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

上传人:深*** 文档编号:23986223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PTX 页数:155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大学智慧与人生格局诗意的人生 诗意的人生 诗意的人生:中国诗词大会 怎么读四书五经?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熹复兴之路三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梦时时代代背背景景和和价价值值体体系系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孔子诞辰2565年,文化软实力、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方案)时时代代背背景景和和价价值值体体系系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他的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中预言:“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主导世界的最强大的国家,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时时代代背背景景和和价价值值体体系系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当有一天,中国青年人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就不战而胜了。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还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大门上的横幅 犹太民族2000年亡国不亡种的奇迹,就是文化的奇迹。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 儒家: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仁和忠恕。核心是“仁学”(“仁者爱人”)。中华传统文化中主体地位,正统地位。三国演义里的曹操 道家: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道学”(“无为”:无为是为了无不为)庄子 佛家:讲人与内心的关系,核心“慧学”(“空”)西游记西游记里的老乌龟里的老乌龟 大学正名 大学宗旨:三纲领、八条目、七证 大学的智慧交交流流内内容容大大纲纲何为大学四书之首时代价值大学为何成为经典大学和小学之分小学:洒扫应对进退,“详训诂,明句读”大学:“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大人之学”大格局、大志向、大境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四书之首礼记礼记中一篇中一篇(大学是世界观,(大学是世界观,中庸则是方法论,)中庸则是方法论,)唐代唐代北宋北宋南宋南宋大学大学结构:经、传结构:经、传四书四书: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五经:五经:诗经诗经尚书尚书周易周易礼记礼记春秋春秋怎么读大学:经、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价值和地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家(家国国情怀,家国天下)情怀,家国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苟利国家生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因祸福避趋之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 领导者修养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大学之大学之道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善。”“道”是根本、规律,一个人成就圣人的根本,也就是一个人要成就大格局、大境界、大作为的根本,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人们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让优秀的品德去影响别人,弃恶从善,达到完美的境界。三个三个层次:层次:明明明明德德,亲,亲民民,止,止于至善于至善。(“三三”种境界:罗汉、菩萨、佛)种境界:罗汉、菩萨、佛)道生道生一,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二”不同于不同于“两两”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童叟无欺 皇帝的新装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水;很多人开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且试图猜忌、抨击、批判社会,最为突出的是愤青。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已经放下了我已经放下了王国维的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三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憔悴;3.众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火阑珊处。处。庞朴先生及其庞朴先生及其“一分为三一分为三”思想。思想。何为何为“三三”?庞朴: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出土简帛方面的研究。其一其一:三个都是实体。有一种大家熟悉的儿童三个都是实体。有一种大家熟悉的儿童游戏叫游戏叫“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说的就是一种循环,说的就是一种循环克制的关系。克制的关系。第二种形态第二种形态:两实一虚,即两个实体,一个虚两实一虚,即两个实体,一个虚体。最常见的例子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体。最常见的例子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看上去似乎只有买方和卖方,实际上冥冥中看上去似乎只有买方和卖方,实际上冥冥中还有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在主宰着、控制还有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在主宰着、控制着、指挥着买卖两方,它虽然不可见,但确着、指挥着买卖两方,它虽然不可见,但确实存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实存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第三种形态第三种形态:两虚一实。两虚一实。