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24 第七单元 变异与进化 第1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生物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6299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24 第七单元 变异与进化 第1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24 第七单元 变异与进化 第1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24 第七单元 变异与进化 第12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1(2015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解析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2(2015安徽皖南八校三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种群的基因库可不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对同种生物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C若某性状有三种表现型,则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各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大于1D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往往都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即共同进化解析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会改变,种群基因库也必然会发生变化,A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对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B正确;一个性状不论有几种表现型,则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频率之和均为1,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D错误。答案B3(2015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答案C4(2015广东佛山一模)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一般来说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更适应环境,D错误。答案B5(2015安徽合肥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解析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杂合子(Aa)的频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B、C正确;不同地区的群体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D错误。答案D6(2015北京通州一模)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与血吸虫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会产生定向变异来适应环境B它与北方血吸虫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C它会因环境改变发生定向进化D漫长的地理隔离可能使其演化成新物种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与北方血吸虫由于地理隔离,不能交配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环境会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C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导致各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答案A7(2015安徽宿州一模)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解析青霉素只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青霉素的个体,B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D错误。答案B8(2015保定期末)树棉和草棉之间能够杂交形成F1,但F2极少见。原因是F1所结的种子通常不能萌发,或萌发后长出的幼苗很瘦弱,不久后就会死亡。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树棉和草棉之间能够杂交产生子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树棉和草棉属于同一个物种CF1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DF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殖隔离、物种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及知识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树棉和草棉之间虽然能够杂交产生F1,但F1所结的种子不能萌发或者萌发后长出的幼苗不久后死亡即F1不育,说明二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即树棉和草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属于不同的物种,A项、B项错误;F1能结出种子,说明F1能够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C项错误;F1所结的种子即F2不能萌发或者不久后死亡,说明F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D项正确。答案D9(2015齐鲁名校调研)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灰身果蝇(各基因型雌雄比例均等),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则该群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A1/2 B2/3 C48% D80%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平衡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计算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身色的基因为A、a,则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说明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的基因频率为0.6。亲本只有灰身,基因型是AA和Aa,设Aa所占比例是X,则AA占(1X),依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0.6(1X)1/2X,X为80%。答案D10(2015南京模拟)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地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种群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和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所以B项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了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之间由于较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可能已经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项错误。虽然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所以D项错误。答案B11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解析一个新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时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故选C。答案C12(2015大连模拟)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一些生物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5江苏宿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答案(1)种群(2)物种(或遗传)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的差异等的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4)甲E45.5%14(2015青岛模拟)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15(2015天津和平一模)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其抗药性增强。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是_。(2)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科学家检测德国小蠊是否有s抗性基因,先用_技术将其扩增,再用_技术进行检测。(3)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某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其减数分裂后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_;下图示该个体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表示部分染色体,含性染色体),则符合该个体分裂过程的选项是_,请画出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4)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抗药性基因频率为_。解析(1)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有抗药基因的昆虫生存下来,没有抗药基因的昆虫被淘汰。长期使用杀虫剂的结果就是留下有抗药基因的昆虫,从而造成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下降。(2)基因是DNA片段,用PCR技术扩增,对目标基因检测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3)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的正常德国小蠊,缺一条X染色体,为雄性。其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X染色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1X,不含X染色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1。(4)抗药性基因频率为(62181)(62618)2100%30%。答案(1)经自然(杀虫剂)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2)PCRDNA分子杂交(3)雄性11X和11B(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的形态、数目、颜色及染色体序号均正确才可)(4)30%(或0.3)16(2015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调查后共发现54科390种鸟类。其中北坡有31科115种,南坡有54科326种。(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可能因素是_(多选)。A面积 B气候C水文 D地貌(2)图1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_。A1.62.5 km B2.53.1 kmC3.14.0 km D4.04.8 km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ALX1基因高度相关。图2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证据。据图推测,MG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_。ADP、CE、DW BCE、DW、DPCCE、DP、DW DDP、DW、CE图3显示ALX1基因型(BB、BP和PP)与FM地雀喙形态的关系。(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FM地雀的数量分别为260只、180只和360只,则P的基因频率是_。答案(1)BCD(2)B(3)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B(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