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046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三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公有制的弊端,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保留了一定的私人土地,所以A项排除;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说法正确;D项与此无关。答案:C220世纪30至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这表明()A学习苏联成为当时世界潮流B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已被摒弃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态度D苏联“五年计划”成就得到一定肯定解析:西方经济学家研究苏联和推崇苏联模式,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当西方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苏联模式逐渐形成并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就,因而苏联模式受到了关注,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从题干中得出,题干仅仅在说“研究苏联”,排除;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D3“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业改革不能采用“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否则会因违背经济规律而导致出现严重问题。斯大林时代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因与农村生产力等“根深蒂固的结构”不相符,而出现严重的问题,故选B;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顺应农村的经济规律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调整农业的政策而扭转农业的严重危机,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4(2017广东广州一模)19211927年,苏联本国生产的拖拉机(按功率计算)只占供应农业的全部拖拉机中的8.3%,从1933年起,苏联不再进口拖拉机,全部国产;1940年机械动力已占农业动力的77.7%。苏联粮食年平均产量在19251927年期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为7360万吨,二五期间为7290万吨。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不利于技术转化B农业生产严重制约了工业化C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尽管苏联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但苏联的粮食生产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答案:D5据记载,从1926年起,苏联政府在保持农产品销售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品的零售价格。其主要目的是()A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C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D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解析: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工业,以牺牲农业利益为代价,让农业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B6下图是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千克),由此可以推知()A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B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C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解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在集体农庄劳动的日平均工资逐渐下降,19401945年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说明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体系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答案:(1)相同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同点: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