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十八)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含解析) 岳麓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38355633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十八)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含解析)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十八)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含解析)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十八)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含解析)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验收评估(十八)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互联网的诞生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科学技术的发展2观察下图,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2011惠州检测)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有标题“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4下列科技成果中,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的是()A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B激光器的发明C美国制成的原子弹 D晶体管问世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6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7(2011湖南九校联考)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C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8毕业证书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程度的证明,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所示的毕业证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C D9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清政府晚期的留学潮富国强兵第二次民国初期的留学潮实业救国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潮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初期的留学潮建设祖国第五次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潮创业立业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10(2013合肥一检)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11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A在目的上不同 B在内涵上不同C在表现上不同 D在作用上不同121956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C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三“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请回答:(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12分)14(2012枣庄模拟)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言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当仁不让于师”材料二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如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1949年27 47666411933.891.771998年34 4804 635303(含两所民办高校)951571.551.4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3)据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8分)答 案阶段验收评估(十八)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1选D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兴起,对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使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对生产推动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2. 选D由上图可知,1945年以后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下降,非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上升。这种现象正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引起的。主要干扰项是A,要注意互联网的诞生是1969年。3. 选A科技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质量提高,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是一把双刃剑。4. 选C爱因斯坦提出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质能关系式,为后来利用原子能提供了理论依据。5. 选A邓小平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所以说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6. 选C“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双百”方针于1956年;“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三个面向”方针于1983年;再结合题干可以知道考查的是教育战略。7. 选A报刊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由信息封闭的时代进入信息开放的时代,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8. 选A从图片中光绪字眼可知是清朝;从中华民国35年中可知是国民党时期;图是文革时期;图是改革开放后。9选A新中国初期中国派留学生主要是赴苏联学习。 10选C“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当时的教育就是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求。A项旧中国的教育主要培养懂得四书五经的人才;B项材料强调理科,文理科院校发展并不均衡;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11. 选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由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形成的一种局面(自发),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12选A文艺创作是作家、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是充满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劳动,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感受、体验的升华,凝结着创作者的知识积累和艺术功力,渗透着创作者的人格力量。有了自由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创作潜能充分发挥。“双百”方针就是能促成外部自由环境的方针。 13解析:第(1)问从两位科学家的理论贡献角度来思考。第(2)问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人类探索扩展到太空。第(3)问历史条件从党的政策、综合国力等角度思考。意义从对经济、科技、国家地位等角度思考。答案:(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2)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3)历史条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了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14解析:本题地方色彩比较明显,主要考查山东地区古今教育发展的史实。第(1)题根据表格材料,逐条提炼即可。第(2)题的“特色”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得出,“意义”要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概括。第(3)题的“变化”要根据表格进行归纳,“因素”要从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来分析。答案:(1)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奋学习;独立思考。(2)特色:注重聘请西方教师,把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意义: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对中国近代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因素: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