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23204191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L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L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南方农机装备产业园京源三路道路建设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19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湖北省京山县中国南方农机装备产业园启动区内,起点位于北辅路,向北止于农耕大道;道路标准红线宽30米,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型干道,道路南北走向。1.2 工程规模、建设范围 本项目线路总长468.51米,本次设计起点坐标X=3432401.79,Y=420721.86;终点坐标X=3432782.02,Y=420995.58,本次设计总长为468.51m。本次设计挖方6672.18m3,填方21710.7m3。1.3 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交通工程等工作。第二章 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1)业主下达的设计任务书;(2)道路所在地区1:1000地形图;(3)中国南方农机装备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2 采用的规范标准2.2.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2.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2.2.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2.4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2.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2.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7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2.8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2.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2.2.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3 施工图设计文件体系 按设计专业分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综合管线工程、景观工程、下穿铁路工程。本阶段施工图设计不含桥梁工程、景观工程、下穿铁路工程。为便于施工。本项目沿线的桥梁专项设计,由业主另行委托设计单位单独设计。建议业主尽快落实设计单位,尽早完善本项目的设计,以利于项目推进。第三章 道路工程3.1 道路设计原则3.1.1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保证道路实现其城市功能。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3.1.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优化道路横断布置,尽可能增大城市道路绿化率,突出山水园林城市景观特色,树立园区品牌形象。3.1.3 与城市交通、市政规划管理及相关市政工程管线单位充分交换意见,力争各部门协调一致,统筹安排。3.1.4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和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确保设计水平一流。3.1.5道路设计方案构思:在设计中,遵循景、路结合;以人为本;高标准、高起点、基础设施适当超前;长期、短期相结合。第一、道路纵坡的控制;在保证线型流畅情况下,力求土石方平衡,且总量较小。第二、路幅的合理分配第三、相交道路节点处理。3.2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度:30m最大纵坡: imax=1.37%最小纵坡: imin=1.03%停车视距:40m汽车荷载等级:城-A,人群荷载3.5KN/m2桥隧净空高度:4.5m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为20年地震设防标准: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构造设防)。3.3横断面设计3.3.1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a、横断面设计在规划红线内进行,在确定横断面形式时与规划部门协商。b、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工程管理结合。3.3.2路幅分配京源三路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分为30m。30m标准路幅分配为:B=7.0m(人行道)+8.0m(机动车道)+8.0(机动车道)+7.0m(人行道)3.4道路横坡设计本项目一般路段车行道采用2.0%向外路拱横坡,人行道采用2.0%向内路拱横坡,车行道路拱采用抛物线线形路拱。3.5 平面设计根据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走向定线,全线原则上不设超高,道路沿线无平曲线。3.6 纵断面设计3.6.1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参照农机产业园规划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与相交道路的衔接关系,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3)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4)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5)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3.6.2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全线长468.51m,起点接农耕大道,标高为84.0m,终点止于北辅路,标高为81.50m,全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0.65%,最小纵坡为0.23%,最大坡长为340.0m,最短坡长为128.51m。3.7道路交叉根据沿线路网规划设计,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项目与所有道路均为平交。3.8 路基设计(1)路基内的树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在路基填筑前,须先清除30cm厚的表层土。(2)道路经过需要填埋的河道、水塘等的时候,路基施工须挖尽淤泥后,然后分层回填至路基顶面。(3)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夯实。(4)路基压实首先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击实标准。3.8.1 填方边坡填方边坡坡率采用为1: 1.5。3.8.2 挖方边坡挖方边坡为土质边坡时坡率采用为1:1,为岩石边坡时坡率为1:0.75。3.8.3 路基填筑路基的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路基填筑前应做好平整场地工作,先挖除地表杂填土、腐植土、耕植土、植被等;路基填筑应分层均匀碾压,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的强度、粒径及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具体要求如下表,确保土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6Mpa。