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习作生活万花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习作:生活万花筒 【教材解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提出了习作任务,并提示学生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也可以写看到或听说的事,还列出了八个题目供学生参考,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第二部分呈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便能按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第三部分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把习作读给同学听,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主题。 1.情境导入。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你对哪件事印象深刻? 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2.同学们分享的事情酸甜苦辣都有,今天就让我们写写我们的生活万花筒。(板贴课题:生活万花筒) (设计意图:以本单元课文所展现的内容为导入,旨在让学生再次体会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美,引发学生共情,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明确习作要求,确定写作内容。 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写作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重点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 预设1:我发现本次习作要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都可以。 预设2:我从“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发现本次习作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预设3:我从“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发现本次习作还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要写清楚。 3.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 (1)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来写,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听说的。 (2)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3)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要写清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来写,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师板书:印象深刻 一定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重要内容写清楚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件事,学生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所以本环节再次让孩子明确习作的任务和要求。) 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 1.教师引入:还记得我们这个单元学过的麻雀和爬天都锋这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吗?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预设1:爬天都峰写了“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预设2:麻雀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这些都是作者印象深刻的事。 2.读习作提示,交流选材。 教师过渡:这次习作需要我们写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看到的或听说的。具体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 预设1:从题目“趣事“烦心事”中,我发现我们可以写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开心的事,也可以写让自己烦恼的、伤心的事。 预设2:我发现题目中的人物有“她、爷爷,我觉得选择的事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 预设3:题目中还有“家庭、教室”,我们可以根据地点的不同来选择的事件,可以是发生在家里、学校或其他地方的。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既可以从课本列举的八个题目中去选择,也可以选择其他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机械地教授方法,而要结合具体可感的例子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打开学生的好奇之心、表达欲望。) 3.巧用思维导图,明确选材范围。 教师提问:结合习作提示,我们知道,写“生活万花筒,人物、地点和内容各有哪些选材? 预设1:人物可以是自己、他人。 预设2:地点可以是家里、学校或其他地方。 预设3:内容可以是有趣、烦恼、伤心、开心等。 4.指导学生照样子,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教师过渡:你准备写的事情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请你借助“我写的事情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吧! (1)学习伙伴印象深刻的事。 学习伙伴1:我写的事情是爷爷戒烟了。事情的起因是爷爷喜欢吸烟,家里被弄得非常呛;经过是奶奶与我合作,帮助爷爷戒烟;结果是爷爷戒烟成功,全家人都很开心。 学习伙伴2:我写的事情是她收到了礼物。事情的起因是她过生日,家里很冷清;经过是爸爸妈妈送给她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结果是她的生日过得非常有意义。 学习伙伴3:我写的事情是家庭风波。事情的起因是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儿小事争吵起来;经过是他们越吵越激烈,两个人都很生气,我想办法调节气氛;结果是爸爸妈妈和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请你也仿照小伙伴们的叙述,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生活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吧! (2)你印象深刻的事。 我写的事情是_。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_。 老师提醒:我们选择的事情必须是自己印象深刻的,这样才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表述清楚。 (设计意图:借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顺序) 四、研读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确定了要写的事件,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让我们结合课文及课外片段来学一学吧! 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 (1)怎样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 第一步: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预设:时间、地点、人物。 第二步:按照一定顺序,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回顾课文:麻雀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 教师提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交代清楚了? 