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第2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595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第2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第2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第2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明清时期的经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这种现象说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仍然是封建土地生产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城镇化现象,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城乡差别,排除C项。2(2020广东佛山二模) 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A外来作物的传入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外来作物的传入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解析:选A。“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说明增加了粮食产量,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项;“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排除B项;“玉米、番薯、马铃薯”是农作物,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统治政策逐渐走向封闭,而非开放,排除D项。3(2020广东化州一模)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A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B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C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D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生态农业。其产品主要进入市场销售,商品化程度高,正是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D项正确。4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B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D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解析:选C。材料信息“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等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为迅速,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5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解析:选B。依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发达,而非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据材料“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可知,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发达,这表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6(2020重庆月考)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解析:选A。材料“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反映了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这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项正确。7有学者说:“明清变迁时期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社会转变就是士与商的关系。约在16世纪开始,就流行一种弃儒就贾的趋势,而且渐渐地这种风气愈来愈明显。”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不得为官制度废除B士贵商贱观念受到冲击C明清八股取士弊端显现D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解析:选B。“商人不得为官制度废除”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士贵商贱的观念有所变化,故B项正确;八股取士并不会冲击士人地位,故C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8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海禁”政策实施后的民间对外通商状况,不涉及贫富分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可知,“海禁”政策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禁”政策使民间私下发展对外贸易,民间对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故D项正确。9康熙帝云:“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雍正帝则说:“楚地本产米之乡,素为东南所仰给”。这说明江浙地区()A农业经济已经衰落B经济结构变化很大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不再种植粮食作物解析:选B。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由材料“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楚地本产米之乡,素为东南所仰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浙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使其粮食需要依赖其他地区供给,这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结构,而非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排除。10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思想活跃局面再现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空前繁荣的市镇经济推动了园林建设,故D项正确。11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账、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了()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解析:选D。材料“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算账、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说明商业的发展使徽商注意研究经济、交通、气候等多种知识,故选D项;材料“书市”和“徽商刊刻”说明不是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涉及多种知识,与“好儒”关联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印刷术的变革,排除C项。12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选A。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时期,由此可见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徽州商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民间海外贸易兴起”“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3)根据材料信息“商业很发达”“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作答。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积极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14(2020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章节主要内容第1章早期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等概念解读第26章纺织业、食品工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纸业与印刷业以及重工业(工具制造业与建材工业、造船业)的发展状况第79章早期工业化的能源与材料问题(动力、燃料、铁、木材)、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问题、人口与工业劳动力问题第10章工业发展的特点,即节能省材型的发展模式第11章英国模式与江南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上表为李伯重所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的内容梗概。从其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通过题干中所提及的时间段,即15501850可知,李伯重所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主要叙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早期工业化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种新生事物并没有发展成为生产力领域的资本主义经济,据此我们可以把论题定为“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在论述过程中,我们要从政治、经济及思想方面进行论证。答案:示例论题: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 阐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早期工业化成就突出,但其是建立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治保障;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实行,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社会上的农本商末观念和消费观念制约早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 (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第8页/总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