遇到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包括纵断面方向)时应挖台阶再分层压实,台阶宽度为一般为2m,台阶底应有2%向内倾斜的坡度。路基填挖衔接处必须采取超挖回填的措施,进行压实。路基填料强度、粒径及压实度表项目名称路槽底面下深度(cm)填料性质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料最小强度(CBR)()重型压实度()固体体积率()填方路基上路床0301089585下路床30801059585上路堤801501549383下路堤150以下1539281零填及路堑路床03010895注:本项目所要求的压实度,均为重型击实标准;表中压实度为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当路基填料CBR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改良处理,直到达到路基填料的强度要求,方可填筑。3.8.4 零填零挖路基对于零填零挖路基的处理,由于土质成分含水量较大,直接碾压压实度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换填碎石土再碾压,换填或碾压厚度为路床以下80cm。3.8.5 路基防护3.8.5.1挖方边坡全线挖方边坡的坡率与防护型式除参照岩土类别、物理力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外,还需结合路侧场坪、行车安全、景观绿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3.8.5.2填方边坡本项目填方高度均小于8m,且周边均为建设用地,不予防护。3.9 路面设计3.9.1路面结构车行道路面结构本次设计采用沥青路面,面层为采用普通沥青混凝土,具有行车舒适、耐磨、吸尘,路面划线黑白分明,与环境协调较好的优点。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沥青路面)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年限:15年设计交通等级:中型车行道结构组合设计如下:总厚度71cm上面层:4cm厚沥青砼AC-13型下面层:6cm厚沥青砼AC-20C型封 层:1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基 层:18cm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底基层:17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垫 层:25cm石屑垫层人行道路面结构为:10厘米厚C15混凝土垫层基础,3厘米厚1:3水泥砂浆安砌60厘米30厘米3厘米花岗岩面层并按5米间距留1.4米1. 4米方形树池。3.10 道路附属设施3.10.1 路缘石、路边石路缘石采用大理石。大理石表面不得有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3.10.2人行道砖人行道采用花岗岩面砖,规格为60303cm,表面不得有脱皮、裂缝等现象,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人行道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c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3.10.3 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在人行道全线,以及公交车站、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盲道宽0.6m,单面坡缘石坡道宽同人行横道线宽度。3.10.4 道路标志、标线道路标志、标线能更好地反映道路形象,设计考虑实施先进的道路标志、标线,以保证道路安全、高效的使用。3.10.5 绿化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3.11土方总量本次设计道路总挖方6672.18立方米,总填方21710.7立方米。本项目内土方由片区统一考虑。第四章 施工要点4.1 路基4.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击实标准)如下表: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0-809580-1509315092零填及路堑路床0-8095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路堑路床”一栏的要求。 路床平整度:15mm 中线高程:+10mm, 15mm 中线偏位: 50mm 横坡: 0.3%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石质路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得小于40Mpa。分 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土质路基36Mpa322.9294.54.1.2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 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4.1.3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与底基层同样材料。边坡开挖应采取信息法施工,跳槽开挖。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4.1.4填方路基(1) 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项 目 分 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8543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30-80510天然土石混合材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超过部分应打碎。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上表要求。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纵坡大于12%、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3)填筑 填方边坡上部8m为1:1.5,8m16m为第二级,16m以下每10m为一级边坡,第二级坡比为1:1.75,第三级以下边坡均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马道。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 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 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处理方式详见排水设计图。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4.2 底基层、基层4.2.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0。(1) 质量标准压实度: 97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5mm,-15mm横坡度:0.3%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2.5Mpa弯沉值: 97.8(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 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初凝时间在4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小于28小于931.5931001975909.550704.7529502.3615350.66200.07505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4.2.