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23460739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0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q要点:要点:土壤形成发育的过程,土壤剖面的发育,土壤形成发育的过程,土壤剖面的发育,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基本的成土过程,土壤分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基本的成土过程,土壤分类的概念,我国现行分类系统单元及依据,土壤类的概念,我国现行分类系统单元及依据,土壤系统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系统,土壤分布的规律。系统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系统,土壤分布的规律。第一节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一节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一、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一)土壤形成过程的一般概念(一)土壤形成过程的一般概念q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和成土因素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和成土因素的作用下,母岩或母质以及土体内部所进行的所的作用下,母岩或母质以及土体内部所进行的所有物质与能量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有物质与能量的迁移和转化过程。q这些过程可分为:这些过程可分为: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物过程q土壤形成过程的本质是肥力的形成过程土壤形成过程的本质是肥力的形成过程q形成过程遵循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形成过程遵循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土壤形成中物质迁移和转化示意图土壤形成中物质迁移和转化示意图土壤形成中物质迁移和转化示意图土壤形成中物质迁移和转化示意图土壤能量转换示意图土壤能量转换示意图土壤能量转换示意图土壤能量转换示意图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元素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岩岩石石土壤破碎物土壤破碎物经经风风化化沉沉积积植物植物动物动物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残体释放释放养分养分土壤发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成土作用:土壤发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成土作用: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原生矿物的分解原生矿物的分解粘粒矿物的形成及物质的迁移粘粒矿物的形成及物质的迁移二、土壤剖面的发育二、土壤剖面的发育(一)土壤剖面:(一)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的垂直切面。(二)土壤发生层:(二)土壤发生层:母质经成土过程发生分异而形母质经成土过程发生分异而形成的土壤层次,简称土层成的土壤层次,简称土层。(三)土体构型(三)土体构型 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的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的组合或排列状况,也称土壤剖组合或排列状况,也称土壤剖面构型。面构型。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特征。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特征。自然土壤:自然土壤:O OAhAhB BC-R(D)C-R(D)R C BC B AB E Ah O地面覆盖地面覆盖地面覆盖地面覆盖淋淋淋淋溶溶溶溶层层层层淀淀淀淀积积积积层层层层母母母母质质质质层层层层常用符号常用符号常用符号常用符号层次名称层次名称层次名称层次名称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淋溶层过渡层过渡层淀积层淀积层过渡层过渡层母质层母质层母岩层母岩层 含义含义含义含义堆积枯枝落叶堆积枯枝落叶与矿质颗粒结合暗色土层与矿质颗粒结合暗色土层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物质淋失,颜色较浅A层向层向B层过渡层过渡淋移物质在此层淀积淋移物质在此层淀积B层向层向C层过渡层过渡保持母质特性保持母质特性未风化的岩石未风化的岩石凋落物层凋落物层O淋溶层淋溶层A淀积层淀积层B母质层母质层C母岩层母岩层R国际代号国际代号传统代号传统代号自然土壤的土体构型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30cm10cm50cm50-100cm养分多,疏松多孔,根系多,养分多,疏松多孔,根系多,养分多,疏松多孔,根系多,养分多,疏松多孔,根系多,生物多,为农业主要层次。生物多,为农业主要层次。生物多,为农业主要层次。生物多,为农业主要层次。紧实板结,透水通气差,阻力紧实板结,透水通气差,阻力紧实板结,透水通气差,阻力紧实板结,透水通气差,阻力大,需要深耕打破。大,需要深耕打破。大,需要深耕打破。大,需要深耕打破。养分较少,肥力低,对水温调养分较少,肥力低,对水温调养分较少,肥力低,对水温调养分较少,肥力低,对水温调节有些作用。节有些作用。节有些作用。节有些作用。