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4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四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1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经济危机的影响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4罗斯福新政的评价5干预经济与自由精神的冲突6综合7一、选择题1.(2018山东日照一模)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A.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B.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C.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解析:B材料反映了美国消费者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超前消费的情况,由图中信息可知,分期付款所占比例非常高,分期付款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刺激生产者进一步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产品的相对过剩,由此可知当时的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故B项正确。2.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解析:C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3.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D苏联新经济政策1928年已经停止,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B项“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故B项排除;20世纪30年代英美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C项排除;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新知生成】经济危机时期,各国向苏联出售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苏俄建立后的对苏经济封锁政策截然相反,这主要说明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核心不是意识形态的差距,而是国家利益。4.(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据下表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的直接目的是()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1933年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1933年6月5日宣布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A.促进工业复兴B.提高商品价格C.缓解债务危机D.恢复银行信用解析:B据材料时间信息,当时美国正值经济大危机时期,表格中美国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表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采取放弃金本位,多发纸币实行货币贬值的措施,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商品价格,以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非直接目的,排除。5.(2018河南安阳摸底)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解析:B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答案为B项。6.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以90一致裁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其执法机构国家工业复兴总署也随之寿终正寝。这主要是因为该法()A.不符合立法程序B.不符合分权原则C.与自由精神冲突D.已完成历史使命解析:C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符合立法程序,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恰恰是分权原则,故B项排除;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美国倡导的自由精神相违背,故答案为C项;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国家干预经济的使命继续延续,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7.(2018河南濮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年份苏联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1927358.84 565.6168.51 626.78 38.0924.31928425.15 237.1190.61 447.6947.9865.61929485.45 733.9229.41 621.0971.6979.11930576.44 135.3228.91 151.1944.4744.31931562.02 636.2188.3826.9781.6528.61932592.71 390.1239.8574.7563.8534.61933684.22 360.5319.8758.6657.7713.71934969.32 647.3384.41 188.6615.5899.219351 252.03 464.0470.41 641.9627.71 001.719361 633.94 853.4522.31 917.5670.81 197.4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美苏等国粗钢产量中提取任意一个信息作为论点。分析表格中苏联的数据,可以得出在19271936年苏联粗钢产量整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得出论题:苏联粗钢产量整体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然后结合所学史实进行分析,19271936年苏联国内逐步确立斯大林模式,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粗钢作为重工业的组成部分产量不断增长,而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计划经济,未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分析表格中美国的数据,可以得出在19271929年美国粗钢产量绝对数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19301932年产量大幅度下降,1933年后开始小幅回升,1936年基本恢复到下降之前的产量,得出论题美国粗钢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结合美国历史背景分析,19271929年产量高,是由于一战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19301932年产量大幅度下降是因为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1936年基本恢复到下降之前的产量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另外,其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从经济危机导致下降,后来政府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德国、日本军国主义政策)促使产量回升的角度归纳论题。论述要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该国国内和国际环境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从结论角度进行总结说明。答案:示例1:论题:苏联粗钢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阐述: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示例2:论题:美国粗钢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示例”仅作为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