李白有一首诗叫李白有一首诗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面只有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面只有李白一个人是实的,其他两个都是虚的,但李白一个人是实的,其他两个都是虚的,但是他这首诗是意味深长,奥妙无穷。是他这首诗是意味深长,奥妙无穷。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八目八目”就像一个阶梯一样,需要我们不就像一个阶梯一样,需要我们不断地攀登和跨越。实际上包括断地攀登和跨越。实际上包括“内圣内圣”和和“外王外王”两大方面,两大方面,“内圣内圣”就是修养自身,就是修养自身,成就高尚的品德;成就高尚的品德;“外王外王”就是影响他人,就是影响他人,达到和谐的状态。前面四个达到和谐的状态。前面四个“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诚意、正心”是是“内圣内圣”;后面三个;后面三个“齐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是“外王外王”。而中间的。而中间的“修修身身”是连结是连结“内圣内圣”和和“外王外王”的枢纽,它的枢纽,它与前面的与前面的“内圣内圣”连在一起,是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它与后面的“外王外王”连在一起,是连在一起,是“兼兼善天下善天下”。性命 生命 使命知止定静安虑得 七七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能得。”人要知道在哪里停止,也就是目标,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才会内心安定,内心安定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才能泰然自若,泰然自若才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收获,达到最好的人生境界。大家看,“七证”是有外到内,先说目标后说怎么做,正好与“八目”的由内而外相互印证,都统一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上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哪是主次,哪是先后,就接近大学的根本了。我们现在很多人老感觉自己很忙,问他忙什么,一头雾水,因为没有主次,没有目标,没有定性。所以说,“大道至简”,恰恰很简单的道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费斯汀格法则: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有生活中有10%的事情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却是我们能掌控的。控的。母老虎遇到真老虎就是纸老虎母老虎遇到真老虎就是纸老虎明明德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人之初,性本恶荀子:人之初,性本恶告子:人无善无不善告子:人无善无不善明明德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皆自明也”:这些都是自身能够彰显并且需要弘扬的品德。明明德六尺巷:“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明明德“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一个人有德又有才叫“德才兼备”,一个人有德无才,至少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但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就是可怕的人,极有可能危及社会的人。所以说,不论何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软实力”。亲民“亲民”,“亲”当作“新”讲,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弃恶从善,朱熹解读为“除旧布新,推己及人。”就是说,不仅自己要彰显自己的光明德性,还要感染别人、影响他人。亲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亲民从商汤王洗澡这样一件日常生活的小事一直说到周王朝秉承新的使命,告诉我们,一个人要重视提高自己的修养,思想上要不断革新。一个人自身修养做好了还不够,还要去影响别人,让大家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亲民子夏与子贡:孔子有个学生叫子夏,孔子很早就预言,子夏的学问以后会越来越好,为什么呢,“君子修身”,这个子夏很愿意跟比自己修养高的贤德之士交朋友,善于从别人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转化为自己的优势,这叫“作新民”,看到好的就要学,充实自己。自己丰富起来,修养提高了,成为榜样了,还不要停止,还要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使别人也“作新民”。止于至善“善”:善良,“至善”就是最大的善良,“善”又指“好”,“至善”就是最好的境界、最好的状态。“止于”是达到的意思,“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最大的善,达到最完美的状态。止于至善大禹治水:仁智勇的体现止于至善诗诗云: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子曰: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乎!”止于至善“邦畿”就是首都,天子居住的地方,“千里”就是方圆千里的地方,“止”,居住的地方。就是说,天子居住的地方及周边,人们都愿意搬过去居住。“缗蛮黄鸟”,“缗蛮”拟声词,就是叽叽喳喳的小鸟,“止”是栖息的意思,叽叽喳喳的小鸟栖息在山清水秀的山脚下。孔子说:“对于居住的地方,连小鸟都知道他该栖息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生态环境好,可见,人不如鸟啊。”止于至善这段文字很有启发意义,现在人买房子看什么呢,看地段,看有没有商业区,看是不是高大上,看有没有面子,而不考虑这地方我住在这里合不合适,适不适应,能不能快乐啊,很盲目,不是追求最好的,而是追求最贵的;包括买东西,先看品牌,然后再考虑物美价廉的问题。大学认为这都不是“至善”,甚至说,连鸟都不如。止于至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止于至善大学中还对怎么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提高修养作了说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止于至善真正的学问大家追求的是“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追求几近完美的艺术效果。