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50练 古代中国的文艺-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39561811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50练 古代中国的文艺-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50练 古代中国的文艺-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50练 古代中国的文艺-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练目标1.中国文字形体的演变及特征。2.中国绘画成就及风格特征。3.时代变迁对不同时代不同文艺风格的影响。小题精练1(2016常州一模)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2(2017南京模拟)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3(2016镇江一模)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杂剧4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B诗歌的抒情性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5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B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6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7(2016江苏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8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大题优练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图一送子天王图 图二步辇图材料二画上题诗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1)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的创作视角有何新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精析1B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2A行书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行书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于心”,故A项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隶书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3A题干提到的“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元曲、杂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4C题意为“绘画无法表达的可以借助诗歌,诗歌无法表达的借助于绘画”,强调绘画和诗歌的相互作用,单强调一方面的作用不全面,故A、B、D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强调了双方的互相作用的只有C项,故C项正确。5D部分平民不能代表市民阶层,材料中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会推动平民对书画消费的追求,但是与文化繁荣不符,故B项错误;在材料中无论是官僚士大夫还是平民都是追求书画,所以无法体现社会阶层分化,故C项错误;宋代的平民可以通过购买书画消费与宋代官僚士大夫处于同样的消费水平,故D项正确。6D“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体现的是立法的基本准则,与材料阐述不相符,故A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体现的是人伦道德情操,与材料不相符,故B项错误;“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体现的是唯心哲学家的哲学理念,与材料不相符,故C项错误;“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体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故D项正确。7B材料并未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间对完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三种模式中,“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D项错误。8A从材料中“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信息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故B项错误;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9(1)背景: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新特点: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面向市民社会,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相比更具有民本、民生的倾向。反映:艺术走下神坛庙堂(或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求抒情写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