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002530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训练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提升训练1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提升训练第20页一、选择题1.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梁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据此可知()A.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思想潮流C.中国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D.中国人注重应用不注重理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理论经济学在中国影响不大,但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更受关注,而会计学、企业管理等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反映了当时中国实业救国的思潮,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注重应用而不注重理论,故B项正确,D项错误。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意味着维新思想在中国行不通,故A项错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经济学的应用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市场,因而不能说中国民族经济缺乏市场意识,故C项错误。2.18601900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方书籍555种,其中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而社会科学只有123种,其他45种。这表明()A.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认识B.西方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C.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答案:A解析:18601900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西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也逐渐发生改变,从这四十年引进西方书籍的情况来看,人们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学说在中国社会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由材料数据来看应用科学所占比重要高于自然科学,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3.(2019北京丰台模拟)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刊发了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文中写道:“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马克思也。”随后,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等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有识之士在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B.无产阶级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寻求强国之道,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与材料“先后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相符,故选A项;梁启超、宋教仁、廖仲恺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排除C项;材料“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但1899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尚未结合,排除D项。4.(2019广东惠州4月三模)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在()A.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B.打破传统体用文化偏见C.借西学推动制度革新D.提供反清革命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由此可知,他认为中西文化有共通之处,打破了传统的中西对立的观点,故选B项。5.(2019湖北八校联考)1894年,孙中山指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见,孙中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孙中山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故选C项;题干材料论述的是孙中山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排除A项;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排除B项;材料“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与革命的依靠力量有关,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排除D项。6.(2019湖南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进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中国兴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个人主义”在传入初期受到诟病到后来的广为流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主义”受到欢迎,而不是泛滥,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未实现民主政治,排除D项。7.(2019课标全国,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中1915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主流思想为民主、科学,而19191922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其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科学”“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科学”“革命”两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民主”,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多仍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1915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8.(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答本题需抓住关键信息“直到1917年初”。“直到1917年初”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还未发生,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取得明显的实践成果,故A项正确;B项中国经济落后与题干信息无关;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主要原因,可排除C项;题干中“中国似可缓于欧洲”不能说明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只是认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基本条件而已,可排除D项。9.(2019安徽合肥模拟)“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D.马克思主义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和科学,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材料中现状的,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材料中现状的,故D项错误。10.(2019课标全国,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主张个人权利,反对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11.(2019课标全国,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定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基础上的。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定论得到广泛认可,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故D项正确;当时中国知识界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差异,所以不可能对中国社会性质有相同的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是对经济的定论分析,所以无法得出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人群为“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说明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故C项错误。12.(2019河北名校质检)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B解析:上海劳动界刊登文章一个工人的宣言只能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产生了影响,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无法推断出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史学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学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参考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2)略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认为:“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以今语道之,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盖无论何时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尝不归结于此点。”这表明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经国治军。治国思想一直是思想史发展的主流,全面而深刻地为人们从事经国治军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摘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略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题目以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评述为材料,要求自行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解题时首先要提炼材料观点,即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都关注治国思想,然后围绕“治国思想与实践”拟定题目,题目要求指向明确。最后,还要对拟定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注意时间限定为中国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