大国工匠,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精益求精止于至善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63岁的时候,他画的虾已经非常逼真了,但他认为还不够“活”,便停止画虾,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放在画案上,天天观察,仔细观察虾的一举一动,看的细致入微,如醉如痴,终于他掌握了画虾的技巧,再画出来的虾,每只都不一样,而且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出神入化。止于至善作曲家王立平:一朝入梦,终身不醒孟卫东:大境界、大胸怀格物致知认识论:天人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格物致知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朱熹解释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就是“至”,“至”是什么意思呢?穷尽之意,要探究事物之理。“物”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常说“事物”,“事”就是“物”,“物”就是“事”,它的范围很广泛,既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包括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规范。“致”就是求得,“致知”,就是“求得知识”,格物致知朱熹解释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就是说,要推而广之,推究知识,举一反三,做个明白人,做个有智慧的人。这里的“格物致知”,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拿读书来说,先把书通读,进入其中,把书读厚,又一个个的知识点构成知识面,然后要把书读薄,把知识点贯穿成知识线,将重点归纳出来,抛弃其中熟知的、无用的,然后和现实相结合,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通过现象认识深入到本质认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格物致知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不仅指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方式方法。作为大学“八目”之基础,“格物致知”是內修的基础,是根本。“格物致知”包含着人性的含义,对善恶美丑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格物致知诸葛亮对司马懿个性心理研究之透格物致知诸葛亮大出祁山,马谡街亭失守,导致大军节节败退。情急之下,诸葛亮让大军全部撤走,自己留在县城,当时县城只有几千兵马,还有一半兵马去搬运粮草了。这时候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蜂拥而至,诸葛亮镇定自若,将城门全部打开,让几个士兵扮作百姓,悠闲自得的洒扫街道。诸葛亮呢,带着两个小童登上城楼,凭栏而坐,弹琴自得。司马懿老远望见诸葛亮旁若无人的坐在城楼上,心生诧异,这个司马懿是生性多疑啊,不敢轻举妄动,他想了想就下令退兵了。君子慎独“君子慎独”是大学中“君子诚其意”的内在要求。原文是这么说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慎独如恶(w)恶()臭(xi)”,第一个念w,是厌恶的意思,第二个念,是指腐臭的,就是厌恶腐臭的气味。“如好(ho)好(ho)色”,第一个念ho,喜爱的意思,第二个念ho,“好色”就是好的态度、和颜悦色,就是喜爱和颜悦色的样子。“此之谓自谦qi”,谦qi通“慊”心安理得的样子。这就是说,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欺欺人,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和颜悦色的样子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君子慎独 独处:自我管理独处:自我管理 东汉东汉 杨震东莱太守王密昌邑县令 坐怀不乱坐怀不乱君子慎独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诚于中,形于外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于独也。故君子必慎于独也。”君子慎独 小人小人在独处的时候,就会做不好的事,甚在独处的时候,就会做不好的事,甚至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躲躲闪至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躲躲闪闪的样子,试图掩盖自己不好的一面,表现出闪的样子,试图掩盖自己不好的一面,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看见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看见你的心肺肝一样,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是说你的心肺肝一样,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是说内心的真诚都会表现在外在的行动中。内心的真诚都会表现在外在的行动中。君子慎独“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十”是个约数,不是确指,形容多。一个人做事情,有很多双眼睛看着你,很多根手指指着你,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就是要告诫那些所谓的“小人”,“表里不一”,“瞒天过海”是不行的。“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君子慎独“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富”是指财富,“广”是宽,胖,舒服的意思。财富可以把房子装饰的很漂亮,道德可以滋润自己的内心。心胸宽广了自己就会感觉很舒服,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正其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o)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正其心之所以说修身的关键在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里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态;心里有恐惧也不能够端正心态,心里有喜好也不能够端正心态,心里有忧虑也不能够端正心态。正其心现在离婚率是很高的,民政部门在离婚程序中设置了“离婚预约”环节,就是给因为一时冲动而想要离婚的青年男女一个“缓冲期”,小两口吵架本属正常现象,有的时候纯粹是因为一时愤怒或冲动,过一段时间就会冷静下来,做出明智的判断。正其心还有,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行为对你造成愤怒,有的时候是一种考验,是一种锻炼。韩信的“胯下之辱”成就了济世良才;司马迁“宫刑之愤”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节。谭嗣同面对危险,舍身取义,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情怀。