起因 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被猎狗发现。 经过 猎狗走近小麻雀,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准备与猎狗进行一场搏斗。 结果 猎狗愣住了,“我”急忙唤回猎狗。 预设: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 教师点拨:爬天都峰一文是按照“爬山前一爬山中一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事情的起因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经过是途中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结果是“我们”都爬上了天都峰。 (2)怎样把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师过渡:六要素写清楚了,故事就讲的精彩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把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师点拨:事情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是事情的经过,有时也会是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哪部分作为重点来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一起来看看麻雀中的片段吧!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麻雀) 教师提问: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事情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预设:作者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清楚地展现了场生死危机中,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退缩。 2.借助片段学技法。 小组合作思考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我纳闷儿了:妈妈的口味真特殊,我爱吃的妈妈偏不爱吃,我认为不好吃的妈妈却喜欢吃。我思前想后,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妈妈是把好吃的留给了我。 中午吃饭时,妈妈又特意烧了我最爱吃的芹菜炒肉丝,那诱人的香味使我情不自禁地尝了几口,嘿,挺有味儿的。我正想敞开肚皮猛吃时,突然想到:如果妈妈看到我这一副馋相,一定不会多吃的。怎样才能让妈妈多吃几口呢 有了!我喊来妈妈,说菜没味儿,让妈妈尝尝。妈妈半信半疑地拿起筷子尝了几口,说:“这不是挺有味儿的吗 我坚持说没味儿,还夹了一筷子菜送到妈妈嘴里。突然,妈妈瞅了瞅我,说:“你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我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笑了。 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1:小作者清楚地写出了事情的经过,再现了“骗妈妈吃菜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孝心的孩子形象。 预设2:小作者写出了事情的变化过程:明白了妈妈不爱吃菜的原因说菜没味儿夹菜让妈妈尝哈哈大笑起来,条理非常清晰。同时,片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老师:片段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呢? 预设1:片段中事情的经过是习作的重点部分,对喊妈妈来尝菜、喂妈妈吃菜的情节写得过于简单,如果能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刻画,描写会更加生动。 预设2:我觉得可以用上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来写“我喂妈妈吃菜的过程,这样会使事情的经过更清楚。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写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把修改后的片段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掌握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 五、佳作欣赏,学习技巧 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例文美丽的草原。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写作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 写作提纲: 好词积累: 滴水成冰、不由自主、鲜血淋漓、不忍直视、议论纷纷、奄奄一息、天寒地冻 教师总结:看着完整提纲,欣赏着好词,在凛冽的寒冬发生了什么事呢? 2.阅读赏析习作,学习习作技巧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寒冬里的暖流 周士龙 刚进入冬天,我们这儿就下了一场大雪,冷得都可以滴水成冰了。 放学后,我缩着脖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前边的路口围了一群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由自主地跑过去围观。 原来,有一只脏兮兮的小狗躺在雪地上,脖子被绳子紧紧地缠了好几圈。小狗拼命地用爪子抓,把自己的脖子抓得鲜血淋漓,也没能把绳子弄断,绳子反而越缠越紧了。小狗的鲜血把地上的白雪染红了一大片,让人不忍直视。 围观的人很多,人们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去解救这只奄奄一息的小狗。 我虽然觉得小狗很可怜,但怕小狗咬我,也不敢动手去救它。正当我准备离开时,过来了一位叔叔,他拨开人群,看了看小狗,俯下身子,从自己的钥匙串上取下指甲刀,一点一点地剪着小狗脖子上的绳子。终于,绳子被剪断了,但是小狗仍然躺在雪地上不动弹。叔叔说:“它一定是太饿了,谁带着吃的呢?”我书包里正好装着一根火腿肠,就连忙拿出来递给了叔叔。 小狗吃过火腿肠后,慢慢地站了起来。它好像知道感恩似的,用嘴巴在我和叔叔的脚下拱了拱,然后向远方跑去。 我和那位好心的叔叔挥手告别。 我缩着脖子,继续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虽然依旧天寒地冻,但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 预设1:第1自然段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预设2:第3自然段引入故事交代故事的起因,引出下文解救小狗的事情。 预设3:运用动作描写,如“拨“看”“俯“取”“剪等动词把叔叔解救小狗的过程描写得很具体。 预设4:结尾照应第1、2自然段,点明了中心。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篇习作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突出。第一,内容完整。习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我”和一位叔叔帮助小狗的事情。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楚完整。第二,重点突出。习作重点描述了“救小狗这部分内容,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把叔叔解救小狗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体现了叔叔对小狗的关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习例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掌握习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习作。) 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 教师引导:你想好自己的作文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编写写作提纲,再顺着提纲写,能让你的思路更顺畅。 (1)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 预设1:可以以“事件+性质”来拟题,例如:捉蚊趣事跳远糗事。 预设2:可以以“人物+事件来拟题,例如:爷爷戒烟了奶奶学跳舞。 (2)依照范例,学习写作提纲 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厘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 出示提纲样例,思考:怎么列一个完整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由哪些部分组成? 你会选取哪个事件? 这件事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写作顺序? 你打算怎样叙述这件事? 你打算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学生思考后拟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列出提纲,为学生写作找准了方向,为写作分清了结构、段落。) 七、分享素材, 动笔成文。 教师引入: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些习作素材,请大家读一读,争取在我们的这次习作中用上它们。 学生读习作素材。 你打算用上哪些优美词句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打算怎样写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呢? 学生发言。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吧 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印象深刻 生活万花筒 一定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重要内容写清楚 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写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知道既要做到顺序清楚,也 要做到过程清楚。在写清楚重要内容时,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方法。 2.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通过修改加工,进一步提高习作质量,为大家分享更精彩的故事。 佳作赏析,体验表达乐趣。 1.例文一 :捉蚊趣事 学生欣赏交流:是怎样将过程写清楚的,推荐值得欣赏的地方。 预设: (1)环境描写,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营造了夜晚宁静的氛围。 (2)第2自然段引出下文。第一次交锋以蚊子不见踪影、胳膊痒痛而结束,为下文写第二次、第三次交锋埋下伏笔。 (3)第3自然段,描写生动。和蚊子的第二次交锋,运用动作描写,将“我”的狼狈不堪和蚊子的狡猾写得具体生动。 (4)第4自然段,动作描写。“拿、站、观、听、挥等动词,具体地写出了“我”消灭蚊子的过程。 (5)首尾呼应,结尾描写月光,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教师总结: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略得当地描写了与蚊子的三 次交锋。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成语、俗语的运用,不仅生动地描写了捉蚊时生动有趣的场面,还体现了小作者丰富的语言积累。全文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值得大家鉴赏学习。 2.例文二:溢满幸福的雪梨汤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1)第2自然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为了减轻“我的咳嗽,父母一个说一个做,充满了爱。 (2)第3自然段运用了语言描写,妈妈严厉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我”的关心。 (3)第4自然段运用了细节描写及语言描写。“沉重 “迟缓”“大颗大颗的汗珠“喘着气”等细节描写,表现出爸爸行动的不便,同时也说明了爸爸对“我深沉的爱。从爸爸的话中,“我”感受到爸爸的爱非同一般。 (4)结尾感受细腻,充满了爱的感动与温馨。 教师总结:习作注重细节描写,如,爸爸妈妈商议给“我准备雪梨汤治咳嗽;妈妈对“我”不珍惜、不按时喝雪梨汤的严厉批评;爸爸不顾自己的腿伤也要给“我买回雪梨。细微之处见真情,正是这些细节描写,使文章读来十分感人。 2.例文二 :我给爷爷找快乐 师生合作,发现例文的闪光之处。 预设: (1)文章开头交代起因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引出下文。 (2)第4自然段通过描写王爷爷的动作,表现出王爷爷快乐的心情。 (3)第5自然段运用语言描写告诉爷爷养小鸡的注意事项,把“我给爷爷找的快乐写得很具体。 (4)结尾总结全文,交代事情的结果,再次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小作者写的是为爷爷找快乐的事。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自然过渡到中间对“我”为爷爷找快乐的事情的叙述,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把整件事情叙述得清楚明白,内容丰富。结尾交代了事情的结果,再次点题,突出了文章中心。 (设计意图:欣赏优秀例文,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写好、修改习作的意愿。) 三、展示习作,合作评议修改 1.互评互改。 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请大家再次回忆让自己感动的事,把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像在大脑中放电影一样放一遍。看看自己的文章,跟别人的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你准备借鉴别人的哪些写法。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情节)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文章,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金玉良言。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3.共同修改。习作原文:纸的风波。 小组内读原文,找出不足之处,共同修改。 4.作文新貌 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学生对比阅读体会。 学生自由阅读、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带着学生修改文章,以习作要求为依据,帮助学生判断文章哪里需要改进,为后面自己修改习作做好铺垫。) 四、名家名篇。 童年的馒头 师生齐诵读,找出文中的亮点。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聂作平笔下的童年的馒头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深情地讲述了一件童年往事。结尾含义深远,饥饿中的母爱,使“我懂得了真正去关爱自己的家人,不再做个任性的小孩子。文章脉络清晰,感人肺腑,对人物心理、神态等细致的描写,给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五、二次修改,誊抄作文 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多改”。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请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合作探究、习作品评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共进的目的。但是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一是不能把握写作中心,把主角写成了配角,串角了;二是主题不够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被话题充分激发写作热情后,思绪有点失控。他们只注重了叙述的趣味性,却没有中心话题的意识。所以,接下来可能还要就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两次训练。重点突破围绕中心,用线索贯串素材的难点。 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描写) 起因:雪地里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狗。 中间: 经过:一位叔叔给它剪断脖子上的绳子,并喂它吃火腿肠。(动作描写) 结果:小狗跑向远方。 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 一位陌生的叔叔救一只流浪小狗的过程。 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 寒冬里的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