养分较少,肥力低,对大时间养分较少,肥力低,对大时间养分较少,肥力低,对大时间养分较少,肥力低,对大时间段的水温调节有作用。段的水温调节有作用。段的水温调节有作用。段的水温调节有作用。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共六个因素:共六个因素:五大自然因素五大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时间。一个人为因素一个人为因素(一)、母质因素(一)、母质因素 母质是土壤的母体,它是矿物岩石风化碎屑堆积体母质是土壤的母体,它是矿物岩石风化碎屑堆积体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 1土体的基本材料,是骨架。土体的基本材料,是骨架。2 2影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3 3直接影响土体构型直接影响土体构型。4 4成土过程的速度及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速度及土壤类型。(二)、气候因素(二)、气候因素1温度因素(热条件)温度因素(热条件)随温度增高,母质与土壤层次加厚。随温度增高,母质与土壤层次加厚。随着温度升高,土壤颜色由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颜色由灰红红。2湿度因素(水条件)湿度因素(水条件)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风化程度及迁移状况。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风化程度及迁移状况。湿度常用干燥度表示:湿度常用干燥度表示:干燥度年可能蒸发量干燥度年可能蒸发量干燥度年可能蒸发量干燥度年可能蒸发量 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量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见下表):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见下表):气候大区气候大区干燥度干燥度自然景自然景观观湿湿润润1.016.016.0荒漠荒漠中国温度带中国温度带 温度带温度带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无霜期无霜期范围范围农业农业热带热带8000-9500全年全年台、粤、滇南部台、粤、滇南部一年三熟一年三熟亚热带亚热带4500-80008-12个月个月秦岭淮河南大部秦岭淮河南大部三或二熟三或二熟暖温带暖温带3400-45005-8个月个月秦岭淮河以北长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大部以南大部二熟或二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三熟中温带中温带1600-34004-7个月个月长城以北、准噶尔长城以北、准噶尔盆地盆地一熟一熟寒温带寒温带16003个月个月黑北部,内东北部黑北部,内东北部一熟一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气候气候大部大部20000-7个月个月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一熟一熟我国的气温分布:(三)生物(三)生物v是影响土壤形成的最活跃的因素。母质中出现是影响土壤形成的最活跃的因素。母质中出现了生物,才开始成土过程。了生物,才开始成土过程。v其作用:形成腐殖质层、使土壤具备肥力特性、其作用:形成腐殖质层、使土壤具备肥力特性、推动土壤形成和演化推动土壤形成和演化不同不同生物在成土中的主要特点生物在成土中的主要特点q针叶林:针叶林:残落物含单宁、树脂较多,在真菌的分残落物含单宁、树脂较多,在真菌的分解下,产生多种酸性较强的物质;盐分迁移强,解下,产生多种酸性较强的物质;盐分迁移强,土壤亚表层变为灰白色。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土壤亚表层变为灰白色。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矿质养分贫缺。矿质养分贫缺。q阔叶林:阔叶林:钙、镁等灰分元素较丰富,有机酸少,钙、镁等灰分元素较丰富,有机酸少,酸性弱至中性。酸性弱至中性。q草甸植物:草甸植物:有机质多。有机质多。q草原草本植物:草原草本植物:有机质含量少,矿质营养丰富。有机质含量少,矿质营养丰富。草甸草甸草原草原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q(1)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分;q(2)合成腐殖质;)合成腐殖质;q(3)固氮微生物能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素;)固氮微生物能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素;q(4)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动物动物 q土壤动物遗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动物遗体增加土壤有机质q分解有机物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分解有机物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q改变土壤物理性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五、时间(年龄)因素五、时间(年龄)因素绝对年龄: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从开始发育至今今所经历的时间。是指该土壤从开始发育至今今所经历的时间。