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讲 空间距离及其计算、折叠问题课件.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3591745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6讲 空间距离及其计算、折叠问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66讲 空间距离及其计算、折叠问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66讲 空间距离及其计算、折叠问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了解空间各种距离的概念,掌握求空间距离的一般方法.2.能熟练地将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3.了解折叠问题的基本内涵,掌握分析求解折叠问题的基本原则. 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AB=BC=a,AA1=2a,则点A到直线A1C的距离为( )CA. a B. aC. a D. a2 632 33 3 6263 如图,点A到直线A1C的距离,即为RtA1AC斜边上的高AE.由AB=BC=a,得AC= a.又AA1=2a,所以A1C= a,所以AE= = a.261 1AC AAAC 2 33 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若AB=2,AA1=1,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 ) BA. B. C. D.34 32 3 34 3 取BC的中点M,连接AM、A1M,可证平面A1AM平面A1BC.作AH A1M,垂足为H,则AH平面A1BC.在RtA1AM中,AA1=1,AM= ,A1M=2,故AH= . 332 3.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 E、F分别是B1C1、BB1的中点,则: (1)直线EF与CD间的距离为 ; (2)直线EF与平面D1AC1的距离是 ; (3)平面AB1D1与平面C1BD间的距离是 .a3 24 a24 a33 (1)取EF的中点G,连接CG,则CG为异面直线EF与CD的公垂线段,且CG= a.(2)易知EF平面D1AC1.过E作EH BC1于H.因为D1C1平面BB1C1C,所以D1C1 EH,故EH平面D1AC1,从而EF与平面D1AC1的距离为EH= a.(3)因为平面AB1D1平面C1BD,连接A1C,设A1C分别与平面AB1D1和平面C1BD交于O1、O 2,则O1O2为所求距离,且O1O2= A1C= a.3 2424 3313 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 BC,AD=AB, BCD=45, BAD=90,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几何体ABCD,则在几何体ABCD中,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A.平面ABD平面ABCB.平面ADC平面BCDC.平面ABC平面BCDD.平面ADC平面ABC 由已知BA AD,CD BD,又平面ABD平面BCD,所以CD平面ABD.从而CD AB,又BA AD,故AB平面ADC.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ADC. 一、空间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 的长度. 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 的长度. 3.点到平面的距离:自点向平面引垂线, 的长度. 4.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任意取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 . 的长度.线段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点到垂足间线段到垂足间线段点 5.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夹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 的长度.6.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 的长度.7.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夹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的长度.线段这点到垂足间线段公垂线段 二、求距离的一般方法与步骤1.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其实是平面几何中的问题,可用 求解.2.平行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归结为求 的距离.3.求距离的基本步骤是:()找出或作出有关距离的图形;()证明它符合定义;()在平面图形内计算.平面几何方法点面间 三、折叠问题1.概念:将平面图形沿某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折叠后的立体图形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某几何量进行论证和计算,就是折叠问题.2.折叠问题分析求解原则:(1)折叠问题的探究须充分利用不变量和不变关系;(2)折叠前后始终位于折线的同侧的几何量和位置关系保持 .不变 例1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BC, ABC= ,AB=BC= AD=a,PA平面ABCD,且PA=a,点F在AD上,且CF PC. (1)求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 (2)求AD与平面PBC间的距离.2 13 (1)通过论证平面 PAC平面PCF,找到点A在平面PCF上的射影H位于PC上,然后解三角形求AH的长.(2)由于AD平面PBC,可考虑依据问题情境在AD上选择具备特殊位置的点A,然后推理过A点的平面PAD平面PBC,找到过点A的垂线. (方法一)(1)连接AC.