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240501451 上传时间:2024-04-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墅区地墅区地块改造改造项目目混凝土分混凝土分项工程工程施工技施工技术交底交底交底内容 1 1 1 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 2 2 2 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 3 3 3 3、质量检查控制、质量检查控制、质量检查控制、质量检查控制 4 4 4 4、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1 1、材料准备:、材料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由施工员提前与商混站接洽,订购需要的混凝土,包括标号、是否级配,有没有外加剂以及方量、进场时间等要与商混站交代清楚;浇筑前准备好养护用的草帘、绒毯、薄膜、水管 等材料;2 2、机械准备:、机械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泵管架搭设完毕,并检查泵管架体的稳定性,连接卡箍的稳定性和气密性;布料机按照施工部署的位置架设牢固,下方均要有支垫,可用砼块将布料机下方钢筋撑牢固,在钢筋上方垫木方,增大其与钢筋的接触面;缆风钢绳挂设牢固。合理配置振捣器械,保证混凝土振捣需要;收面压光所需的器械:水平纺线、刮尺、铁板、抹子、扫帚、卷尺等 3 3、人员准备:、人员准备:根据混凝土的方量和浇筑时间,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满足如下要求:a、人员均经过三级教育培训;b、混凝土浇筑工人严禁疲劳作业;实行多班倒制度,现场工长要随时注意浇筑人员的身体精神状况,由于是重体力劳动,要随时更换工作时间过长的工人,以免由于疲劳作业产生安全及质量隐患;4 4、其他准备:、其他准备:(1)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及严密性,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清理模板内垃圾、泥土、积水和钢筋上的油污,高温天气模板宜浇水湿润;(2)做好钢筋及预留预埋管线的验收和钢筋保护层检查,做好钢筋工程隐蔽记录;(3)做好施工组织和技术、安全交底工作。(4)梁柱核心区,若标号等级相差超过2个等级,应用密目钢丝网进行拦断,从柱边出来梁高的一半开始拦。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混凝土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成型1、浇筑的一般要求、浇筑的一般要求(1)砼须在初凝前浇筑:如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方可入模。如砼在浇筑前有离析现象,须将材料退回,不得使用。(2)砼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混凝土倾落高度不超过3m;否则搭设溜槽浇筑。(3)浇筑竖向结构砼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减石子砼,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及烂根现象;(4)若混凝土和易性差,塌落度过小,请与商混站前台工长联系,严禁私自加水搅拌。(5)遇到钢筋较多且较密的部位,应使用小直径混凝土振捣器进行振捣,以保证密实度。(6)混凝土应连续浇筑,若由于技术或施工组织上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并在下层砼未凝结前,将上层砼浇筑完毕。(7)浇筑完成后,应保证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2、施工缝留设、施工缝留设1)、施工缝的留置原则: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B、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部以下2030mm处。C、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D、有主次梁的楼板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E、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2)、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利用木模设置直缝。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浇筑混凝土前须凿除缝处的松散混凝土,并用清水清洗干静,再涂抹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减石子水泥砂浆,接浆厚度510mm。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 3 3 3、柱砼浇筑、柱砼浇筑、柱砼浇筑、柱砼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厘米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厘米,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2)柱高在3米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米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米,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筋箍牢。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4)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4 4 4 4、梁板浇筑、梁板浇筑、梁板浇筑、梁板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米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厘米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5 5 5 5、墙浇筑、墙浇筑、墙浇筑、墙浇筑1)剪力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大于3m。门窗洞口应两侧对称下料浇筑,以防门窗洞口位移或变形。窗口位置应注意先浇窗台下部,后浇窗间墙,以防窗台位置出现蜂窝孔洞。2)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厘米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3)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厘米,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厘米,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4)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6 6 6 6、楼梯浇筑、楼梯浇筑、楼梯浇筑、楼梯浇筑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振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三分之一的部位。3)三跑楼梯浇筑时,应从上部搭溜槽至下部梯段,严禁直接从上面开洞往下放料。