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公司消防培训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3542120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公司消防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移动通信公司消防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移动通信公司消防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意识二、消防器材及使用三、逃生方法、技巧第1页/共39页消防防火安全的培训目的达到控制和杜绝火险(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的人生财产安全。加强全员的防火意识熟悉公司各区域的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的所在位置熟悉公司各区域的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的所在位置掌握火警险、(灾)发生后的报警程序掌握灭火技能及疏散逃生、自救的办法第2页/共39页消防工作的意义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危Textinhere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第3页/共39页消防管理工作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法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的原则综合治理的原则第4页/共39页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1、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2、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5、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管理人职责管理人职责管理人职责管理人职责第5页/共39页火灾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火警事件 成灾和未成灾的失火事件火灾 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危害。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伴随有火焰、发光和烟雾的放热反应。第6页/共39页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 着火源助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 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为可燃物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 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点火源:能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如腐蚀的蓄电池汇接条、扎到开关、烟头等 第7页/共39页火灾的种类(按燃烧的特性分)按燃烧的特性分指固体物质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溶化固体物质火 灾指气体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钠、镁、钾等火灾,雷电、电气线路和设备使用不当。B类火灾C类火灾D类火灾电气火灾A类火灾基站防雷一定要落到实处第8页/共39页电气火灾发生特征电气火灾发生的机率大,约30%以上eSolution20042004扑灭电气火灾不得采用水式灭火设施,应采用干粉、CO2等灭火器。电气线路的火灾发生率大。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短路(76%)、过载(7%)、漏电(7%)产生有毒气体,熏坏物质或造成人员伤亡特征营业厅插座明转暗电源线没有阻燃处理不规范存在隐患第9页/共39页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ConceptConceptBBE EC CDDAA漏电:电线绝缘或其支架材料绝缘能力不佳,以致导线与导线或导线与大地间,有微量电流通过短路:线路的火线和零线、火线与地线磁在一起,引起电流突然大量增加的现象过负荷:指电气线路负载的电流量超过了额定的安全载流量。也叫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是指输电线路上接线上的电阻过大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效果。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电火花所构成的,它的温度可达3000度以上第10页/共39页电气火灾的预防电气火灾预防1、定期对电线进行检查、整理、除尘。禁止使用湿抹布等清洁电器表面。2、老化,损伤的电线易短路或断路,应更换。绝缘层损坏的用绝缘胶带包扎3、地面上露出的电线应设在金属管或胶管内,以防损伤4、插座应固定,应有电压标识,1个插座最多容4个插头,禁止直接将电器导线(无插头)5、严禁私拉乱接现象第11页/共39页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抑制灭火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灭火法)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抑制燃烧反应(可用干粉灭火器)利用各种方法使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可作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用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于燃点以下(可用灭火器)第12页/共39页扑灭火灾的一般原则Title123456物品疏散的原则物品疏散的原则:先易燃易爆物品,后其它物品。扑救早,损失小。宜在初期阶段扑灭边报警边扑救(打电话、按铃、呼喊)先控制火势,再全面灭火,紧闭门窗减少烟气的流通先救人,再救物,不得返回火场防中毒、防窒息、听指挥、别惊慌第13页/共39页二、消防器材及使用篇第14页/共39页常用的消防器材常用的消防器材TextCO2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 泡沫灭火器1211灭火器 消防车第15页/共39页怎样配置灭火器?1234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场所,电气设备场所,忌用水灭火,干粉灭火器的残渍会损坏设备,应选用气体灭火器。高温设备场所、贵重书籍和档案资料场所,为了避免水渍损失,忌用水灭火,应选用气体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化学危险物品场所,有些灭火剂可能与某些化学物品起化学反应,有导致火灾扩大的可能,应选用干粉灭火器。可燃气体场所,有可能出现气体泄漏火灾,应选用扑灭可燃气体灭火效果较好的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第16页/共39页二氧化碳灭火器(我公司目前在用)压把提把钢瓶虹吸管喷筒启闭阀气体灭火剂注:.灭火时不可手握喷筒钢管及对准人体,否则会冻伤二氧化碳灭火气的操作程序及灭火技能:手提灭火器,向起火点奔跑。在起火部位前约1.5至2米处,把灭火器直立地上,拉 掉灭火器上面的保险销。站在火源上风一手掌握好喷筒的灭火幅度,一手握提把及压把。灭火时从火源侧上方朝下扑灭。定期检查灭火器第17页/共39页灭火器使用方法提取就近的灭火器,在距起火点大约1至1.5米处停下,先拨保险销,然后右手握压把,左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均匀的喷射到燃烧物表,直到将火全部扑灭。第18页/共39页灭火器使用方法第19页/共39页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志,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一、提高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二、提高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三、提高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四、提高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TitleAdd your text第20页/共39页实施实施“三会三化三会三化”建设,打造消防安全示范单建设,打造消防安全示范单位位会检查消除火灾隐患一会一会二会二会三会三会三会三化三化三化消防宣传常态化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一化消防管理 标准化 二化消防标示明细化第21页/共39页当我第一个发现起火后怎么办?大声呼喊打电话报警小火灭火共同灭火迅速撤离搬走贵重物件第22页/共39页临危不乱简易防护善用通道寻求救助不入险地切勿惊跑明辨方向黄江逃生固守待援自救四件宝三、逃生篇第23页/共39页第24页/共39页第25页/共39页第26页/共39页第27页/共39页第28页/共39页第29页/共39页第30页/共39页第31页/共39页第32页/共39页第33页/共39页1.火灾自救,时刻留意逃生路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利自身3.突遇火灾,保持镇静速撤离4.尽快脱离险境,珍惜生命莫恋财5.迅速撤离,匍匐前进莫站立第34页/共39页6.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走绝路7.烟火围困,避险固守要得法8.跳楼有术,保命力求不损身9.火及己身,就地打滚莫惊跑 10.身处险境,自救莫忘救他人第35页/共39页逃生误区主要表现在五个心理方面从众心理向光心理模仿心理习惯心理趋利避害心理 在火灾现场跟随他人一窝蜂地涌向一个消防通道,身体感到自己被迫行动,然而,缺乏指引其行为的规范,不管前面能否冲出火海,结果在混乱中被踩死、踩伤的 人不少。人类对黑暗有着本能的恐惧,火灾常常伴随着停电发生,因此人总是向亮光的地方走,有的逃到窗前又不能获得安全,情急之中开窗跳楼而下。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感染作用。因此,前面的人走对了,后面的人也就跟对了,前面的人走错了,后面的人也跟着遭殃。趋利避害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本性,在生命受到危害时,许多人做的是避害趋利的选择。比如躲进卫生间,衣柜,床底一些表面看来很安全的空间。人习惯走熟悉的线路,这在一般状况下无可挑 剔,然而在着火现场,众多人因为这一习惯而拥挤在一个通道口,使逃生工作难度加大,不利于尽快脱离危险。第36页/共39页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消防工作是确保社会健康和谐,企业顺利发展,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抓好职员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安慰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技能。第37页/共39页第38页/共3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9页/共3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