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 CF.又CF PC,PAPC=P,所以CF平面PAC,所以平面PFC平面PAC.过点A作AH PC于H,所以PH平面PCF,即AH为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由已知AB=BC=a,所以AC= a,PC= a.在RtPAC中,得AH= a. 2 3 63 (2)因为BC AD,BC 平面PBC,所以AD平面PBC.过A作AE PB于E,又AE BC,PBBC=B,所以AE平面PBC,所以AE的长度即为所求的距离.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B中,PA=AB=a,所以AE= a. 22 (方法二)(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0,0,0),B(a,0,0),C(a,a,0),D(0,3a,0),P(0,0,a).设F(0,y,0).则 =(-a,y-a,0), =(-a,-a,a).因为PC CF,所以 ,所以 =(-a)(-a)+(-a)(y-a)+0a=a2-a(y-a)=0.CF CPCF CPCF CP 所以y=2a,即F(0,2a,0).设平面PCF的法向量为n=(x,y,z), n =-ax+ay=0 x=y n =-ax-ay+az=0 z=2x.取x=1,得n=(1,1,2).设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为d, =(a,a,0),则d= = = a.则,解得CFCP AC| | | |AC nn 1 1 2 06a a 63 (2)由于 =(-a,0,a), =(0,a,0), =(0,0,a).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n1=(x0,y0,z0), n1 =-ax0+az0=0 x0=z0 n1 =ay0=0 y0=0.取x0=1,得n1=(1,0,1).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因为AD平面PBC,所以h为AD到平面PBC的距离,h= = = a.BP APBC由,得BPBC 11| | |AP nn 2a 22 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通常情况下化归为点面距离求解,求空间点面距离,若利用传统构造法,关键是“找射影”,一般是应用垂面法求射影.若利用向量法,建系和求平面法向量是关键.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1, ABC=90.点D、E分别在BB1、A1D上,且B1E A1D,四棱锥CABDA1与直三棱柱的体积之比为3 5.求异面直线DE与B1C1的距离. 因为B1C1 A1B1,且B1C1 BB1,A1B1BB1=B1,故B1C1平面A1ABB1,从而B1C1 B1E.又B1E DE,故B1E是异面直线B1C1与DE的公垂线段.设BD的长为x,则四棱锥CABDA1的体积为V1= S四边形ABDA 1BC = (DB+A1A)ABBC = (x+2)BC.131616 而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V2=SABCAA1= ABBCAA1=BC.由已知条件V1 V2=3 5,故 (x+2)= , 解得x= .从而B1D=B1B-DB= .在RtA1B1D中,A1D= = = .又因为SA 1B1D= A1DB1E= A1B1B1D,故B1E= = . 12 16 3585 25 2 21 1 1AB BD 221 ( )5 29512 121 1 11AB BDAD 2 2929 例2 在直角梯形A B C D中, D= BAD=90,AD=DC= AB=a(如图),将ADC沿AC折起,使D到D,记平面ACD为,平面ABC为,平面BCD为(如图). 12 (1)若二面角-AC-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BC-的大小;(2)若二面角-AC-为60,求三棱锥D-ABC的体积. (1)在直角梯形ABCD中,由已知D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C= a, CAB=45.过点C作CH AB,由AB=2a,可推得AC=BC= a,所以AC BC.取AC的中点E,连接DE,则DE AC.又二面角-AC-为直二面角,所以DE .2 2 又因为BC平面,所以BC DE,所以BC .而DC ,所以BC DC,所以 DCA为二面角-BC-的平面角.由于 DCA=45,所以二面角-BC-的大小为45. (2)取AC的中点E,连接DE,再过点D作DO ,垂足为O,连接OE.因为AC DE,所以AC OE,所以 DEO是二面角-AC-的平面角,所以 DEO=60.在RtDOE中,DE= AC= a,DO=sin60DE= a,所VD-ABC= SABCDO= ACBCDO, = a a a= a 3.12 226413 13 1216 2 2 64 612 分析求解折叠问题的关键是分辨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在求解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变量和不变关系.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和6,高为3的等腰梯形(如图).将它沿对称轴OO1折成直二面角(如图). (1)证明:AC BO1; (2)求二面角OACO1的正弦值. (方法一)(1)证明:由题设知,OA OO1,OB OO1,所以 AOB 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即OA OB.从而AO平面OBCO1.OC是AC在面OBCO1内的射影.因为tan OO1B= = ,tan O1OC= = ,所以 OO1B=60, O1OC=30,从而OC BO1,由线面垂直得AC BO1. 1OBOO 3 1 1OCOO 33 (2)由(1)知,AC BO1,OC BO1,知BO1平面AOC.设OCO1B=E,过点E作EF AC于F,连接O1F,则EF是O1F在平面AOC内的射影.由线面垂直得AC O1F,所以 O1FE是二面角O-AC-O1的平面角.由已知,OA=3,OO1= ,O1C=1,所以O1A= =2 ,AC= = ,从而O1F= = .