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刚刚结束的第49届世乒赛中,中国军团不负众望 , 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B . 这次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C . 由于气候变暖,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络绎不绝。D . 他的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 (2分) (2016八上南京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目前扬州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B . 谁也不能否认瘦西湖隧道的通车不能给扬州市民出行带来便利。C .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D .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6七上瑞安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李白重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便“我寄愁心与明月,_”。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_,落花时节又逢君”。论语传道,“学而不思则罔,_。”(为政)“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王湾励志,王湾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积极向上的富有艺术魅力的诗句:_,_。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_,_”这征人的心声;致远善感,马致远在西风古道中,眼见落日西下,发出了“_,_”的悲凉嗟叹。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轻轻地打开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hu tun jn c_,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n_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_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 看云识天气一文激发了同学们对“天气”的兴趣,七年级(1)班的两位同学搜集了下面的两则材料,请你完成他们设计的问题。(1)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2013年5月1日发布的天气预报。请你将其改写成一段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天气的语言。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2) 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连续的雾霾天气到今天终于告一段落,北风吹散了空气中积聚的大量污染物。记者上午从市环保监测中心了解到,今天白天全市的空气质量将达到优良等级。从2013年3月13日开始,随着全市大气扩散条件转差,雾霾笼罩住了北京城。昨天后半夜,随着北风吹起,各站点监测数值出现大幅度“跳水”。今晨开始,受到偏东北风的影响,扩散条件明显改善,本市各地区PM25的浓度明显下降,目前各地区空气质量水平非常好,达到优良级别。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6. (8分) (2016黔南) 阅读(公输),完成问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话,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公输盘诎 _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_虽杀臣,不能绝也 _不可谓知类 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然胡不已乎?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 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B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C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胡不见我于王D .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4) 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7. (15分)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注】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曾:竟然。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因:依靠。 就舍:回到馆舍。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三日乃得见乎王 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愿闻其说 今令臣食玉炊桂(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苏秦之楚A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4)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8. (9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原文有改动)(1)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母狼的哪些行为细节中表现出了它的“智慧”?(2) 第段中划线句子“在白天它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中“居然”、“老”能否删去?为什么?(3) 结合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蒲松龄的狼和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说说你如何看狼这个动物?(4)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根据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另拟一个恰当的标题。9. (16分) (2017吴中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富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桔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珠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声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多,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理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甲)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乙)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本文有改动)【注】沤(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踅( xu ):中途折回。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1) 本文记述了作者多次回乡前的心理及回乡的原因,请阅读相关语段,分别概括作者几次回乡的心理及回乡的原因。(2) 阅读文中画线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处“辜负”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气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甲)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乙)父亲么?!(3) 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要写“香山红叶”?(4) 阅读全文,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5)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10. (11分) 杨修、张松与曹操选自三国演义修入见操曰:“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操曰:“言语不逊,吾故慢之。”修曰:“丞相尚容一祢衡,何不纳张松?”操曰:“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松有何能?”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操曰:“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令扯碎其书烧之。修曰:“此人可使面君,教见天朝气象。”操曰:“来日我于西教场点军,汝可先引他来,使见我军容之盛。教他回去传说,吾即日下了江南,便来收川。”修领命。至次日,与张松同至西教场,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飏彩,人马腾空。松斜目视之。良久,操唤松指而示曰:“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松曰:“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操变色视之,松全无惧意。杨修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杨修谏曰:“松虽可斩,奈从蜀道而来入贡,若斩之,恐失远人之意。”操怒气未息,荀彧亦谏。操方免其死,令乱棒打出。(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 上文共写了三个人,请分别概括出他们在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3) 以曹操为例,分析选文在描写人物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 (4)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青梅煮酒论英雄等,你能再举出三个吗?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 (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吴秀波演完请你原谅我后,有好友问吴秀波生命到底有何意义。他说:“有时我们从来没时间去真正了解自己,总是在看他人做了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还没有什么。我是觉得能够用幽默和自嘲的态度去看待所走过的路程,才是一种成熟的态度。这也是我对这部戏的理解,人们往往因为担心此岸或恐惧此岸而去追求彼岸,可是当我们经历一些,慢慢意识到我们无从证知到底有没有彼岸,而其实此岸何尝不是彼岸呢?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如果需要用“”代替。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6-1、6-2、6-3、6-4、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8-1、8-2、8-3、8-4、9-1、9-2、9-3、9-4、9-5、10-1、10-2、10-3、10-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