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1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6032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1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1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1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桂林、贺州期末联考)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选A。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为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2(2019南通调研)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C。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3(2019福州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这表明()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缩小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解析:选A。题干中“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以及“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血缘和等级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尚未占绝对优势,故A项正确。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解析:选D。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故B项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故C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D项正确。5(2019韶关调研)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据此推知汉武帝()A在封侯问题上反复无常B以政治统一促思想统一C从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D以此加强专制中央集权解析:选D。“推恩令”规定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6(2019怀化模拟)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皇帝州刺史权力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查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解析:选C。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刺史的权力内容是在增加,没有丧失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刺史权力内容不断增加,表明当时的社会问题较多,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C项正确;汉代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刺史权力的增加不符,故D项错误。7(2019河南八市高三测评)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解析:选C。察举制推荐的官员不一定是同一宗族,加强宗族的伦理秩序不是其直接后果,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是指官位世袭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察举制选拔官吏不具有官位世袭的特点,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具有察举权的官员选择能够回报自己的人进行推荐,容易形成任人唯亲、唯财、唯势,导致官僚集团形成派系,故C项正确;新的选官制度确立是察举制对后世的影响,不是其直接后果,故D项错误。8(2019亳州期末)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D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解析:选B。材料中提及庄园中房屋数幢、依附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财货聚集等,这反映了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体,故A项错误;东汉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东汉时地方势力强大,但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9(2019台州质评)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20余种。这直接佐证了汉代()A纺织业工艺先进B纺织产品远销海外C纺织品种类丰富D纺织技术影响后世解析:选C。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多,反映出纺织品种类丰富,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品种达20余种”,不能推断出工艺的变化、纺织产品的远销海外和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A、B、D三项。10(2019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概括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盐铁由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时期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故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11(2019沧州质测)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D商业成为了主要的经济部门解析:选C。“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表明汉朝时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故C项正确;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与材料的内容汉代契约被广泛应用不符,故A项错误;契约形式成熟和标准化是指契约形式格式化、规范化,与材料的内容契约被广泛应用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12(2019兰州诊断)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选C。由材料“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可知,汉王朝设置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与张骞出使西域无关,故A项错误;西汉政府设置机构,保护出境商旅,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出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没有涉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常州期末)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解析:(1)表现根据汉初多“布衣将相”进行概括,历史背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方面分析。(2)原因结合材料二从官僚制度的优点、世卿世禄的不足及君主维护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途径据材料二“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得出“任子”,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察举制。(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官僚贵族、人才流动、中央政府、行政事务等方面思考。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途径:“任子”;察举制。(3)消极作用:形成特权垄断;抑制人才正常流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行政效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社会结构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在“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中任选一则,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社会结构对近代化转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要求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中世纪历史有宏观而系统的理解。如果选择中国,那么就要围绕左图,从经济、政治、思想三大方面来组织答案。组织答案的立足点是题目中的限制词“近代化转型”,其内涵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等核心。从中国或西欧的经济基础是否有利于向工业化转变、政治模式是否有利于向民主化发展、思想文化是否有利于向理性化演变等角度具体阐述即可。答案:示例一地主经济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农民被地主严密控制和残酷剥削而极端贫困;官僚政治使皇权为代表的专制势力渗透到社会的深处;儒教极力维护专制统治。且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使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很难破坏和分解。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转型。(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西欧中世纪的领主制维持领主与附庸的相对松散的关系,使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变成可能。贵族政治易于民主平等和守法思想的滋生。基督教的一统地位因其自身的腐败,在宗教改革和西欧民族主义潮流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相对而言,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有利于近代化转型。(言之有理即可)第7页/总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