7 7 7 7、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1)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500600mm。2)采取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两种振捣方法,柱墙垂直振捣,梁板斜向振捣。3)振捣应均匀,插点可以是行列式,也可以交错式,严禁漏振。4)操作要点:直上和直下、快插与慢拔;插点要均布,切勿漏点插;直上和直下、快插与慢拔;插点要均布,切勿漏点插;上下要振动,层层要扣搭;时间掌握好,密实质量佳。上下要振动,层层要扣搭;时间掌握好,密实质量佳。8 8 8 8、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1)自然养护:直接浇水养护或薄膜养护。2)覆盖浇水养护:在砼浇筑完毕后的312h内用草帘、绒毯等将砼覆盖,浇水保持湿润,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砼养护不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和抗渗砼养护不少于14d;当气温在150C以上时,在砼浇筑后的最初3d,白天至少每3h浇水一次,夜间应浇水两次,以后每昼夜浇水三次左右。高温或干燥气候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3)气温低于5度时严禁加水养护。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质量检查控制质量检查控制质量检查控制质量检查控制1 1质量标准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4)设计不允许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基本项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单层多层高层框架1轴线位移柱、墙、梁85尺量检查2标高层高105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全高30303柱、墙、梁截面尺寸855尺量检查4柱、墙垂直度每层55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全高H/1000且不大于20H/1000且不大于305表面平整度88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6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1010尺量检查7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558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559预留洞中心位置偏移151510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心线250250吊线和尺量检查井筒全高垂直度H/1000且不大于30H/1000且不大于30 1)、砼结构拆模后,应从外观上检查其表面有无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缺棱掉角、缝隙夹层等缺陷,外形尺寸是否超过规范允许偏差。2)、混凝土要进行三次压光抹面,第一次是振捣过后,随刮随抹平。第二次是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抹平,第三次是在终凝前再进行抹压,并在表面用扫帚做拉毛处理,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 2 2 2 2、外观质量检查、外观质量检查、外观质量检查、外观质量检查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常见的质量缺陷 3 3 3 3、混凝土强度检验、混凝土强度检验、混凝土强度检验、混凝土强度检验 砼的强度检验主要是抗压强度检验,它既是评定砼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依据,是砼工程验收的控制性指标,又可为结构构件的拆模提供砼实际强度的依据。1)试块留置砼试件应随机抽取试样,抽取罐车放料1/4至3/4区段内的砼。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的同一配合比的砼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3个)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6)地下室外墙抗渗混凝土每一施工段、不同施工台班每500 m(包括不足500m)制作一组抗渗试块。每组三个试件应在浇筑地点的同盘砼中取样制作4 4 4 4、成品保护、成品保护、成品保护、成品保护(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筋。(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4)布料机及泵管不得直接搁置在钢筋上。布料机下方用木方铺设,且此部位钢筋骨架要加固,泵管下方用废弃的轮胎铺垫。(5)侧模不易过早拆除,防止主梁棱角被损坏。(6)所有柱、墙阳角及楼梯棱角要注意保护,通道位置应用角钢保护。5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胶皮。(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5)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6)梁、柱连结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7)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未拉控制水平线进行控制。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1 1、安全施工、安全施工1)施工人员入现场必须进行入场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合格安全帽,系好下颚带,锁好带扣;2)用料斗吊运砼时,要与信号工密切配合,缓慢升降,防止料斗碰撞伤人;3)夜间施工照明行灯电压不得大于36V,行灯、流动闸箱不得放在墙模平台或顶板钢筋上,遇有大风、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作业;4)泵送砼浇注时,输送管道头应紧固可靠,不漏浆,安全阀完好,管道支架要牢固,检修时必须卸压;5)振捣作业人员应带好绝缘手套,工作时两人操作,一人持棒,一人看电机,随时挪电机,严禁拖拉电机、电线,防止电线破皮漏电。6)电源箱内要有漏电保护器,电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随机用的电缆线不得捆在架管或钢筋上,防止破损漏电。7)用完振动棒先断开电源再盘电缆,电机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造成电机烧毁现象。1 1、安全施工、安全施工8)泵送砼时,运行前检查各部件和连接是否完好无损;9)浇注顶板时,外防护架搭设应超出作业面;10)雨季施工要注意电器设备的防雨、防潮、防触电11)挪动布料机时应相互配合,注意脚下,同时,信号工应停止混凝土泵送;12)地泵的液压设备严禁触碰,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不许吸空和无料泵送2 2、文明施工、文明施工1)混凝土泵管应连接牢固,严密,防止混凝土浆飞溅;2)浇筑后洒落在路上及楼层的混凝土要随时清理;3)罐车要冲洗干净后才能离场;4)浇筑用的木方、塑料口袋等辅助物品要清理归拢,不得随意丢弃;5)不得将白色垃圾丢弃在施工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