正其心一种是杞人忧天,忧心忡忡,担心天要塌下来,担心世界末日要来临了,没有意义的疑心重重,是不行的;再一种心存疑虑,过分看重得失,就会有所企图,就会急功近利,就会心神不宁。一种是患得患失,一个人射箭本来可以百发百中,国王说,你只要射中了,我给你一座城池,有了诱惑,他的心就乱了,太想得到了,就会害怕得不到,往往就失败了。正其心在美国的一次艺术品拍卖现场,拍卖师拿出一把小提琴当众宣布:“这把小提琴的拍卖起价是美元。”还没等他正式起拍,一位老人就走上台来,只见他二话没说,抄起小提琴就竟自演奏起来。小提琴那优美的音色和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令全场的人听得入了迷。演奏完,这位老人把小提琴放回琴盒中,还是一言不发地走下台。这时拍卖师马上宣布这把小提琴的起拍价改为1000美元。等正式拍卖开始后,这把小提琴的价格不断上扬,从2000美元、3000美元,到8000美元、9000美元,最后这把小提琴竟以10000美元的价格拍卖出去。正其心同样的一把小提琴何以会有如此的价格差异?很明显,是协作的力量使这把小提琴实现了它的价值潜能。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团队莫不是如此。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正其心 大学大学上说:上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其心。”一个人,心一定要正,正心正什么呢?正心就是正理想、情感、气质、认知。修身齐家 大学上说:“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w)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修身齐家 “修身”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使身体完整、身体健康,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完整被列为孝道的根本。另一方面要修养心性、修养心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修身齐家 “齐家”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使家庭完整,另一方面要使家庭和谐。“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完整性建立在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怎么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呢?需要家庭成员的自身修养,因为人对一切事物都持有远近亲疏、喜好厌恶的感情,每个人呢,也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公正的态度和客观的认识,那么家庭难以达到和谐的状态,因此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前提,所以强调“修身而后齐家”。修身齐家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人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不好,都往往不满往往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不好,都往往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就是我们常说的,足自己庄稼的好,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是孩子是自己的好,庄稼是别人的好。自己的好,庄稼是别人的好。”修身齐家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有一天,王家的户主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常做错事。”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李家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妈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修身齐家一个下过暴雨后天晴的时间,妈妈接孩子从幼儿园出来,沿着路边走,路过一片小水洼的地方,刚要小心的躲闪着经过,一位男士开着宝马车疾驰而过,车轮带动水花溅起到母女俩漂亮的裙子上,妈妈眉头一皱、嘴巴一撅,就要破口大骂,而孩子却说了一句:“妈妈,这个叔叔家里肯定有急事,这么着急。”妈妈接着平静下来了,有的时候,这种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修身齐家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齐家,任重道远,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并不好治理,大学说“齐家必先修身”,所以,齐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一定水平了,才可以肩负起一家之重担,才能使整个家庭走向和睦幸福。曾国藩家书发愿,结缘,享福齐家治国齐家治国“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其实一个家,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齐家治国齐家治国大学指出,“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齐家治国齐家治国提出了基本的标准,这个基本标准三个字:孝、悌、慈。这原本是家庭当中的基本规范,大学认为也是治家和治国是相通的。大孝可以安邦定国,小孝可以安居乐业;大悌可以团结友爱,小悌可以兄友弟恭;大慈可以友善天下,小慈可以敬老爱亲。齐家治国齐家治国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齐家治国齐家治国说到底,自己的内心一定要将这些事情看成自己的,看成是自己最宝贵的血肉一样,是自己的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这才能将事情做好。企业的归属感。企业:企业:“企企”:人:人,止止也,人的归宿。企图:愿望,世间万物,也,人的归宿。企图:愿望,世间万物,先有形立而后有精神之立。形为神之体,先有形立而后有精神之立。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只有体用企业双全方能神形神为形之用,只有体用企业双全方能神形兼备,事业乃可大可久,德泽天下。兼备,事业乃可大可久,德泽天下。齐家治国齐家治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仁爱天下。俄狄浦斯王,中国古典悲剧齐家治国齐家治国诗云:“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齐家治国齐家治国治国的关键在齐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和谐的家庭既是人心灵休憩的港湾,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絜矩之道絜矩之道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的国家应该象烹炸小鱼一样小心、谨慎,掌握好火候,拿捏好平衡点,因为烹炸小鱼一不小心就会把鱼弄烂。