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2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6094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2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2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2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沧州质测)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解析:选A。“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选A项;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2(2019河南八市测评)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D源于农民的无知解析:选C。从河南农谚和江苏农谚可以看出,抓住节气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故C项正确;我国古代对农业的总结是经验性总结,非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古代农谚是农民对农业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并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故B项错误;农谚是农学家与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故D项错误。3(2019保山统测)齐桓公十九年,采纳管仲的建议,实行井田制下的“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以九夫为井,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这一政策()A实质是劳役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C符合尊王攘夷、维护周礼的理念D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解析:选D。由材料“相地而衰征,即取消公田,以九夫为井,视土地的美恶及年岁的丰歉而征收田税”可知由于铁犁牛耕的应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大量私田被开垦,因而改革赋税,故D项正确。4(2019济宁模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长江流域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得出春秋时期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故D项正确。5.(2019太原期末)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解析:选B。材料“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是青铜技艺成熟的一种体现,故选B项;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该青铜器不能体现违反礼制,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周代“工商食官”,故D项错误。6(2019长沙一中月考)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A用于占卜B饰品C用于祭祀D货币解析:选D。由材料中“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可知“贝”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有关,货币既可用于商品交换,又是财富的象征,故D项正确;占卜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无关,故A项错误;饰品不能用于商品交换,故B项错误;祭祀与题意中商品交换及财富不符,故C项错误。7(2019安庆模拟)左传昭公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郑,欲得郑贾人(商人)之玉环,“买诸贾人,既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结果“韩子辞玉”。这说明春秋时()A私商仍受封建领主的制约B卿大大处处为国君着想C工商食官是商品经济主流D郑国玉器实行专卖制度解析:选A。“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和“必告君大夫”说明封建领主与商人有盟约而且能够限制商人,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与商人的关系,不是士大夫与国君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出现了私人买卖,故C项错误;据材料“买诸贾人”可知不是政府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8(2019包头模拟)吕氏春秋上农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这主要体现了()A藏富于民的思想开始出现B国家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C农耕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D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解析:选B。材料中未涉及藏富于民的思想,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古先圣王”重视农业,目的是巩固统治,与材料中“功法立”“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相符,故B项正确;宣扬安土重迁只是一个方面,与题中“这主要体现”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给自足,故D项错误。9(2019晋中适研)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记述出处“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管子小匡“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商君书“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地官遗人“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汉书食货志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B齐魏积极发展商品经济C秦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解析:选D。四则材料没有一则能反映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故A项错误;只有管子小匡汉书食货志提到了齐、魏,故B项错误;只有商君书提到秦国,但说的也并不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故C项错误;四则材料均说明了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故D项正确。10(2019武汉调研)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识增强C社会转型加快D经济管理规范解析:选B。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相关的商业活动记载可知,当时商业意识增强,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商业活动,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社会转型,且并未涉及经济管理,故C、D两项错误。1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传统的宗法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分异令”的规定,这一规定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但并不能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这一规定也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故A、B、C三项错误。12(2019湖北八校联考)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解析:选B。据材料“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得出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皖南八校联考)户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并据以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以百姓25家为一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指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做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材料二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线分明。特权户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包括民户、匠户、灶户和铺户等。贱籍户种的社会地位低于平民,包括军户、录户、杂户、乐户和丐户等。明初社会庶民百姓大致可分为民籍、军籍、匠籍三类,规定:“其令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著,不得远游。”全国人民都按职业划分户籍,永代世袭,不得变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严格户籍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户籍管理的特点;指出制约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解析:(1)据材料一“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等信息结合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归纳。(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从户籍制度的延续、等级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主要因素,从制度、经济、思想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原因:诸侯争霸,列国称雄;征调赋税、劳役;征集兵员扩大兵源,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2)特点:等级性、地域性、世袭性。主要因素:以土地为主的生产经营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安土重迁的小农思想。14(2019烟台模拟)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材料二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31政治结构32经济制度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52俄罗斯的推进第六章国运逆转:由盛到衰第二编外患内乱(18001864年)第七章广州贸易体系第八章鸦片战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具体表现。(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加以说明。解析:(1)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回答。(2)因素联系材料“社会和思想状况”以及所学,可以从思想和经济两个方面回答。(3)第一小问研究视角可以从史观入手,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二信息“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进行回答。答案:(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经济上: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文化上: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社会思潮。(3)示例研究视角:全球史观,即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说明: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此后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西学东渐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并推动近代中国的到来。第8页/总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