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不大于8mm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8mm 中线高程:+5,-10mm横坡度:0.3%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4MPa 上基层弯沉值:23( 0.01mm),下基层弯沉值:39.7( 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6.0%,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1968869.5 38584.75 22322.36 16280.6 8150.0750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CTJ034-2000)4.2.3 施工技术要求4.2.3.1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配料要准确。4.2.3.2摊铺作业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时要有专人检查质量。保证基层成型后的路拱与路基的路拱一致。4.2.3.3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0cm,用1820吨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 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辙为止。4.2.3.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碾压作业要保证在最佳含水量时开始碾压,并严格控制压实质量,保证基层的压实度。4.2.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基层施工结束,即开始养生,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4.2.3.6养生结束,即可按照有关设计文件和验收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在强度达不到规范和设计文件质量要求的地方,应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措施,杜绝质量隐患。在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4.2.4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4.2.4.1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材料(1)乳化沥青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 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0.1T 0652贮存稳定性 (5d)不大于5T 0655粘度 C25,3(秒)1060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5T 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 25 45150T 0604延 度15 cm不小于40T 06054.2.4.2 性能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 术 指 标要 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 浸水1h800g/m2T 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 0755稠 度23cmT 07514.2.4.2 施工技术要求稀浆封层应使用乳化沥青,且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4.3 面层面层设计为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4.3.1 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4.3.1.1质量标准压实度: 路面为98%平整度:不大于1.2mm,IRI不大于2.0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上层厚-10% 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 宽度:20mm 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55mm横向力系数SFC60:不小于54弯沉值:18.7( 0.01mm)4.3.1.2 面层材料材料要求a.沥青材料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的沥青采用70号,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要求。b.粗集料.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以方孔筛为准。其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规格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1913.29.54.75-S101009010001505-.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2“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 标要求石料压碎值 (%)28洛杉矶磨耗损失 (%)30表观相对密度 2.50吸水率 (%)3.0坚固性(%)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mm其中粒径小于9.5mm1815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软石含量(%)5c.细集料细集料采用机制砂及石屑,其规格应分别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3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的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方孔筛(mm)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规格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要求表观密度2.50坚固性(0.3mm部分)(%)12含泥量(小于0.075mm含量) (%)3砂当量()60亚甲蓝值(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s)30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10.1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项目单位要求表观密度t/m32.50含水量%1粒度范围0.6mm%1000.15mm%901000.075mm%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纪录.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采用粗型(C型),关键性筛孔4.75mm的通过率小于45。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选择AC-13矿料级配, AC-13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3.2-2。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施工前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经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3.3-1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要求,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4.4、 路面的施工 路面施工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等规范,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规定。