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3838372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提升练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能力升级练第12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是纳木错位置示意图。近年来纳木错面积不断扩张,20012009年湖面扩张50多平方千米。读图,完成第12题。1.纳木错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A.降水增多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湖泊下陷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B.C.D.答案:1.C2.D解析:第1题,在短时间内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地壳是比较稳定的,因此A、D两项错;20012009年纳木错周围人口、工农业用水量逐渐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只会逐年增长,B项错;近几年全球变暖趋势增强,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大量冰川融水汇入纳木错,使湖泊面积变大,C项正确。第2题,积雪面积减小,使岩体裸露,而岩体的比热容远小于积雪,因而导致地表夏季温度升高,冬季温度降低,致使年温差增大,年温差的增大又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崩现象加剧;羊八井地热来自地球内部,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不会引起其地热温度升高;气温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升高。(2019山东青岛一模)气候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第35题。3.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一直减少B.一直增加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4.与3 300米处比较,影响3 18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气温C.降水D.风力5.该流域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是()A.6月B.7月C.8月D.9月答案:3.D4.C5.B解析:第3题,读图,结合图例分析,在图示海拔范围内草甸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为先增后减。第4题,读图分析,3180米比3300米处生物量少,说明该地水热条件比3300米处差,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在气温上,3180米比3300米高,热量条件好,生物量应较大;光照条件和风力对生物量影响不大;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为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所致。第5题,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即图中积累生物量之差,计算可得,7月份草甸生长最快。(2019宁夏大学附中一模)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6.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C.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阴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阳坡缓坡答案:6.B7.A解析:第6题,甲图曲线表示的坡度不同,纵轴表示土壤深度,横轴表示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土壤总的储水能力下降;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增加。第7题,乙图中实线表示阳坡,虚线表示阴坡。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阴坡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甲图中曲线表示缓坡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所以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阴坡、缓坡。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据表完成第89题。月份地点1234567891011121622273838312931282319158072747068665658707280827268686364614246626665663842556065687783696353418.图中四地的地带性植被是()A.地为温带草原B.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地为温带荒漠D.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9.导致地7月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的原因是()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B.受中纬度西风影响降水多C.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答案:8.D9.A解析:第8题,日照时间主要受纬度、季节、地势和天气状况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则在相同月份同一地方的实际日照主要受其天气状况影响。因为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所以日照百分率越大,说明该地区该季节降水越少。表中四地位于38N52N的亚欧大陆,地全年日照百分率都较低,可推断其为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全年日照百分率都较高,可推断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地全年日照百分率介于两地之间,且夏季日照百分率在全年达到最低值,可推断其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表现出明显的夏季日照百分率高、冬季日照百分率低的特征,可推断其为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9题,地为温带季风气候,7月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2016全国卷,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011题。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山峰经历冰期的次数与抬升的早晚有关,即经历冰期次数越多的山峰,抬升得越早;经历冰期次数越少的山峰,抬升得越晚。图中果洛山经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两次冰期,太白山和点苍山经历一次冰期。第11题,冰川的发育关键取决于气温的高低,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现在的气温比末次冰期更高。二、综合题(共56分)12.(28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图2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0分)(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9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9分)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降水丰富;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使得沿岸气温较高,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解析:第(1)题,注意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说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第(2)题,读甲地和乙地的气候资料图,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角度说明原因。第(3)题,由题干可知,丙地应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结合丙地的位置,考虑地形、洋流等因素即可回答。13.(2019广东广州调研)(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为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6分)(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6分)(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8分)(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8分)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第(2)题,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第(3)题,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第(4)题,丹霞地貌山顶以流水侵蚀为主,沟谷以流水堆积为主,不同的流水作用影响了山顶和沟谷的水土条件,具体是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