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1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20辽宁大连测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秦始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地方行政改革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改革的历史作用。(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得出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结合所学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得出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职责明确;根据材料“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可知各级机构均有构建,得出机构比较完备。第(2)问,根据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得出郡县制的确立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统治;结合所学郡县制下政令上传下达较为通畅,而社会稳定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1)特点: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职责明确;机构比较完备。(9分)(2)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6分)22020广东江门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登国元年(386),在鲜卑贵族的拥戴下,拓跋珪复建代国,建年号登国,天兴元年(398)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初期的国家组织是一种鲜卑与华夏的混合体。针对魏晋以来九品官人法中“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级”的官品制度,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495)、太和二十三年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这使官品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摘编自陈长琦官品的起源(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时期和北魏孝文帝时官品制度的区别。(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官品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级”“(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等信息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区别:魏晋时期:官品是官员担任官职的人品等级,即按等级差别、出身作为官品的标准;北魏孝文帝时期:官品更加细化;由人品转变为官阶。(6分)(2)意义:有利于鲜卑族的汉化;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管理;巩固专制皇权;对唐代以及后世制度有深远影响。(9分)32020包头市模拟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得出绅衿享有免役特权,影响社会公平;据材料“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得出绅衿与贫民矛盾尖锐;据材料“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得出绅衿抢夺权利严重干扰政府职能;据材料“造成吏治败坏”得出绅衿的不法行为败坏了吏治;据材料“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得出绅衿特权严重影响清政府的统治与社会稳定。第(2)问,据材料“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得出废除绅衿特权,优化税收结构,缓和了社会矛盾;据材料“如敢抗顽,即行重处”得出巩固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缓解了吏治败坏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答案:(1)原因:绅衿享有免役特权,影响社会公平;绅衿与贫民矛盾尖锐;绅衿抢夺权利严重干扰政府职能;绅衿的不法行为败坏了吏治;绅衿特权严重影响清政府的统治与社会稳定。(9分)(2)作用:废除绅衿特权,优化税收结构,缓和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吏治败坏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42020江苏南通模拟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9分)解析:第(1)问“因素”,据材料“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自由”,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材料“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信息和所学,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回答。答案:(1)主要因素: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6分)(2)自由:获得人身自由;出钱赎买份地。积极影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自由劳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俄国的政治近代化。(9分)5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按照顺序归纳: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第(2)问第一小问“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第二小问“好处”,结合所学可知为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第三小问“灾难”,结合所学可知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答案:(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7分)(2)方面: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8分)62020河南六市一模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统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奖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摘编自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改革的意义。(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高校就业制度本身的问题和人才市场的变化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主要内容”,根据1994年和1997年原国家教委的改革文件概括。第(2)问据材料“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等信息概括。答案:(1)背景: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原有高校就业制度存在弊端,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市场发生的变化等。内容:废除国家分配的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9分)(2)意义: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才素质;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任三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