1、 路面基层施工前路基质量检查 基层铺筑前,应对路基的高程、中线、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等外形进行全面检查,使路基能满足设计的要求。主要进行以下项目检验:路基沉降检查:路基施工完成后,路基沉降速率应小于2mm/月,才可铺筑底基层。碾压检验: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以低档速度(1.51.7km/h),碾压34遍,不得有松散、翻浆、弹簧等现象,检验频度要求全面、随机。路基强度检验:当采用承载板检验时,每100200米至少布置一个测点,每个测点在上、下行车道中至少有三个数据。当采用弯沉检验时,每20米至少4个数据。对于承载板检验数据或实测弯沉值不能满足E0值要求时,应找出其周围限界,进行局部处理,直到满足要求。如果采用弯沉检验,建议作一定处理的承载板与弯沉的对比检验。平整度检验:应每50米一处以上,质量标准应在2cm以内。2、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 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应有覆盖,防止雨淋。水泥稳定碎石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摊铺。底基层、基层铺筑完成后,必须进行养生和交通管制。施工中注意上、下两层之间应连续施工,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确保基层、底基层粘结紧密。3、 沥青防水层的施工 基层养生完毕后即可进行沥青防水层的施工,在路面边部处,防水层应达到基层边角处。浇洒防水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沥青采用普通乳化沥青,防水层沥青采用热喷洒布,沥青洒布完后立即撒布粒径35mm的碎石,用量为58m3/1000m2。碎石及结合料的洒(撒)布应采用专用的洒(撒)布车进行施工。4、沥青面层的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沥青路面施工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确保安全,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护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施工采用的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逐盘采集在拌和过程中由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5、下面层的施工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及接缝等技术要求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第5.4、5.5、5.6、5.7、5.8节的规定执行。 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对于桥梁、明通道、明涵洞的砼铺装及搭板上的水泥混凝土应凿毛并清洁后浇洒粘层沥青后,再铺筑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 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JTGF40-2004)表5.2.2-1的规定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5.2.2-2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6、 中面层的施工 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等施工作业应采用机械化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铺筑100m200m试验路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并据此制订完善的施工工艺和判断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JTG F40-2004)表5.2.2-1选择。(1)施工准备 集料(a)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对不同料场、批次的材料应进行筛析验收。 (b)集料应堆放于清洁、干燥、地基稳定、排水良好、有硬质铺面的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开堆放。(c)集料宜采取分层堆放的方法,在整个堆料区逐层向上堆放,以防止集料离析。 结合料(a)沥青宜贮存在可加热与保温的贮藏罐中,根据不同沥青类型和等级采用不同的贮存温度,使用前应加热到适宜的加工温度。(b)沥青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宜随配随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c)对购置的成品沥青,在使用前应按表7.6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工作。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其下层的质量,按规定喷洒粘层油。 喷洒粘层油时,宜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宜与路表面形成约30角,并有适当高度,以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或粘层油形成重叠。(2)沥青混合料生产 生产沥青混合料时,应按该类沥青所要求的工艺条件和生产方法进行。当需要改变生产条件或生产方法时,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它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当由于贮存而引起结合料老化、滴漏、混合料降温过多、粗细集料颗粒离析以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应予废弃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当在拌和厂采用将胶乳直接喷入拌和机的方法生产沥青混合料时,胶乳喷射量应准确计量,胶乳供给系统的工作压力宜为0.2MPa0.4MPa,同时应经常检查胶乳的乳化状况,已破乳的胶乳不得使用。 (3)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自卸车辆运输,车辆的数量应与摊铺机的数量、摊铺能力、运输距离相适应,在摊铺机前应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供料车流。 为便于卸料,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车厢底板和侧板应抹一层隔离剂,并排除可见游离余液。使用油水混合液作隔离剂时,应严格控制油与水的比例,严禁使用纯石油制品。 运料车装料时,应通过前后移动运料车来消除粗细料的离析现象。一车料最少应分三次装载,对于大型运料车,可分多次装载。 雨季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防水的篷布遮盖,防水苫布应覆盖整个运料车。(4)沥青混合料摊铺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透层、粘层、铺筑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对高速公路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相邻两幅之间应有3060c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用于铺筑道路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应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自动找平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b)具有足够数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料车。