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8270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4 群落的演替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答案:D2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被彻底消灭了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D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解析:本题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仍基本保留,所以它属于次生演替。答案:C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冰川泥上进行的是初生演 替;群落演替的基础是群落内不同物种的竞争;初生和次生演替都可形成森林。答案:C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解析: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演替有其固有的规律,但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D5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解析:初生演替中不存在土壤条件,它是由地衣等生物不断的开辟而形成最初的土壤,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次生演替则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草本植物可直接生长,故演替所需的时间短。答案:C二、简答题6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5)在演替的以下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A地衣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解析:本题考查发生在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以及演替中的特点。地衣能够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形成土壤,所以首先出现,被称为“先锋植物”;当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植食性动物开始出现,物种变得多样化;苔藓阶段与地衣阶段相比,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微生物种类增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阶段历时最长,而从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历时最短。答案:(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有机酸土壤(3)草本植物阶段(4)苔藓阶段苔藓阶段(5)AB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解析: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从岩石裸地开始的,地表的植被变化首先是地衣,其次是苔藓,再次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接着是小型灌木,之后是小型乔木,最后才是高大乔木,发展到高大乔木为优势种的时候,说明演替已进入了顶极阶段森林阶段,如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可经过次生演替重新成为森林。黄河三角洲地处温带,水源充足,弃耕地经过次生演替可成为森林。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森林退缩到较高的山地上,适应环境的禾本科、藜科、蓼科、豆科、菊科、百合科和莎草科等植物则开始大量出现,占领了广阔的地盘,形成草原。答案:A2(实际应用题)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尔加针茅草原。由于开垦后玉米产量较低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A弃耕农田恢复到贝加尔针茅草原属于初生演替B这种演替一定能恢复到原始群落C若长期垦荒种田,草原群落的结构会趋向复杂D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加解析:在开垦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灭绝。长期垦荒种田,草原群落的结构会趋向简单。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答案:D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由图知甲为次生演替,乙为初生演替,因此甲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演替以后,群落组成改变,但最终结果是在气候条件适宜时演替成森林。答案:C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虽然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大致都要经过由裸地到森林阶段,物种的数量由少到多,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答案:A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只能在自然情况下,随机发生C人工制作的封闭生态瓶中不能发生群落演替D人工影响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稳定性不断提高答案:A二、简答题6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C(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绘成如图曲线,据图回答:(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应了后一种群的需求。(4)由此可见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都发展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生态因素(或土壤、气候等)(4)消失了物种组成演替研究学习学科素养提高系列之四:群落演替的趋势及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般来说,群落的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增强,群落内生物量、有机物总量、土壤腐殖质总量都逐渐增加。演替最终将在当地环境条件(如水、温度、气候等)的限制下达到相对稳定;如果条件适宜,演替可达到最高阶段,即森林阶段。影响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通常情况下引起群落发生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有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如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工业污染等造成破坏。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事例三: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植物,繁殖迅速)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1)以上事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4)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比如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引入外来物种不当、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都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对于草原地区,人们应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滇池中的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为了争夺营养、空间、阳光等而进行斗争,这种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种群。答案:(1)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引入外来物种不当、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2)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确定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注意划区轮牧,严禁超载放牧(3)速度方向(4)竞争群落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