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 岳麓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3851731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验收评估(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2(2013山西诊断)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3为纪念巴黎公社,某校举办主题为“1871,起义之都巴黎”的展览。观看展览后,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偶然性B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的背景下发生的C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4(2013济南模块考试)“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5(2013临沂期中)“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6(2013济南模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D孙中山一人独自坚持革命7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8(2013泸州诊断)为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仁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中共二大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在于()A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决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9泸县志云:“蜀汉诸葛亮依山势为城始建龙透关。”刘伯承等在此领导了泸州起义,被称为八一南昌起义的预演。泸州起义纪念碑(见右图)为两支步枪图案组成,总高19.26 米,基座边长12.1米,寓意沪州起义时间,该起义发生在()A土地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0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全民族抗战开始 B敌后战场开辟C重庆谈判的开展 D达成政协协议11(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 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12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应是()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材料二“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但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系,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卢沟桥事变)的解决。”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间,总统(蒋介石)明作战方略,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利尤以积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为要。”张其昀中华民国史纲材料四“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当时的心态?(6分)(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变后的中日局势持什么态度?(6分)(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抗日战略的不同。你认为是哪些共同因素导致二人采取这种战略?(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 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裁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1)根据材料一,简评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6分)(2)指出材料二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态度的依据。(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原因。(8分)答 案阶段验收评估(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选C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答能力。材料反映巴黎公社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的,而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说明C正确。2. 选D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答能力。从材料中十月革命“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说明D项正确。C项说法明显错误。A项只是材料中一部分观点,B项是十月革命影响,材料没有体现。3. 选B巴黎公社革命发生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社会的潮流。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失败的必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可知,A、C、D三项均正确。4. 选A四月提纲的内容是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5. 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最终是为了“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6. 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大革命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中山先生一人而已”是说中山先生是第一位这样的人,不是唯一一位这样的人。7. 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后期国共政治斗争的理解能力。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1月,各党派代表与无党派人士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8. 选A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与最高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A项正确;B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9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关键信息是“为八一南昌起义的预演”。“总高19.26米,基座12.1米”说明起义时间为1926年12月1日,时值国民革命时期。 10选A关键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这一想象出现的可能性。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实现。中共为了团结国民党抗战做出合理让步。 11. 选C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小工厂租给私人”,说明政府解除了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允许开办私人小企业,这一特征明显与1921年起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吻合。12选B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和平与民主。民主是指废除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实现民主与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材料体现的正是这一事件,故选B。 13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说明蒋介石期待外国干预,把主要力量放在围剿红军上。第(2)问从材料中“和平未到最绝望期时,决不放弃和平”“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说明蒋介石仍然希望和平解决中日冲突;“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说明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第(3)问第一小问,蒋介石“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上持久之胜”表明蒋介石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表明毛泽东实施运动战。第二小问从中日各自国情方面分析中日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答案:(1)不抵抗;寄希望于外国干预;攘外必先安内。(2)中国只应战而不求战;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问题;若和平破灭,中国将坚决抗战。(3)不同: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提出进行运动战。共同因素: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物少;中国科技和军事大大落后于日本。14解析: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认识,并指出其观点没有认识到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是卖国表现。第(2)问材料二对中国抗战地位是充分重视的,原因是中国战场有力支援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3)问从材料三中可以获得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等信息。再结合中美关系缓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等知识归纳整合即可。答案:(1)李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对黄种人的岐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价: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卖国求荣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2)态度:重视、肯定。依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主力,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太平洋等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经济和外交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反省;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复交三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