大学认为,“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絜矩之道絜矩之道之所以说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国君敬重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国君尊敬长者,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国君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跟着去做。絜矩之道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为人处世的为人处世的絜矩之道絜矩之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矩之道。”陶行知与四块糖陶行知与四块糖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干部先干一步。絜矩之道絜矩之道“絜”是丈量长度的工具,“矩”是丈量面积的工具,“絜矩之道”就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尺度。是强调一种平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衡,是讲伦理和德行的平衡。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如果你厌恶上级做事行为不正,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去对付你的下级;如果你厌恶下级有办事不正的庸俗行为,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去应付上级;如果你厌恶你的前任有办事不正的行为,那么就不要再用前任的行为去对付以后的人;如果你厌恶在你之后上任的人有不正的行为,那么就千万不要再用后任人的错误行为去对付以前的人;如果你厌恶你右边人的做事行为不正,那么就千万不能用右边人的行为来对付左边的人;同理,如果你厌恶你左边人的做事行为不正,也千万不能用左边人的行为来对付右边的人。这就叫“絜矩之道”。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同尊异絜矩之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制度约束:荀子第一,内化于心,成为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第二,外化于行,统一对外的形象和服务风格,以个人的行为来反映公司核心价值观;第三,固化于制,使单位各种机制和规章制度都能体现一种内在的文化理念。君子先慎乎德“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君子先慎乎德“慎”,是谨慎。“德”,就是明德。“财”,是财富。“用”,是用度。意思是说:所以君子必须先要慎重于明德,有了德行便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了土地便能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有开支用度。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君子先慎乎德道德是根本,财富是枝节。如果本末倒置,轻视道德而重视财富,那么聚财会让百姓相互争斗,国无宁日。所以,如果国君聚敛财富,民心就会失散。国君散财于民,民心就能聚在一起。这里面谈到了一个正确的“义利观”的问题。治理国家要“藏富于民”,财富如果分给千家万户,国家才有凝聚力,人民才拥护,社会就稳定了。有些人尤其是走上领导位置以后,利欲熏心,觉得人生不易,生命匆匆,“有权不用,过期无效”,因此大肆聚敛财物,搜刮民脂民膏,那就叫以末为本,最后成为了阶下囚。君子先慎乎德“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如果说话不讲道理,别人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富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的失去。君子先慎乎德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他影响面极其广泛。尤其身居高位,往往高处不胜寒,阿谀逢迎得多,敢于提意见的少,在德行方面,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要谨慎。唐代魏征以敢于“纳谏”为名,从治国方略到皇帝的生活细节,无所不提。一旦有意见,就提出来,使唐太宗时时完善自己的德行,处处修正自己的错误,成就了“贞观之治”的清明局面。所以在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痛失了一面照出自我道德人格的镜子。唯仁人为能爱人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唯仁人为能爱人这里的“善”是指有仁德的人。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宝贝,只是把有仁德的人当作宝贝。”就是楚书里面有个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楚国王孙圉(yu)到晋国去,晋国大夫赵简子知道楚国有美玉叫白珩,就问他,你们楚国中有什么宝贝?王孙圉说:我们楚国没有什么宝,像金银珠宝之类,都不是宝贝,只是有德的善人,像观射父、倚相这些人是宝贝。”强调要善待仁德的人。管仲说:“善人者,人亦善之。”就是这个意思。唯仁人为能爱人(1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3)上下沟通,人人相和。)上下沟通,人人相和。(4)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忠言逆耳。(5)各取所长,相互配合。)各取所长,相互配合。弥勒佛与韦陀。唯仁人为能爱人管理就是严肃的爱严格的管和理性的爱唯仁人为能爱人敏锐的创业眼光。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敏锐的创业眼光。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竞争对手。败竞争对手。新安江新安江水库水库花山谜窟唯仁人为能爱人清代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厚之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唯仁人为能爱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1、重视人的需要;2、鼓励为主;3、培养员工;4、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唯仁人为能爱人该亲近什么一样的人,该远离什么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问题。孔子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唯仁人为能爱人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能说出并劝止你的错误,即所谓“诤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是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另外在朋友中,对自己有害处的三种要戒之。