相对年龄:相对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四)地形(四)地形主要是间接作用主要是间接作用1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2对热量的再分配对热量的再分配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坡向、坡度3对母质的再分配对母质的再分配 山地上部、山坡、山麓、山前平原、冲积平原、山地上部、山坡、山麓、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母质不同滨海平原母质不同4.影响土壤形成:土链影响土壤形成:土链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剖面特征不同剖面特征不同1 12 23 35 5排水良好排水良好排水适中排水适中排水不良排水不良排水较差排水较差排水很差排水很差河流河流间歇饱和层间歇饱和层永久饱和层永久饱和层4 4地形对母质分布和性质的影响残残积积母母质质坡坡积积母母质质洪洪积积母母质质河河积积母母质质湖湖积积母母质质海积海积母质母质通气性通气性磨圆度磨圆度分选性分选性肥力肥力厚度厚度颗粒大小颗粒大小强强弱弱小小大大差差好好高高低低薄薄厚厚大大小小(五)时间(五)时间一般土壤经历母质、年轻土成、熟土壤、老年土壤一般土壤经历母质、年轻土成、熟土壤、老年土壤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分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分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绝对年龄:绝对年龄:新鲜风化层开始到今的时间新鲜风化层开始到今的时间相对年龄: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程度。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程度。CCEBCBCAAA (六)人类因素(六)人类因素 1 1 1 1、人类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改造土壤。人类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改造土壤。人类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改造土壤。人类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改造土壤。2 2 2 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差别。3 3 3 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四、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四、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 q(一)基本的成土作用(一)基本的成土作用q物理作用:物理作用:团聚、迁移、富集、侵蚀、堆积、冻融、团聚、迁移、富集、侵蚀、堆积、冻融、干湿交替、膨胀、收缩、剥落干湿交替、膨胀、收缩、剥落q化学作用:化学作用:水化、水解、溶解、黏粒矿物形成、氧水化、水解、溶解、黏粒矿物形成、氧化还原、合成分解化还原、合成分解q生物作用:生物作用:物质转化、有机质合成、硝化、固氮物质转化、有机质合成、硝化、固氮普遍存在的作用:普遍存在的作用:l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l原生矿物风化与黏土矿物的形成原生矿物风化与黏土矿物的形成l物质迁移物质迁移(二)主要成土过程(二)主要成土过程qq原始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qq有机质积聚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qq粘化过程粘化过程粘化过程粘化过程qq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与脱钙过程qq盐化与脱盐过程盐化与脱盐过程盐化与脱盐过程盐化与脱盐过程qq碱化与脱碱过程碱化与脱碱过程碱化与脱碱过程碱化与脱碱过程qq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qq白浆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白浆化过程qq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qq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qq熟化过程熟化过程熟化过程熟化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qq从岩石露出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从岩石露出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从岩石露出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从岩石露出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2.有机质积聚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q在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在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3.粘化过程粘化过程 矿质土粒由粗变细,形成黏粒,以及黏粒在矿质土粒由粗变细,形成黏粒,以及黏粒在土层中聚积的过程。土层中聚积的过程。4.4.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与脱钙过程 钙积过程钙积过程钙积过程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积累的过程。积累的过程。积累的过程。