(c)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d)摊铺机宽度可以调整。 当道路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实际的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由试铺试压确定。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 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不能采用摊铺机铺筑时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 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与气象台(站)的联系,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5)沥青混合料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根据路面宽度、厚度,沥青与混合料类型,混合料温度,气温,拌和、运输、摊铺能力等条件综合确定压路机数量、质量、类型以及压路机的组合、编队等。沥青混合料压实应在摊铺以后紧接着进行,不得等混合料冷却以后碾压。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压实,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沥青混合料路面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但采用静载钢轮压路机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cm。 压路机碾压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压路机本身的能力、压实厚度、在压路机队列中的位置等确定。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可按(JTG F40-2004)中表5.4.3的规定执行。 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路机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协调,厚度较薄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不得振动。沥青路面的压实度98%。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碾压施工时,应根据混合料的温度和降温速率掌握好碾压时间,应在混合料温度降到120前结束碾压作业。 在有超高的路段施工时,应先从低的一边开始碾压,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 当沥青混合料路面由于在碾压过程中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坏,或达不到要求时,应予铲除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6)接缝施工 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成并列梯队方式进行摊铺作业时,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两台摊铺机相距宜为1530m,整平板设置在同一水平。当不得不采用冷接时宜采用平接缝,也可采用自然缝。(a)平接缝:施工时采用挡板或施工后用切割机切齐可形成平接缝。(b)自然缝:在施工中自然形成的缝,若具有较整齐的边时可以不切割直接采用,但应清除松散的混合料,若混合料未受污染可以不涂粘层油。自然缝宜通过试验段试验确定施工方法,并严格控制搭接材料的数量。(c)摊铺前切缝应涂上粘层油;摊铺时,搭接宽度不应大于10cm;新铺层的厚度应通过松铺系数计算获得。(d)当摊铺搭接宽度合适时,可将搭接部分新摊铺的热混合料回推,在缝边形成一小的凸脊形。如果搭接材料过多,则应直接用平头铲沿缝边刮齐,刮掉的多余混合料应废弃,不得抛撒于尚未压实的热混合料上。 横向缝 (a)沥青混合料路面铺筑期间,当需要暂停施工时,中、下面层可采用平接或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b)接续摊铺前应先用直尺检查接缝处已压实的路面,如果不平整、厚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切除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c) 横向缝接续施工前应涂刷粘层油井用熨平板预热。(d)重新开始摊铺前,应在摊铺机的整平板下放置起始垫板;垫板的厚度应等于混合料松铺厚度与已压实路面厚度之差,其长度应超过整平板的前后边距。 (e)横向接缝处摊铺混合料后应先清缝,然后检查新摊铺的混合料松铺厚度是否合适。清缝时不得向新铺混合料方向过分推刮。 (f)横向接缝碾压时宜按垂直车道方向沿接缝进行,并应在路面纵向边处放置支承木板,其长度应足够压路机驶离碾压区。如果因为施工现场限制或相邻车道不能中断交通时,也可沿纵向碾压,但应在摊铺机驶离接缝后尽快进行,且不得在接缝处转向。(7) 开放交通及其他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7、表面层施工面层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除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a)各种矿料应分散堆放,不应混杂。矿粉、掺加剂不得受潮,须设置防雨顶棚储存。(b)纤维类掺加剂必须有可靠的掺加设备,该设备应计量正确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纤维掺加剂均匀分布在混合料中,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材料添加及搅拌时间顺序如表7.20。在试拌时,视混合料情况拌和时间可相应增、减。面层拌和时间及加料次序加矿料加矿粉 干拌约10s 加沥青加纤维 湿拌约3035s 出料 总生产时间约7080s 拌和时沥青加热温度应掌握在170175;集料加热温度为200左右;矿粉和纤维不加热;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应控制在170185,当混合料温度超过195时,应予废弃。沥青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由于增加拌和时间、投入矿粉时间加长、废弃粉尘的回收等因素的影响,拌和机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在计算拌和能力时应充分考虑,以保证不影响摊铺速度,造成停顿。 拌和时,矿粉投入能力应符合填料数量的要求,为此宜设置适宜的矿粉投加设备或增加投加能力以增加加入量,不准时用回收粉尘。 拌和机热矿料二次筛分用的振动筛孔应根据矿料级配要求选用。 拌和厂拌制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和要求不得使用。 混合料不得在储料仓中长时间储存、过夜。(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为了保证摊铺温度,运输时必须采取加盖棉被、布等切实可行的保温措施。 为了保证连续摊铺,开始摊铺时,现场待卸料车辆不得少于5辆。 在卸料时,运输车辆不得撞击摊铺机,如有可能最好采用间接输送的办法,以保证摊铺出的路面的平整度。(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前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如用水冲,必须晾干后才能进行摊铺作业。 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摊铺机,在摊铺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质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铺筑作业。 