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1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章阅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39997091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1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1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1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练三十一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章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量筒(lin)攻讦(ji)黑魆魆(q) 大腹便便(pin)B阜盛(f) 靓妆(jn)入场券(qun) 不稂不莠(lin)C胡诌(zhu) 桎梏()崭露头角(l) 时不我与(y)D模样(m) 拂晓(f)煞风景(sh) 靡靡之音(m)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勘误挑大梁细水常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B草坪 耍滑头 和蔼可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清仓 联珠炮 防患未然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辐射 做功课 劳燕分飞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B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DiPhone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党内存在的“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不仅降低了党的威信,疏离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更损害了为文者自身的形象,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B随着寿光地区高污染的造纸和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绿色蔬菜种植环境,影响了驰名全国的寿光蔬菜的质量。C国家发改委日前发文规范了各级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并要求医院不得借口更新医疗设备、购置新的医用试剂为名增加收费项目。D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起官方微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主动采纳民间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二、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_,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_。(苏轼赤壁赋)三、文学类文章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灯笼吴伯萧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儿,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眷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注,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注 雪夜入蔡: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有删改)6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答:_7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答:_(2)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答:_8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6分)答:_9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7分)答:_训练三十一1C解析 A项, 黑魆魆(x);B项,不稂不莠(ln);D项,模样(m)。2B解析 A“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C.“联珠炮”应为“连珠炮”;D.“召之即来”应为“招之即来”。3C解析 C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A.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这里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应该用“络绎不绝”。B.差强人意:大致令人满意。与语境不符。D.处心积虑: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此处不合语境,应该为“绞尽脑汁”。4D解析 A项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和“更”后的内容进行调换;B项成分残缺,“破坏”“影响”无主语,删去“随着”;C项,句式杂糅,删去“为名”或将“借口”改成“以”。5(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别有幽愁暗恨生(3)信誓旦旦(4)虽一毫而莫取6答案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2分)(4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开头的作用。作者写小时候喜欢火,喜欢光,联系后面关于灯笼的故事可知,此内容在结构上主要是起铺垫的作用。7答案 (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1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1分)(2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大意对即可)(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1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1分)(2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大意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1)句要弄清“朱门”的含义。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文中“朱门”褪色则是说原为京官的族姊之家如今成了“破落户”,衰落了。(2)句首先要弄清“雪夜入蔡”典故的含义,其次作者说这个典故给人的感受是“亮起了人的耳目”,即受到典故中爱国精神的感召与激励。8答案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6分,五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答对五个要点得满分,大意对即可)解析 此题考查归纳与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由点及面,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来解答。9答案 分析: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1分)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1分)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1分)(3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大意对即可)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1分)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催人奋进。(1分)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2分)(评价言之成理即可)(4分,观点分析,3分;语言表述,1分。意思对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充分。有观点无分析不给分。没说出观点,只叙述的,最多给3分)解析 此题考查探究文章的背景与思想意义。从注释来看,此文写于抗战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表达的是杀敌卫国、抵御外辱的主题。作者说 “灯笼不够了”,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