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4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7172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4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4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4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四)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5浙江杭州高三联考)墨子尚同中:“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董仲舒强调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为了约束统治者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即如果统治者不实行“仁政”,天降异灾以示惩罚。本题的题眼是“天灾”“天之降罚”,说明不实行“仁政”,天降异灾,这和“天人感应”的理论相似,故D项正确。墨家的“兼爱”思想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政治思想,与本题无关,排除A项;本题考查的是与“天”有关的“仁政”思想,与法家和道家无关,排除B、C两项。答案D2(2015河北邢台摸底)秦国相国吕不韦在编撰吕氏春秋时说:“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由此,推断吕氏春秋应是()A歌颂三皇五帝功绩方面的著作B杂糅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C歌颂吕不韦个人功绩方面的著作D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专著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表述不能推断著作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可以看出辩证法的道家思想;从材料“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可以看出他们推崇三皇五帝,看出儒家思想,所以推断吕氏春秋是杂糅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吕不韦功绩,故C项错误;材料语句体现了诸子百家中的某些思想,但没作相关评论,不能推断是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专著,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北京西城区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背景包括()井田制瓦解“士”阶层崛起天子开始授“土”、授“民”私学出现A BC D解析体现的是分封制,该制度与“百家争鸣”的出现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4(2015河南三市一模)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A主张政治改良 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 D主张复古倒退解析根据材料“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可知,商周两朝都对前代的制度进行了改革,由此可知,孔子主张政治改良,故选A。B、C、D都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答案A5(2015长郡中学月考)“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A天与人不相胜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可知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天与人不相胜”是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是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成都摸底)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解析从题干中的“重法爱民而霸”可知不属于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A错误;从“隆礼尊贤而王”可知其治国思想有重视礼的内容,故B错误;从题干可知其思想既重礼又重法,故C正确;D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答案C7(2015北京西城区模拟)“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道家C儒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解析由“暴其民甚”,体现的是“仁政”思想;由“以其无以易之”,体现的是道家思想;由“刑、赏”,体现的是法家思想。答案C8(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D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很显然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答案A9(2015山西诊断)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 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解析材料是孟子劝统治者轻刑罚,实行仁政的思想,故选C项。答案C10(2015昆明摸底)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史书记载发生日食影射吕后当政,将人事和自然现象相连解释,把“天”描述为人格化的神,正是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根据“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可见题干材料所记之事是史书编造,故B、C、D项错误。答案A11(2015广东肇庆二模)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归于儒家,主要是因为儒家融合了先秦各家思想之精华。实际上反映了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儒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精华,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使之适合统治需要。答案B12(2015辽宁葫芦岛一中月考)在中国,“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众人,那么,他得到的答案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思想。根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礼”即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属于其思想的精华部分。答案D13(2015广东珠海摸底)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来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答案B14(2015山东滨州期末)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第2课宋明理学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第4课礼制规范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宗法制对古代观念的影响解析根据所学教材可以判断,“先秦儒家”“宋明理学”“儒家文化的传播”属于思想文化,故选A;目录里面没有涉及科技,排除B;中华文明内涵广泛,而古代思想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排除C;材料和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答案A二、非选择题15(2015湖北武昌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历史评价的对象历史评价的变迁古文经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人教版):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太平天国运动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1958年撰写)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指出: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教版):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注释:汉武帝末年,在孔宅和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用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评价的对象,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素养。全球通史的材料提供了观点,即时代背景、史观的变迁、认识的深入、个人见解等很多方面因素会造成对相同历史事物的不同认识。图表列出了对古文经、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不同评价,根据材料观点,从时代背景、史观、个人的见解方面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答案一:变化:古文经长期被认为是儒家经典尤其在东汉时地位很高,康有为却斥其为伪书。原因:王莽当政时对古文经的推崇和儒学大师们的努力使古文经成为长期存在的儒家经典;康有为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维新思想,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将古文经斥为伪经。这种评价的变迁是政治宣传的需要。答案二: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极大地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与积极作用,当前从时代背景出发强调其新内容、意义以及局限性。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革命史观影响下,对太平天国运动充分肯定;当前根据历史发展的背景,更全面科学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事件;这是从不同的史观来评价历史事件产生的差异。答案三:20世纪70年代全盘否定洋务运动到从近代化的角度肯定洋务运动。原因:20世纪70年代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将学术问题政治化。现在从近代史观来重新认识洋务运动。这是从文明发展的近代史观来看待问题所带来的变化。16(2015大连双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摘编自荀子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软实力”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问,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得出荀子主张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根据材料一“制礼义以分之”“礼义生而制法度”,可得出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根据材料一“制天命而用之”可得出荀子主张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规律造福社会;第二小问结合荀子生活的时代(战国时期)及其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回答。第(2)问,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其一,它适应时代需要;其二,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其三,儒家思想自身的因素,它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发展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是谈认识,分三步,第一步,从材料三中概括观点,即“软实力就是通过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吸引力,它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第二步,结合所学论证观点;第三步,深化主题,谈看法。答案(1)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人可以认识它,并用它造福社会。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原因: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即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内涵中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3)观点:“软实力”是指除经济军事之外、以传统文化为吸引力的一种文化力量。这一力量在当今世界更具有优越性。原因: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是能提升民族自信心,有利于软实力提升;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用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认识:把儒家思想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时代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