宿迁高三期末)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党的路线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解析:选D。实行农业合作社、发展人民公社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在维护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改革,故D项正确;人民公社违背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的实行说明当时出现急躁冒进思想,不是与时俱进,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6(2020惠州高三调研)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A鼓励农民突破集体经济的框架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肯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D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选C。根据材料“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可知,这些形式中,不排除集体经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农村新经营形式加以鼓励支持,故C项正确;1980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尚未调整,比较单一,故D项错误。7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B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C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D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解析:选C。根据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提升了国企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故C项正确。8(2020泸州二模)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C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D工资改革逐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D项表述与题目中“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相符,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于1992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中的“完全”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中“全面”是错误的,故C项错误。9(2020襄阳模拟)1978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8月份人数达6 709人,逃出1 814人,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C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析:选B。据材料“1978年”“1979年”“广东”“逃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是影响了以后经济特区的创办,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广东逃港高潮,不涉及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为避免“逃港”现象而创立经济特区,而不是中英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为了避免“逃港”现象而创建经济特区,而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10(2020江淮十校联考)下图反映了1990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单位:%)。注:恩格尔系数指家庭食品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值。据上图分析可知()A改革开放促进人民生活改善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C城市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农村D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恩格尔系数减少,这说明家庭的消费支出不再以食品为主,体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比较,故B、C两项错误;根据题目时间可知,当时已经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D项错误。11(2020合肥一模)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 817元和12 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24.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也正在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解析:选D。材料中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1987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海南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故D项正确。12(2020聊城二模)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曾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陆费逵意在说明,出版业()A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B要紧跟时代步伐C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业D要坚持行业自信解析:选A。根据材料“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出版业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要紧跟时代步伐,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的出版业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版业要坚持行业自信,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石家庄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为守卫京畿,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清雍正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辖区包括今天京津冀的大部分地区。明清时期,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卷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州、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 摘编自肖立军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三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 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6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为守卫京畿”“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从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的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的加快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列强入侵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等方面回答。(3)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材料三,从政府主导方式的转变方面回答;21世纪初的阶段特征,根据材料三,从政府与市场、国家战略等方面回答。答案:(1)设置行政机构管理;津冀地区拱卫北京;津冀地区服务北京;水陆相通,交通便捷;商务联系密切。(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新变化: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列强对华经济入侵;天津开埠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特征: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1世纪初的阶段特征: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国家战略;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4(2020德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12分)(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法律制定的背景和影响,说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通过了修订的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