第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人,有特别的毛病。第二,“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与你。第三,“友便佞”,这种人更坏,可以说是专门逢迎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君子有大道君子有大道“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泰以失之。”君子有大道君子有大道所以说君王要想管理好国家,让人民都拥护你,就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的“忠义”和“诚信”,如果骄横放纵就会失去它。君子有大道君子有大道孟子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说明政权稳定的核心是民心所向。古代战争战术中讲: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动心动心忍性忍性君子有大道君子有大道1.学会倾听,倾听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懂得倾听也就会敏锐的把握事情发展的角度。2.敢于宽容。宽容能赢得舞台。以德抱怨的美国夫妇韩国学生赵承熙杀人犯之举3.道德高尚以身作则,耳濡目染,身先士卒之精神。唐僧精神。执着不屈,决不昙花一现。4.良好的心态“走钢丝”的启示君子有大道君子有大道三国演义中,关羽忠心耿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为生死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兄弟戮力同心成就伟业。尤其是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东汉末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夫人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器重关羽,对关羽关怀备至,想尽一切办法让关羽归顺自己,先后送他宅院、美女、战袍及赤兔宝马,关羽对此还是不动心,一心打听刘备的下落。后来,大将张辽问他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说他与刘备有过生死誓言。这就是忠诚、这就是信义,不为世事变迁而改变,不受外界影响而动摇,关羽的形象成了忠诚与信义的象征。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做了国君却一心想着聚敛财富,一定是重用了小人。而君王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天灾人祸一起到来。这时候即使有贤德的人,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物质财富为利益,而应该以正义和道义为利益。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做了国君却一心想着聚敛财富,一定是重用了小人。而君王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天灾人祸一起到来。这时候即使有贤德的人,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物质财富为利益,而应该以正义和道义为利益。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一个崇尚正义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一个讲道义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我们都知道二战,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大肆屠杀犹太人。二战结束后,德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纳粹德国所犯的战争罪行进行弥补,除公开向受害国忏悔外,还对受害国和受害者给予赔偿。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哀悼被德国法西斯残害的犹太人,并代表德国表示忏悔。一个国家的总理言行举止代表这个国家的姿态,在面对忏悔的时刻,双膝跪地,表明了“讲公道、尚正义”的坚强决心,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仁者以财发身”,指的是仁者用财富来涵养道德。仁德的人仗义疏财,用财物使下属和百姓得益,并把这个当作自己的追求,显示出“仁”的价值,这样的人,他非常有声望,人们乐意为他尽忠尽义。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现在很多人是富不过一代,甚至富不过三年,原因何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了财富的所谓数字,没有看到涵养一个仁德之心是拥有财富的关键。所以叫:以德养位,以位取财,以财培德。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孟献子,是鲁国的贤大夫。畜,是养。乘,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做大夫官的待遇。察,关注。伐,是凿而取之。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以上丧祭得用冰者,能够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盗臣:盗窃库府财务的家臣。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孟献子说:“出行有车马的大夫,就不去管喂鸡养猪的小事;能够凿冰用于祭祀的卿大夫家庭,不需要畜养牛羊来获取利益;有百乘马车的诸侯,不养有善于聚集敛取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集敛取财富的家臣,不如有盗窃主人财富的家臣。”这就称之为治理国家不以财富为利,应该以仁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两层含义:一个是作为国君,不能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使用善于聚敛财富的人来管理国家的财富,一旦使用聚敛财富的人,就会对自己人民搜刮和盘剥,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第二层意思是说,各种层次不同的人家,或者是不同的行业,不应追求蝇头小利,应该按照自己的位置和行业标准来使用财富,使财富增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倡始德”,首先从德行开始,最后以“义”为终点。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一个人要有正气,一个民族才会有道义,一个国家才会讲正义。有大胸怀,有大志向,有大境界,有大格局。有愿景,有目标,有内生动力,把个人的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