粉末、假菌丝体、结核、层状粉末、假菌丝体、结核、层状粉末、假菌丝体、结核、层状粉末、假菌丝体、结核、层状 脱钙过程脱钙过程脱钙过程脱钙过程是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是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是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是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壤中的碳酸钙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壤中的碳酸钙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壤中的碳酸钙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5.盐化、脱盐过程盐化、脱盐过程q盐化过程盐化过程盐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是指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是指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是指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q脱盐过程:脱盐过程:脱盐过程:脱盐过程: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体的过程。土体的过程。土体的过程。土体的过程。6.6.碱化与脱碱过程碱化与脱碱过程qq碱化过程碱化过程碱化过程碱化过程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是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进入土壤的过程。进入土壤的过程。进入土壤的过程。进入土壤的过程。solonizationsolonizationsolonizationsolonizationqq碱化过程的结果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碱化过程的结果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碱化过程的结果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碱化过程的结果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应,应,应,pH9.0pH9.0,土壤的物理性质极差,土壤的物理性质极差,土壤的物理性质极差,土壤的物理性质极差,作物生长困难,但含盐量一般不高。作物生长困难,但含盐量一般不高。作物生长困难,但含盐量一般不高。作物生长困难,但含盐量一般不高。qq脱碱过程脱碱过程脱碱过程脱碱过程是指土壤钠离子及易溶性盐是指土壤钠离子及易溶性盐是指土壤钠离子及易溶性盐是指土壤钠离子及易溶性盐类减少的过程。类减少的过程。类减少的过程。类减少的过程。7.7.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硅酸盐类矿物强烈淋失,而铁、铝硅酸盐类矿物强烈淋失,而铁、铝在土层中相对富积在土层中相对富积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的过程。氧化铁经释放、沉淀、脱水氧化铁经释放、沉淀、脱水形成褐铁矿包膜或结核,使土壤形成褐铁矿包膜或结核,使土壤呈红色。呈红色。8.白浆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白浆化过程是还原条件下黏粒和铁白浆化过程是还原条件下黏粒和铁白浆化过程是还原条件下黏粒和铁白浆化过程是还原条件下黏粒和铁锰被还原淋溶的过程。锰被还原淋溶的过程。锰被还原淋溶的过程。锰被还原淋溶的过程。有机质是强还原剂。盐基、铁锰严有机质是强还原剂。盐基、铁锰严有机质是强还原剂。盐基、铁锰严有机质是强还原剂。盐基、铁锰严重淋失。重淋失。重淋失。重淋失。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下出现浅色、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下出现浅色、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下出现浅色、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下出现浅色、粉砂粒含量高,片状结构的白浆粉砂粒含量高,片状结构的白浆粉砂粒含量高,片状结构的白浆粉砂粒含量高,片状结构的白浆层,白浆层下为深厚,黏粒含量层,白浆层下为深厚,黏粒含量层,白浆层下为深厚,黏粒含量层,白浆层下为深厚,黏粒含量高,铁锰富集,核状结构的淀积高,铁锰富集,核状结构的淀积高,铁锰富集,核状结构的淀积高,铁锰富集,核状结构的淀积层。层。层。层。9.灰化、灰化、隐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和漂灰化过程q是在寒带、寒温带湿润针叶林是在寒带、寒温带湿润针叶林是在寒带、寒温带湿润针叶林是在寒带、寒温带湿润针叶林下发生的钙镁铁锰发生强烈酸性淋溶、下发生的钙镁铁锰发生强烈酸性淋溶、下发生的钙镁铁锰发生强烈酸性淋溶、下发生的钙镁铁锰发生强烈酸性淋溶、硅酸富集、形成灰白层的成土过程。硅酸富集、形成灰白层的成土过程。硅酸富集、形成灰白层的成土过程。硅酸富集、形成灰白层的成土过程。1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qq潜育化:潜育化:潜育化:潜育化:土壤长期浸渍成还原性质,土层呈青灰、灰兰土壤长期浸渍成还原性质,土层呈青灰、灰兰土壤长期浸渍成还原性质,土层呈青灰、灰兰土壤长期浸渍成还原性质,土层呈青灰、灰兰色的过程。色的过程。色的过程。色的过程。qq潴育化潴育化潴育化潴育化:土壤周期性积水,成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出现:土壤周期性积水,成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出现:土壤周期性积水,成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出现:土壤周期性积水,成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11.11.