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近代文明的曙光 第3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5966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近代文明的曙光 第3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近代文明的曙光 第3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近代文明的曙光 第3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 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解析:选B。材料叙述的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这意味着英国法权至上时代的来临,故选B项;“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旧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排除A项;1721年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排除D项。2近代早期英国政府常常为战争债务所困扰。“光荣革命”后百年,英国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如下),政府财政却从未崩溃,而且民众对购买国债欣喜若狂。这主要得益于()16881689年,英法九年战争1701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181720年,四国同盟战争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A宪政制度确立了政府的信用B殖民掠夺扩张积累大量财富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议会改革使民众获得普选权解析:选A。“政府财政却从未崩溃,而且民众对购买国债欣喜若狂”体现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由材料时间信息“光荣革命后百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宪政制度确立了政府的信用,故A项正确。3(2020福建福州质检)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D责任制内阁名存实亡解析:选B。“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说明议会对君主不能有效制约,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B项。4(2020启慧全国大联考)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A王权时代结束B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D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解析:选C。“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权利法案的通过使得议会的权力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故选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王权依旧存在,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与议会不是制衡关系,排除B项;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5英国在野党成立的“影子内阁”,有固定薪水,接受政府补助,其官员对应于执政党正式内阁的各个成员,并就政府各方面的工作和政策进行监督和发表意见。据此可知()A内阁不需再向议会负责B政党制度尚未成熟完善C君主立宪制已发生变异D民主监督呈专业化发展解析:选D。“影子内阁”的官员对应于执政党正式内阁的各个成员,并就政府各方面的工作和政策进行监督和发表意见。由此可知,英国的民主监督呈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故D项正确。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党制度是否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故C项错误。6(2020江苏南通期中)1741年2月,下院议员桑兹指责政府的失误导致了对西班牙战争的惨败,提议集体请愿,要求国王罢免内阁首相兼财政大臣沃波尔。他声称:“大不列颠的国王不应雇佣一个不受人民欢迎的大臣。当某个大臣失去民心时,我们有义务告诉国王罢免他,以满足人民的要求。”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B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C体现责任内阁制的运行原则D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首相由议会中的下议院的多数党出任,对议会负责。因此材料“下院议员桑兹指责政府的失误导致了对西班牙战争的惨败,提议集体请愿,要求国王罢免内阁首相兼财政大臣沃波尔”体现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原则,C项符合题意。7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解析:选A。19世纪内阁提出“公议案”的次数增加,这说明当时英国内阁行政权有扩大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无关,故D项错误。8(2020湖南长沙一中考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兰代斯(18561941年)说:“正因为他们(国父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这表明()A1787年时将自由入宪B为了捍卫自由必须修宪C二战令美国人珍惜自由D美国多次面临外来强权威胁解析:选B。根据材料“他们(国父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一些州讨论通过宪法的条件是宪法必须保障民权,故1789年修宪通过了十条修正案,史称美国“权利法案”,其中第一条就是捍卫自由,故选B项。9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该观点()A主张中央集权体制B体现主权在民原则C强调法律至上思想D凸显议会至上理念解析:选B。材料“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表明人民至上、主权在民,故选B项。10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B避免少数人的暴政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D实现“制衡的最大化”解析:选D。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即实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制衡,故D项正确。11特朗普上台初期,位于华盛顿的“责任与道德公民”监督组织就对特朗普发起诉讼,但是当时被州法院挡下,称这一组织没有资格提起诉讼。时隔近两年后,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逆转了州法院的判决,要求州法院必须进行审判。其中“逆转”体现()A主权在民思想产生巨大影响B美国最高法院有权弹劾总统C美国践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州法院权力未得到充分保障解析:选C。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否定了州法院的判决,要求州法院必须进行审判,这体现了联邦上诉法院对州法院的制衡,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主权在民思想,故A项错误;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并没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故B项错误;州法院的一审判决有效,上诉法院的二审判决改判符合美国法律程序,所以州法院的权力并未受损,故D项错误。12(2020湖南株洲一模)1803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杰弗逊利用法国内外交困的机会,从拿破仑手中花费巨资购得了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10月,参议院以24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的()A行政权力不断扩张B总统僭越国会权力C分权制衡机制灵活D宪法原则有所变更解析:选C。参议院过后通过并确认了杰弗逊主导的交易,表明仍在三权分立框架之中,只不过是特事特办,体现“灵活”性,故选C项;题干没有提及行政权力的扩张问题,排除A项;通过题干“参议院以24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可知,总统的权力并没有僭越国会,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灵活性,没有涉及其原则的变更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特别是当时议会享有巨大权力,所以许多有权有势的人,想尽办法通过选举当选议员。贿买选民之事非常普遍,而且贿买的价格不断上升。在18世纪中叶,有192个议员席位的选举,实际上为大约106个有权有势的人物所操纵。有的选区人口多但是议员名额比较少,有的选区人口少,却分配了较多的议员名额。在萨里郡的加通地区,有的地方只有6间房子,一个居民,但该地区仍有选举一个议员的席位分配名额。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仍有一些仅有数十名选民的小选邑被保留下来;一些人口较多的城市依然无权选送代表。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即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l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 1832年议会改革令初步改变了英国下院的成分,却远未动摇土地贵族的优势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辉格党借机重整旗鼓,扩充实力,将长期盘踞英国政治舞台的托利党赶出政府,在以后几十年间相当稳固地把持着政治权力,从而造就了一个“自由主义”时代。 1832年议会改革的保守性是相当明显的。在这场斗争中担任了绝大部分人物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对于他们来说,改革犹如一场骗局。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解析:(1)据材料一从选民分布、选举腐败、不适应时代发展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内容,据材料二从议席分配、财产资格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答案:(1)选民分布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手段腐败,出现贿买手段。英国旧议会制度不再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2)内容:调整了议会代表席位的分配;降低了选民资格。影响:使城乡中等阶级大部分成为选民;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政权;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和平渐进式的政治转型模式,推动了本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未能取得选举权,导致了宪章运动。14(2020河北承德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蹚过深水区和激流区。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提示:以英国、法国、美国为例)解析:首先解读材料提取观点,依据材料“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蹚过深水区和激流区”可以得出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后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对观点进行阐述。阐述时,可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等角度进行说明。答案: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各方的妥协。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例三:法国共和之路过程曲折,充满暴力。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体现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承认共和,这是君主派的妥协,而赋予总统以大权,这又体现了共和派的妥协。正是双方的妥协才使得宪法得以签订,共和体制确立下来。(任举两个国家例子即可)第8页/总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