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34练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3956176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34练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34练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强化练 第34练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练目标1.近代中国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变化。2.近代大众传媒、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小题精练1(2016苏州八校联考)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2(2017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A明末清初 B清末民初C新中国初期 D“文革”时期3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4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5(2016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此言论()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6(2016淮安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7(2016泰州一模)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8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C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使命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大题优练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国一成立,在废弃清朝的等级服制的同时,民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制定新的礼服标准。大多数人倾向于以西服作为民国男女礼服的定式。这引起有关人士和丝绸行业的忧虑与不满。有人指出:“我国衣服向用丝绸,倘易改西服,衣帽用呢,靴鞋用革,则中国不及外国呢革,势必购进外货,利源外溢,国用愈困矣”,并将导致“农失其利,商耗其本,工休其业”,认为“不如暂仍旧制”。这种观点立刻遭到无情抨击。随后,有一些人认为:“我国同胞欲国之富也,则宜用国货。用国货则改易西服宜尽以国货为之,不必用西人之呢羽。”“装可改,服可易,外国货不可用,国货不可废也。”不久,又有人提出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同为礼服并行不悖的建议,立即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经过几个月的酝酿,意见基本统一:“(礼服)议定为中西两式。自大总统以致平民其式样一律。于彼于此听人自择”。1912年10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男女礼服规定。摘编自王东霞编著百年中国社会图谱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某同学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民国初年“礼服之争”的三种观点(见下表)。请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帮助他完成表格的其他内容。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观点一:采用西服为礼服观点二:反对用西服为礼服观点三:西服和长袍马褂并行答案精析1D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方面的衣、食、住、行、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征,故D项为正确选项。“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领域,无法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排除A、B、C三项。2B明末清初,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与“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符,故A项错误;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符合“开始出现于”,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与“开始出现于”不符,故C项错误;“文革”时期,与“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无内在联系,故D项错误。3A中国旗袍的变化直接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故A项正确;审美观发生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新潮女性日益增多是旗袍变化的结果,故C项错误;裁剪和工艺的变化影响旗袍的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4D漫画中人物不知道电灯无法点火,说明当时不可能普遍使用电灯,故A项错误;漫画讽刺了当时民众的无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活贫困落后”,故C项错误;用电灯点烟枪正说明了“认知反差”,故D项正确。5A从“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可知该言论认为传统的服饰、发辫代表落后的体制,发饰风俗的变革体现的是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需要,即认识到了风俗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故A项正确;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可知,无法确定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改变发辫对于变法的影响,体现了社会习俗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风俗变迁具有不平衡性,在沿海等地变化明显,在广大内陆地区仍保持旧有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6B从“风气固判然两截”可知城乡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不是对材料“本质”的反映,故A项错误;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乡观念差距是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拉动经济,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故B项正确;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是材料中现象的体现,与问题“本质”不符,故C项错误;交通发展会带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但不是影响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故D项错误。7A作者主张“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即推进交通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作者观点,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发展铁路交通的态度,故B项错误;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但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本国铁路“密若蛛网”,没有涉及在华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8B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企业的分布,故A项错误;从西方发明铁路到电灯出现的时间和传入上海和重庆的时间,可知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但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上海和重庆先后使用西方发明的时间在缩短,表明东西部发展差距在缩小,故D项错误。9.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采用西服社会变革;西方文化影响。反对采用西服为礼服丝绸服装材料与西服用料相悖;采用外国衣料作西服不利于工商业和国货发展。西服和长袍马褂并行调和中西矛盾;民国政府的决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