熟化过程熟化过程q土壤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定向培育土壤、肥力增加提高的过定向培育土壤、肥力增加提高的过定向培育土壤、肥力增加提高的过定向培育土壤、肥力增加提高的过程。程。程。程。第二节土壤分类第二节土壤分类 q一、土壤分类的概念一、土壤分类的概念q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q三、土壤系统分类三、土壤系统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一、土壤分类的概念(一)土壤分类的概念(一)土壤分类的概念土壤分类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按照一定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按照一定系统原则、指标体系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系统原则、指标体系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过程。类过程。q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土壤诊断层及诊断特性为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土壤诊断层及诊断特性为主要依据)主要依据)q联合国土壤图例单元(联合国土壤图例单元(FAO/UnesscoFAO/Unessco)q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IRB).另外:另外:q前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土壤成土条件为主依苏联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土壤成土条件为主依据)据)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分类制为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分类制为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q(一)分类原则(一)分类原则1.1.发发生生学学原原则则土土壤壤分分类类要要以以成成土土条条件件、成成土土过过程程和土壤属性为依据。土壤属性是最终的依据。和土壤属性为依据。土壤属性是最终的依据。2.2.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土壤分类应把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纳入统一分类系统。土壤分类应把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纳入统一分类系统。3.3.辩证地运用土壤地带性学说辩证地运用土壤地带性学说以土壤属性为基础,参考地带性规律。以土壤属性为基础,参考地带性规律。(二)形成与发展(二)形成与发展q2020世纪末叶,借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拟定了世纪末叶,借鉴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拟定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q我国我国我国我国1958195819581958年第一次土壤普查;年第一次土壤普查;年第一次土壤普查;年第一次土壤普查;q1978197819781978年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年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年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年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汇总过程中,查资料汇总过程中,至至至至1992199219921992年确定了年确定了年确定了年确定了中国土壤分中国土壤分中国土壤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类系统类系统类系统(第(第(第(第223-229223-229223-229223-229页)页)页)页)q12121212土纲,土纲,土纲,土纲,28282828亚纲,亚纲,亚纲,亚纲,61616161土类,土类,土类,土类,233233233233亚类亚类亚类亚类v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七级分类制,其中七级分类制,其中土类土类和和土种土种作为基本分类单元。作为基本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纲、亚纲、土类土类、亚类、土属、亚类、土属、土种土种、变种、变种高级分类单元高级分类单元基层分类基层基层分类基层(三)命名(三)命名q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q土纲、亚纲为一段,以土纲为基本词根,加前缀构成亚纲,土纲、亚纲为一段,以土纲为基本词根,加前缀构成亚纲,例如例如湿热湿热铁铝土。铁铝土。q土类和亚类为一段,以土类为基本词根,前面加形容词或副土类和亚类为一段,以土类为基本词根,前面加形容词或副词构成亚类,如词构成亚类,如白浆化白浆化棕壤。棕壤。q土属与土类、亚类连用成一段,如土属与土类、亚类连用成一段,如氯化物滨海盐土。氯化物滨海盐土。q土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成一段,如土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成一段,如粘壤质厚层粘壤质厚层 黄土性黄土性 草甸草甸 黑土黑土 土种土种 土属土属 亚类亚类 土类土类三、土壤系统分类三、土壤系统分类qq十九世纪十九世纪十九世纪十九世纪5050年代美国年代美国年代美国年代美国G.D.SmithG.D.Smith进行定量化土壤分类研究,进行定量化土壤分类研究,进行定量化土壤分类研究,进行定量化土壤分类研究,19601960年推出。