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下图示意的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出现在()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时期读2014年与2013年相比河北省各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年蓄存量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水体污染B.水土流失C.水系生态环境破坏D.水资源短缺3.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偏少地面沉降过度开采地表蒸发旺盛A.B.C.D.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4.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5.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6.(2016浙江选考测试一)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A.砖瓦厂B.钢铁厂C.玻璃厂D.化工厂7.(2016浙江选考测试一)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A.减弱噪声B.减少酸雨C.保持水土D.绿化环境提升题组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8.(2016湖南六校4月联考)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A.丁B.丙C.乙D.甲9.(2016湖南六校4月联考)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信的是()A.地下水从丙流向乙B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甲为湿地D.丙为城市区域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0.(2016福州适应考试B卷)图中M、N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C.洪涝灾害D.气候变暖11.(2016福州适应考试B卷)如果M、N两地过度用水,可能会导致该河流下游地区断流,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环保性原则12.(2016重庆文综适应性考试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雾霾是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雾霾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地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图所示甲区域以农业为主,是全球雾霾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1)指出甲区域大气污染颗粒物的主要来源。(4分)(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甲区域雾霾形成的原因。(8分)(3)推测冰面降尘增加对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的可能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4)提出甲区域治理雾霾的主要措施。(4分)13.安徽省固镇县以当地种植的红薯,用传统工艺加工粉丝已有200年的历史。2007年成立了“固镇县金香丝粉丝专业合作社”,申报了“金香丝”商标。其生产的“金香丝”粉丝保持原汁原味的山芋芳香,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在第十一届上海农展会上显露风采,深受上海市民喜爱。其生产工艺现已成为蚌埠市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读下图,回答问题。(24分)(1)归纳固镇县发展粉丝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8分)(2)分析粉丝生产对固镇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3)固镇粉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全解全析基础题组1.D图中反映的是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这个时期应该是后工业文明时期,即现代文明时期出现的。2.D结合图示信息知,河北各市地下水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具体体现,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3.B导致人们过度利用地下水的原因是大气降水偏少、蒸发旺盛等自然原因和人们过度利用等人文原因。4.A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5.C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6.A本题考查工业联系。读图,根据图中箭头顺序,指向H厂的废渣是来源于石膏板材厂的废弃物,不能作为玻璃厂、钢铁厂、化工厂的原料;可以作为砖瓦厂的原料,经过处理后制作成砖瓦。7.B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发电厂的生产模式对保持水土意义不大;火力发电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酸性气体的排放造成的酸雨危害,此循环经济有脱硫过程,所以此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减少了酸雨;图中没有显示噪声问题;酸雨危害减少,环境绿化效果可能提高,但不是直接影响。提升题组8.A根据潜水埋藏深度绘出潜水水位线(见下图),可知丁处地下水位异常偏低,为地下水漏斗区;而当地位于沿海,地下水漏斗容易导致海水入侵,从而使地下水变咸。9.C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出露地表,最可能为湿地。地下水是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由乙流向丙;城市区域因为开采或者地面硬化影响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偏低,丁为城市区域,且可能有海水入侵而水质最差。10.B结合图示经纬网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其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不合理灌溉可能产生土地盐碱化问题。11.C图示地区位于黄河上游,如果当地大量引水,会导致中下游地区供水紧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12.答案(1)甲区域产业以农业为主,作物收割后农民焚烧秸秆导致大量颗粒物进入到大气中,成为当地大气污染颗粒物的主要来源。(2)甲区域地处河谷平原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北侧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南侧为德干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利于污染物集聚;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易形成逆温,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3)可能影响:促进冰川消融。理由:冰面降尘的增加会降低冰雪的反射率(提高吸收率),冰面获得较多的热量会加剧冰川融化。(4)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管理;调整农业结构等。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甲区域位于恒河平原,以农业为主,秸秆焚烧是导致当地大气污染颗粒物的主要来源。第(2)题,从图中看甲区域地处河谷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北侧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南侧为德干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地势低洼,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易形成逆温,导致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第(3)题,冰面降尘增加会降低冰雪的反射率,冰面获得较多的热量会加剧冰川融化。第(4)题,因为污染物的来源是秸秆燃烧,因此要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管理。13.答案(1)当地盛产红薯,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原生态绿色食品,品质优;深受市场欢迎,有市场;皖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交通便利,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方便。(2)有利:促进红薯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快红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革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利: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农业结构单一化;长期单一的红薯生产,可能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影响农业生态环境。(3)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申报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完善配套建设,开发农业旅游。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从原料、历史经验、市场、劳动力、政策和交通等方面进行归纳。第(2)题,从该地发展粉丝生产促进红薯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加快红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革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从可能会导致农业结构单一化,土壤肥力的降低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第(3)题,固镇粉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申报建设农业示范园区,争取优惠政策;完善配套建设,开发农业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