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609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永州模拟)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构。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A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C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D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解析:选D。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枢密院的调整在于解除武将的军权,故选D项。材料中枢密院始终是中央机构,A项错误;枢密院的变化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B项错误;枢密院领导职权的变化着眼于君权的强化,C项错误。2(2020山东师大附中月考)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解析:选C。据材料“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可知,重视规矩,武勇次之;据材料“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信息可知,以儒家思想要求将领,但不主张将领自己果敢用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宋初对兵权的制衡管控过度,故C项正确。3(2020百校联盟质量监测)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掌刑政;设提举常平,掌常平、水利等;设安抚使,掌军政。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也被称为“外台”。这一举措()A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限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解析:选B。在州郡之上设置相互平行、互相监督的路一级的派出机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4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解析:选D。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制衡,二府三司制“依事系任”,进行事权分割,而没有制衡体制,故D项正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由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并没有体现中央官僚机构的进一步膨胀,故B项错误;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5(2020西南名校联盟适应性考试)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如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据此可知该机构()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D是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机构解析:选A。根据材料“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照磨一员”可知,元朝时期继承唐制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在中央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故选A项。6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的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A坚持文治方针又注重社会实际B兼顾世家大族与庶族地主利益C坚持多元选任不看重家世出身D强调候选者的品德及工作实绩解析:选A。材料“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萌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体现了照顾现实情况的一面,材料“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体现了注重科举文臣治世的一面,故选A项。7. (2020湖南衡阳三模)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解析:选B。材料信息说明宋朝文官位高权重,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宋朝重文传统只会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长治久安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宋朝台谏官的权力设置延续了前代制度,因而宋朝这一传统并非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宋朝台谏官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排除D项。8. (2020江苏南京二模)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旨在()A打击贵族特权利益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D防止选官结党营私解析:选D。材料“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表明是为了防止结党营私,故选D项;材料的内容是为了防止结党营私,没有涉及打击贵族特权利益,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科举制的改革,是为了防止结党营私,没有涉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内容,排除B项;“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反映的是科举制的改革,推进了科举的制度化,但这不是主旨所在,主旨是防止结党营私,排除C项。9. (2020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 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解析:选D。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的目的在于监督地方长官,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10. (2020广东广州二模)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解析:选A。据材料“宋初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可知,朝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宗室的政策,体现了理性的施政精神,故选A项。11. 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据此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12. 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解析:选A。由“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不难看出,行省制是郡县制发展的高级形式,相对于先前单纯的中央集权可以在保持地方一定积极性的前提下更好地集权于中央,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2020江苏南京三模)行省制是元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材料一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元史卷91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作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意图。(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解析:第(1)问,“职能”,由材料一信息“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概括得出;“变化”,由材料一信息“国初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得出。第(2)问,“原则”,由材料二信息“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得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政治等角度分析。第(3)问,“关系”,依据以上材料得出: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特点”,由材料信息“把行省当作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概括得出;“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角度分析。答案:(1)职能: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变化:从临时到逐渐固定;行省长官由宰相兼职到地方专职。(2)原则:犬牙交错。意图:加强军事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3)关系: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表里);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地位: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最高级演变;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信息确定一个论题,例本题可确定“重文轻武”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和“重文轻武”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两个主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所学中搜寻历史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政治上,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使其能很快铲除军阀割据势力,清除分裂的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参政热情高涨。经济上,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和产量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上,宋朝盛行读书风气,以文为贵、武为轻的思想深入骨髓,推动了天文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的发展。文化上,宋代的文、史、哲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名著和名作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的全面繁荣。观点二:“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论述: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武人,使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外交上,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统治阶级“强干弱枝”的思想,对外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政治上,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设置大量文职官员,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时意见不一,很难制定有效的决策。社会风气上,“重文轻武”政策使北宋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多数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尚武精神遭到削弱。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弱的局面中。第9页/总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