年推出。年推出。年推出。qq19751975年正式出版了年正式出版了年正式出版了年正式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土壤系统分类(土壤系统分类(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Soil Taxonomy)。qq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在发生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土壤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在发生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土壤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在发生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土壤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在发生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土壤发生学土层和土壤特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依据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依据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依据性给予了定量化,建立了一系列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依据土壤属性土壤属性土壤属性土壤属性归纳土壤类型。归纳土壤类型。归纳土壤类型。归纳土壤类型。(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q诊断层诊断层诊断层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q诊断表层诊断表层诊断表层诊断表层:A+ABA+ABq诊断表下层诊断表下层诊断表下层诊断表下层:B B或或或或E Eq诊断特性:诊断特性:诊断特性:诊断特性:用于分类目的的,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用于分类目的的,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用于分类目的的,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用于分类目的的,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则称为诊断特性。cambic cambic argillic argillic oxicoxic过渡层过渡层过渡层过渡层 粘化层粘化层粘化层粘化层 氧化层氧化层氧化层氧化层ClayClay film film灰化淀积层灰化淀积层灰化淀积层灰化淀积层 漂白层漂白层漂白层漂白层fragipan fragipan 脆磐脆磐脆磐脆磐 duripan duripan 硬磐硬磐硬磐硬磐 placic placic 薄铁磐薄铁磐薄铁磐薄铁磐 (粘粒胶结粘粒胶结粘粒胶结粘粒胶结)(Si(Si 胶结胶结胶结胶结 )(氧化铁胶结氧化铁胶结氧化铁胶结氧化铁胶结)Calcic gypsic natricCalcic gypsic natric horizon horizon(二)系统分类的结构(二)系统分类的结构q由上而下分为六级。由上而下分为六级。vsoil order土纲土纲vSuborder亚纲亚纲vGreat group 大土类大土类vSubgroup 亚类亚类vFamilies 土族土族vSeries 土系土系世界气候世界气候Global Soil Regions淋溶土淋溶土火山灰土火山灰土干旱土干旱土新成土新成土冻土冻土有机土有机土始成土始成土软土软土氧化土氧化土灰土灰土老成土老成土变形土变形土岩石岩石沙漠沙漠冰盖冰盖冻土冻土冻土冻土氧化土氧化土老成土老成土淋溶土淋溶土新成土新成土软软土土(四)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四)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qq该分类系统,共把全国分为该分类系统,共把全国分为该分类系统,共把全国分为该分类系统,共把全国分为1414个土纲、个土纲、个土纲、个土纲、3939个亚纲、个亚纲、个亚纲、个亚纲、141141个土个土个土个土类和类和类和类和595595个亚类。个亚类。个亚类。个亚类。qq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的连续命名法,在此基础上加颗粒大小级别、矿物组成、土壤连续命名法,在此基础上加颗粒大小级别、矿物组成、土壤连续命名法,在此基础上加颗粒大小级别、矿物组成、土壤连续命名法,在此基础上加颗粒大小级别、矿物组成、土壤温度状况等,构成土族名称,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温度状况等,构成土族名称,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温度状况等,构成土族名称,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温度状况等,构成土族名称,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独命名。独命名。独命名。独命名。