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2 关注六大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 热点1“中国梦”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0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2 关注六大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 热点1“中国梦”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2 关注六大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 热点1“中国梦”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2部分 专项2 关注六大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 热点1“中国梦”教师用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项2 关注六大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 热点1“中国梦”教师用书专项二关注六大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近几年高考十分重视对热点问题的考查。社会热点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集中评论的人物、事件或现象。任何现实问题都有历史的源头,但人们更会关注和研究那些深刻影响到自己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从现实到历史,多视角洞悉社会热点,凸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高考命题往往以社会热点为载体,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置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强调学以致用”。热点一“中国梦”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热点二关注民生聚焦“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热点三反腐倡廉警钟长鸣,抓源治本,彰显力度的新机制热点四思想解放中西文化交融碰撞,助推人类文明进步热点五国际风云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大国关系面临挑战 热点六学术前沿追寻核心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热点一“中国梦”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热点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阐释“中国梦”“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即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它记录着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所进行的探索,也记录着现代中国几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进行的创新和努力。链接相关知识一、“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1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2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3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面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纠正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一面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格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展、理论的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又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感悟针对训练1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这主要是因为()A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B资本主义崛起推动西方文化发展C闭关政策阻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D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促成了分界线C中国形象逐渐跌落本质上是中西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即中国文化的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崛起都是具体的原因,但是,中国未能紧跟时代潮流是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故C项正确。2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导学号:02792164】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BC DC根据时间“1902年”可知,此时戊戌变法运动已失败,故排除;梁启超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探索,正确,C项符合题意。3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治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C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项正确。4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以“先生梦想中未来的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其中,“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危机促使国人深层次思考国家前途B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选择D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C结合1933年的史实可知,中国既有日本侵略的民族危机,也有国共对峙的阶级矛盾,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符合“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当时资本主义正在发展,符合“现代化国家”梦,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社会主义不是国人的共同选择,C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当时的史实分析可知,国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导学号:02792165】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美苏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与题干表达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旧式“中央帝国”,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社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与材料中“今日地球村”不符,故D项错误。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C DC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故正确。“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与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错误。7“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百年坎坷寻梦”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孙中山文集现代“梦想照进现实”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3)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可从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与个人自由人权、进行经济社会改革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回答。第(3)问谈对“中国梦”的“认识”,可从“中国梦”的含义、前提、如何实现等方面回答。【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人权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经济社会改革。(2)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来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