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5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一、选择题1.(2017全国名校联盟大联考)“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推行了郡县制度 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 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地方分权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从而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职业官僚政治转变,故选A项。答案A2.(2016湖北黄石调研)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解析秦朝统一后,认识到周朝的分封制存在着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弊端,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长官不再世袭,改由中央任命,逐渐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官僚制度,故选B项。答案B3.(2016湖北百校联考)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解析丞相制度在秦朝才出现,故A项错误;丞相的职责是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故B项错误;题干介绍的是“丞相”的来源,并未提及西周礼仪制度是否完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可知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汉书刘辅传注引盂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一做法()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C.目的是强化皇权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汉朝的中朝大多启用官职低微人员,取代原本位高权重的丞相等,目的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故选C项。答案C5.(2017四川南充模拟)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A.限制了王国势力 B.增加了选拔人数C.体现了差别平等 D.削弱了世家特权解析题干中涉及到了在东汉和帝改革后各郡县举孝廉人数上出现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改革后的察举制从原来的各地平等的数量变成了根据各地人口的不同采取了区别的对待,“每年”“每两年”“每三年”体现了差别,都举1人体现了平等,故选C项。答案C6.(2016云南曲靖模拟)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解析西汉以前沿袭宗法制的礼制以东向为尊,都城坐西朝东。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为推崇皇权,规定皇帝在都城的南郊进行祭天大典,汉代后都城布局为坐北朝南,故影响城市布局变化的是政治制度的演进,故选A项。答案A7.(2017山东潍坊模拟)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解析材料信息“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可知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安徽合肥模拟)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这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选A项。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9.(2017云南昆明调研)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解析据材料“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和“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可知盐铁官营有助于中央政府强化经济基础,故选A项正确。答案A10.(2016山东德州模拟)春秋繁露中说:“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其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解析在西汉中期,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11.(2016贵州黔东南模拟)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解析从董仲舒个人命运的变化,能够看出儒学地位并非想象中的崇高,故C项正确。答案C1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解析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伦理就开始融入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材料指的是伦理规范,不是礼仪规范,故B项错误;“三纲六纪”是伦理规范,不是道德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可得,政府规定的伦理规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6湖北七市联考)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家国同构可以看作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李贽史纲评要材料四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平?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的含义。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3)在材料三中,李贽从哪些方面评价了秦朝的制度与政策?根据材料四,归纳王夫之对秦制的看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家国同构”“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开创性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紧扣问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从历史趋势等角度归纳。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含义:推翻封建制度(即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观点:是。理由:部落、家族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或观点:不是。理由: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天下。(3)李贽: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推行郡县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思想上,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但手段简单粗暴。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的战乱,为百姓之福;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14.(2016河南濮阳质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指出成型的中国传统文明的典型特征有哪些?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文明史观观点来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回答。答案(1)措施: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注重兴修水利。(2)过程:从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演进。特征: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