例如:例如:例如:例如:富铁土(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粘化湿润富铁富铁土(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粘化湿润富铁富铁土(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粘化湿润富铁富铁土(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粘化湿润富铁土(土类),表蚀粘化湿润富铁土(亚类)土(土类),表蚀粘化湿润富铁土(亚类)土(土类),表蚀粘化湿润富铁土(亚类)土(土类),表蚀粘化湿润富铁土(亚类)1、命名、命名发生学命名发生学命名 系统分类名称系统分类名称灰化土灰化土 漂白冷凉淋溶土漂白冷凉淋溶土暗棕壤暗棕壤 冷凉湿润雏形土冷凉湿润雏形土棕壤棕壤 简育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黄棕壤黄棕壤 铁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黄壤黄壤 铁质常湿淋溶土铁质常湿淋溶土红壤红壤 富铝湿润富铁土富铝湿润富铁土砖红壤砖红壤 暗红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 褐土褐土 简育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淋溶土2.特点特点q(1 1)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定量化定量化定量化定量化);也便于土;也便于土;也便于土;也便于土壤分类的自动检索。壤分类的自动检索。壤分类的自动检索。壤分类的自动检索。q(2 2)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q(3 3)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充分注意我国的特色。中国中国 美国美国 联合国土壤图图例单元联合国土壤图图例单元 中国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人为人为人为土人为土水稻土水稻土 、灌淤土、嵝土(人为土)、灌淤土、嵝土(人为土)有机有机有机有机有机土有机土泥炭土(水成土)泥炭土(水成土)火灰火灰火灰火灰火山灰土火山灰土火山灰土(初育土)火山灰土(初育土)干旱干旱干旱干旱钙积土、石膏土钙积土、石膏土干旱土、漠土、高山漠土、钙成土干旱土、漠土、高山漠土、钙成土盐碱盐碱盐土、碱土盐土、碱土盐碱土盐碱土新成新成新成新成冲积土、薄层土冲积土、薄层土初育土初育土雏形雏形始成始成雏形土雏形土草甸土、潮土(半水成土)草甸土、潮土(半水成土)潜育潜育始成始成潜育土潜育土沼泽土(水成土)沼泽土(水成土)均腐均腐软土软土黑钙土、黑土、栗钙土黑钙土、黑土、栗钙土黑垆土、黑钙土、黑土、灰褐土、草黑垆土、黑钙土、黑土、灰褐土、草毡土、黑毡土、黑色石灰土等毡土、黑毡土、黑色石灰土等灰土灰土灰土灰土灰壤灰壤漂灰土漂灰土铁铝铁铝氧化氧化铁铝土铁铝土砖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赤红壤富铁富铁老成老成低活性强酸土、聚铁网纹土、低活性强酸土、聚铁网纹土、低活性淋溶土低活性淋溶土红壤、黄壤、燥红土、红色石灰土红壤、黄壤、燥红土、红色石灰土淋溶淋溶老成、老成、淋溶淋溶高活性强酸土、高活性淋溶高活性强酸土、高活性淋溶土、灰化淋溶土土、灰化淋溶土淋溶土、半淋溶土淋溶土、半淋溶土变性变性变性变性变性土变性土砂姜黑土砂姜黑土一一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与分布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土壤分布规律(一)水平地带性(一)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经度平行呈带状分布。经度地带性:与经度平行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我国的土壤水平分布规律我国的土壤水平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漂灰土)漂灰土)漂灰土)暗棕壤暗棕壤暗棕壤暗棕壤 棕棕棕棕 壤壤壤壤 黄棕壤黄棕壤黄棕壤黄棕壤 赤红壤赤红壤赤红壤赤红壤 砖红壤砖红壤砖红壤砖红壤 红壤红壤红壤红壤、黄壤黄壤黄壤黄壤黑钙土黑钙土黑钙土黑钙土栗钙土栗钙土栗钙土栗钙土棕钙土棕钙土棕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钙土灰钙土灰钙土灰漠土灰漠土灰漠土灰漠土棕漠土棕漠土棕漠土棕漠土我国的土壤水平分布规律我国的土壤水平分布规律中国东部纬度地带性土壤中国东部纬度地带性土壤位置位置 气候带气候带 土壤土壤 林带林带大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北部 寒温带寒温带 灰化灰化 棕色针叶林棕色针叶林大小兴安岭大小兴安岭 中温带中温带 暗棕壤暗棕壤 针阔叶林针阔叶林辽宁、长白山南辽宁、长白山南山东半岛山东半岛 暖温带暖温带 棕壤棕壤 落叶阔叶落叶阔叶秦岭淮河长江秦岭淮河长江 北亚热带北亚热带 黄棕壤黄棕壤 长绿阔叶长绿阔叶五岭雷州北部五岭雷州北部、云南南部、云南南部 南亚热带南亚热带 赤红壤赤红壤 季雨林季雨林 雷州、台湾、雷州、台湾、海南海南 热带热带 砖红壤砖红壤 雨林雨林(二)垂直地带性(二)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分布的规律性。褐土褐土(潮潮)棕壤潮褐土棕壤潮褐土酸性棕壤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白浆化棕壤棕壤性土棕壤性土多腐殖质棕壤性土多腐殖质棕壤性土酸性棕壤酸性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 (三)土壤分布的区域规律三)土壤分布的区域规律土壤分布的区域性土壤分布的区域性:由于地形、地质、: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显现出土壤分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显现出土壤分布的区域条件。布的区域条件。例如例如 :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业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