进行作业的摊铺机必须具有自动调节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调整到与供料、压实速度相平衡,保证连续不断的均衡的摊铺,中间不致停顿等候。 对于沥青及纤维,混合料摊铺温度宜为160,低于150的温度的混合料禁止使用,混合料温度在卡车卸料到摊铺机上时测量。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合料。沥青的压实系数要比普通沥青混凝土小的多,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的数据来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及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成型沥青的碾压成型应使用钢轮压路机,压路机型号的选择不能仅从吨位上考虑,可按下式计算轮碾参数RF,一般用RF为22左右的压路机为宜。RF=p/(ld2)式中:RF轮碾参数,kpa; p 轮载,kN; l轮长度,m; d 轮直径,m。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摊铺后立即仔细均匀地压实,不得等候。沥青必须使用刚性碾碾压,压路机应以5km/小时的速度进行均匀的碾压。具体碾压工艺应经试验段确定。 压实后,混合料压实度不小于理论密度的95%或马歇尔密度的98%,现场试件的空隙率不大于7%。应采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检测密度。短时间内,取样有困难时,压实度主要利用核子密度仪控制,并根据观察表面是否有明显轮迹及玛蹄脂挤满程度确定。 在要求的混合料摊铺温度下碾压温度越高越好,终压温度应不低于100。 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使轮子保持潮湿,水中掺少量的清洗剂或其他适当的材料。但要防止过量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 静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4轮宽,振动碾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20cm左右。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面层一旦达到足够的密度后,碾压即应停止,过度碾压可能导致沥青玛蹄脂结合料被挤压到路表面,影响构造深度。工作中应密切注意路表情况,防止过度碾压。(5)接缝 对于沥青混合料,应该避免产生纵向冷接缝。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即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然后再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横向施工缝应采用平接缝,切缝时间宜在混合料尚未冷却结硬之前进行。原路面必须用切缝机锯齐,形成垂直的接缝面,并用热沥青涂抹,然后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面层上,错过新铺层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如用其他碾压方法,应保证横向接缝平顺、紧密。 应特别注意横向接缝处的平整度,切缝位置应通过3m直尺测量确定。 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6) 试验路段施工 大面积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试验路施工,试验路长度不小于500米,在正式施工前一周进行试验。 试验路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阶段。(a)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和组合方式,如拌和楼产量与运输车辆配套,摊铺机与压路机配套数量等关系。(b )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和设计配比要求,计算出材料配比,据此进行马歇尔试验和离析试验,确定最佳用油量,以次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楼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c)试拌时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再次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用油量及最佳用油量0.3%这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离析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d)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骨料加热温度与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e)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速度;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和遍数;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式。(f)试拌试铺后,用生产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油石比、矿料和车辙试验,用在试验段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最终确定生产标准配合比。(g)通过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压实度对比关系,确定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h)根据施工产量及质检的全过程是否配套进行。(i)检查施工及质检的全过程是否配套进行。(j)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以及联系与指挥方式。 在试验段施工时,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应互相配合,做到按标准施工,按规范检查、互通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为大范围施工做好准备。(7)开放交通及其他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到周围地面温度时(最好隔夜),才可开放交通。 当摊铺时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严禁进行摊铺工作,对没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已摊铺)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油拌的形成及防治。在路面碾压成型过程中,路面可能会出现油斑,当油斑直径大于5cm时,应及时在油斑区域洒机制砂。摊铺后即出现的油斑,应在碾压之前铲除、换填。油斑的产生可能是纤维掺加剂拌和不均匀所致,因此需检查纤维加入量是否正确,拌和时间是否够长;当由于碾压过度产生油斑时,应正确掌握碾压遍数及振动力的大小;过高的用油量也会产生油斑,因此要及时检查拌和楼沥青计量器的准确性;拌和料(特别是纤维稳定剂)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分,也会产生油斑,因此掺加剂必须干燥,严禁路表带水施工。5.4 附属工程5.4.1路缘石、路边石及花带石路缘石采用大理石。路缘石及花带石表面不得有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5.4.2人行道面砖人行道砖采用花岗岩面砖,表面不得裂缝,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5.5施工注意事项5.5.1平面应按照“平曲线表”、“逐桩坐标表”及“道路平面图”等进行准确定位。路线纵断面放样应注意高程设计线位置,各道路设计高程关系要根据“道路纵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