又O1E=OO1sin30= ,所以sin O 1FE= = .32 21OA OO 3 2 21 1O A OC 131 1O A OCAC 2 313 3211OEOF 34 (方法二)(1)证明:由题设知OA OO1,OB OO1.所以 AOB是所折成的直二面角的平面角,即OA OB.故可以O为原点,OA、OB、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右图.则相关各点的坐标是A(3,0,0),B(0,3,0),C(0,1, ),O1(0,0, ).从而 =(-3,1, ), =(0,-3, ),故 =-3+ =0,所以AC BO1.3 3 AC 3 1BO 3AC 1BO 3 3 (2)因为 =-3+ =0,所以BO1 OC.由(1)知AC BO1,ACOC=C,所以BO1平面OAC,所以 是平面OAC的一个法向量.设n=(x,y,z)是平面O1AC的一个法向量, n =0 -3x+y+ z=0 n =0 y=0,AC1BO 3OC 3 1BO由,得1OC 3 取z= ,得n=(1,0, ).设二面角OACO1的大小为,由n、 的方向可知=n, ,所以cos=cosn, = = = ,则sin= .即二面角OACO1的正弦值为 . 1BO3 3 1BO1BO1 1| | |n BOn BO 32 3 2 34134 134 1.对于空间中的距离,我们主要研究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距离及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重点是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要注意其作法,一般要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来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用等体积法.2.求距离传统的方法和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即先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再证明它是所求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其中第二步证明易被忽略,应当引起重视. 3.在求距离时,要注意各种距离的转化;在选择求距离的方法时,也要灵活.一般来说,空间关系在不太复杂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方法,而在距离不好作、空间关系较复杂的条件下可用等积法.4.将平面图形折叠,使形成立体图形,通过对折叠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树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5.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主要抓住变与不变的量,所谓不变的量,即是指“未折坏”的元素,包括“未折坏”的边和角,一般优先标出未折坏的直角(从而观察是否存在线面垂直),然后标出其他特殊角,以及所有不变的线段. 学 例 1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AD BC且AD CD;平面CSD平面ABCD,CS DS,CS=2AD=2;E为BS的中点, CE=2,AS=3.求: (1)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 (2)二面角E-CD-A的大小. (方法一)(1)因为AD BC,且BC平面BCS,所以AD平面BCS,从而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等于点D到平面BSC的距离.因为平面CSD平面ABCD,AD CD,故AD平面CSD,从而AD DS.由AD BC,得BC DS.又CS DS,故DS平面BSC,从而DS为点D到平面BCS的距离.因此,在R tA D S中,D S = =3-1=2. 2 2AS AD (2)如图所示,过点E作EG CD,交CD于点G,又过点G作GH CD,交AB于H,故 EGH为二面角E-CD-A的平面角,记为.过点E作EF BC,交CS于点F, 连接GF.故= - EGF. 由于E为BS的中点, F为CS的中点故CF= CS=1.在RtCFE中,EF= =2-1=1.2 12 2 2CE CF 因为EF平面CSD,又EG CD,故可证得FG CD,从而又可得CGFCSD,因此 = .而在RtCSD中,CD= = = ,故FG= DS= = .在RtEFG中,tan EGF= = ,可得 EGF= ,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GFDS CFCD 2 2CS SD 4 2CFCD 616 2 13 EFFG 3 3 6 (方法二)(1)如图所示,以S(O)为坐标原点,射线SD、SC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xA,yA,zA).因为平面COD平面ABCD,AD CD,故AD平面COD,即点A在xOz平面上,因此yA=0,zA=| |=1.又xA2+12=| |2=3,xA0,解得xA= .ADAS 2 从而A( ,0,1).因AD BC,故BC平面CSD,即平面BCS与平面yOz重合,从而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为xA= .(2)易知C(0,2,0),D( ,0,0).因为E为BS的中点,BCS为直角三角形,CE= ,知| |=2| |=2 .设B(0,2,zB),zB0,则zB=2,故B(0,2,2),所以E(0,1,1).所以 =(- ,2,-1), =(0,0,-1),BS2 222 CE 2 AC 2 AD =(0,1,-1), =(- ,-1,-1).设面平A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x1,y1,z1), n1 =0 - x1+2y1-z=0 n1 =0 0 x1+0y1-z1=0, x1= y1 z1=0同理,平面ECD的一个法向量为n2=( ,1,1).则cosn1,n2= = = .故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AC 2EC ED则AD ,即2亦即,令y1=1,则n1=( ,1,0).2 2 2 1 21 2| | |nnn n 2 1 03 2 326 本 节 完 , 谢 谢 聆 听立足教育,开创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