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元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025614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市元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丹东市元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丹东市元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东市元宝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八上成都月考)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溃退(gu) 黝黑(yu) 偌大(nu) 不逊(xn)B . 颁发(bn ) 遗嘱(zh) 教诲(hu) 凌空(lng)C . 翘首(qio) 轻盈(yng) 悄然(qio) 桅杆(wi)D . 诘责(ji) 镌刻(jun) 绯红(fi) 畸形(q)2. (2分) (2017九上越秀期末)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重蹈覆辙 怒不可遏 歇斯底里 温声细语B . 精血诚聚 十拿九稳 媚上欺下 涕泗横流C . 杯黄土 对答如流 红装素裹 克尽职守D . 唯唯连声 强聒不舍 吹毛求疵 袖手旁观3. (2分) 下列注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卿今当涂掌事(现在) 曳(y)过寻阳(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n)B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邑人(y)咸来问讯(都、全) 泯然众人矣(mn)C . 或以钱币丐之(或者) 扳(pn)意少舒(稍微) 几欲先走(j)D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叱(ch)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推迟) 齁(hu)4. (2分) 关于课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安塞腰鼓是陕西作家刘成章写的。B . 文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C .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D .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一句主要是写安塞腰鼓的“形”。5. (2分) 下列各句是分别从哪方面来描写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它(天都峰)以高和险,让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A . 神态 形态 色彩 观感B . 观感 形态 色彩 神态C . 形态 观感 神态 色彩D . 色彩 神态 形态 观感6. (2分) (2017七下北京月考)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A . 比喻 比喻 设问 对偶B . 比喻 比喻 拟人 对偶C . 拟人 比喻 设问 对偶D . 拟人 比喻 反问 对比7. (2分) 对划线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A . 名词 动词 连词B . 名词 形容词 介词C . 代词 副词 介词D . 动词 动词 介词8. (2分) (2016贺州) 依次埴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倚立窗前,_,观美景;夜眠围屋,_,做美梦;端坐书房, , 悟人生。吟诗填词写文章 看山看树看天蓝 听风听雨听叶落。A . B . C . D . 9. (2分) (2012日照) 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罪恶。B .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 . 鲁滨飘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D .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10. (2分) (2014吉林)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释】啭:鸟婉转地叫。移:移动,这里指飞翔。向:在。(1) “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_。(2)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3) 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1. (6分) (2019七上吴兴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推开古诗文的大门,经典名句如山中珍奇,吸引我们再次回味:想起李白与王昌龄的友谊“_,随君直到夜郎西。”想起王湾远行在外的那只帆船“潮平两岸阔,_。”想起马致远笔下饱含的思乡之苦“夕阳西下,_。”想起世事无常,繁华落幕“_,落花时节又逢君。”想起受降城上听见凄凉幽怨的笛声,诉尽思乡之情_,_。想起孔子向我们告知,学和思是不可分割的:_,_。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2. (11分) (2018八上海沧开学考)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1) 解释划线词。 急湍甚箭_窥谷忘反_斯是陋室_谈笑有鸿儒_(2) 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蝉/则千转不穷B . 鸢飞戾/天者C . 往来/无白丁D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上的树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B . 山上的树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C .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山上的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D .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乙】文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B . 【甲】文通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水的清澈,【乙】文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突出陋室的清幽宜人。C . 【甲】文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乙】文通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来展现陋室之事的有趣。D . 【甲】文的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乙】文的主旨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意在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3. (1分) (2017八下江永期中) 在具体的语境中仿写两个句子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喜欢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喜欢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14. (5分) 名著阅读。(1) 绰号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后雪夜上梁山。(2) 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垮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此段中描写的“汉子”是指,原著中林冲和他相斗的原因是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5.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宗月大师老舍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观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1) 画线句子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你找出一处并摘录在下面。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中“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指什么。(3) 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宗月大师怎样的感情?16. (25分) (2019七下上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1)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B . 第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不得不屈从命运的生存态度。C .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D . 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十分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2) 第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3) 请根据文章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4)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5) 本文第段画线部分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使用了相同的插叙写法,请比较它们在写作意图方面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课文紫藤萝瀑布)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7. (1分) (2017八上西华期中) 任选一题作文(一)题目:“成长中,我学会了 ”(提示:坚强、珍惜、理智、感动)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班级的真实姓名。(二)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假如我是科学家,假如我是太多的加入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选取你最想成为的角色,以“假如我是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0-2、10-3、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1-1、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2-1、12-2、12-3、12-4、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3-1、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14-1、14-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5-1、15-2、15-3、15-4、16-1、16-2、16-3、16-4、16-5、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