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074774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0年(春秋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樯橹(qing)酹(li)吟啸(xio)羽扇纶巾(gun)B . 笺注(qin)赤鼻矶(j) 蓑衣(su)料峭(qio)C . 针砭(bin)粗糙(co) 差别(ch) 创伤(chung)D . 战栗(zhn)炽烈(ch) 对称(chng)万箭攒心(cun)2. (2分) (2017高一下浙江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蕴籍清沁茗烟虔诚索然无味B . 尺椟付梓婵娟憎恶剥琢有声C . 箭镞拓片苜蓿斟酌蹑手蹑脚D . 雏形匍匐灞桥藁城骸人听闻3. (2分)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良有以也良:确实B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迎C . 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面积D . 古人秉烛夜游秉:拿着4. (2分) 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B . 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虚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C . 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封建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D . 探春打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却得到了凤姐的微妙的赞许,可见,“反抄”不过是凤姐事先设计好的把戏而已。5. (2分) 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 唐代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B .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C . 想北平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曾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子夜等。D .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6. (20分) (2016高二下新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听雨叶延滨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1) 为什么在文章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2) 赏析下面两句话。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3) 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7. (6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B . 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C . 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D . 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B . 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C . 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D . 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B . 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C . 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维护君主的利益。D . 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南山集目录序(清)戴钧衡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 , 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注】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其所畜 , 发为文章畜:积聚B . 知之深而信之笃者笃:厚道C . 余假而抄之假:借D . 宗后学钧衡谨识识:记(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穷天下山水之奇迹余乃共取编之B . 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C . 遂以雄于天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D . 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4) 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四、 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黄冈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兴手法来表现群小嫉妒他才华的一句是“_”。(2) 庄子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3)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高、低两个角度描写了秋风卷走茅草,以致很难弄回茅草的两句是“_,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 (2019高一上泸西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南宋)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B . 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C .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D .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11. (3分) (2018惠州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_。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_。七、 名著导读 (共2题;共9分)12. (4分)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_桐乡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_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_,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_、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3. (5分) (2015高一上乐山期中) 简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共读西厢”这一情节。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每个人都会发现许多不完满:比如生长在平常人家,买件衣服都要省几个月零花钱;学习很努力了,却并没获得满意的成绩;很用心跟同学交往,却总觉得没有真心朋友曾经、现在、未来,方方面面总有无尽的不完满,你怎样面对?请以“生活中的不完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6-1、6-2、6-3、6-4、7-1、7-2、7-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1、8-2、8-3、8-4、四、 默写 (共1题;共5分)9-1、9-2、9-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1、10-2、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11-1、七、 名著导读 (共2题;共9分)12-1、13-1、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