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标准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947600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3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施工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层建筑施工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层建筑施工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概论 本章提要 本章简要回顾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过程和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为全书的学习提出一个初步的目标。 1. 1 高层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取代传统的砖、石、木结构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层数增多、跨度增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回顾高层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代表建筑是美国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高381m,102层)、1972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姊妹楼(417m和415m,100层,“911”事件中被毁)和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441,9m,110层),前苏联和波兰于1953年和1955年分别建成的莫斯科国立大学(239m,26层)和华沙科学文化宫(231m,42层),1978年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MLC中心(229m,65层)。1985年以来,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朝鲜及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中有1996年建成的深圳地王大厦(高325m,69层)、广州中信广场(3219m,80层),1998年建成的吉隆坡石油大厦(400m,88层)、上海金茂大厦(395m,88层)。将世界上最高的100幢建筑物的建成年代和在世界上各地的分布作表统计(表111),则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中,北美洲在前100幢高层建筑中所占的数量由多变少,而亚洲则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并逐步成为了世界建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中心。第1页 到这10幢建筑中,美国占4幢,建于19311974年,且均为钢结构建筑;亚洲占6幢(其中中国4幢),建于19962000年。进一步论证了亚洲已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中心。这6幢超高层建筑有5幢采用了SRC组合结构,说明了SRC组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并逐步成为超高层建筑建造中的首选类型。 1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的最大区别就是高层建筑需要有深埋的基础,需要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建造坚固的墙体,另外建筑物特别高耸时,需要有既自重轻、又强度高的材料来作建筑物的竖向受力构件,这时就有了钢和钢筋混凝土的组合结构。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这些特点,我国近年来在高层建筑施工实践中摸索了很多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创造了许多先进水平的成果。 在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方面,从多层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技术的起点出发,认识到一般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在2m左右,如果有地下室则埋深在4m左右,施工开挖采用放坡形式。如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集水井降水或轻型井点降水,但是高层建筑物的基础,按规定的基础埋深要求,浅则45m,深达2030m,其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施工中必须采用支护结构给地下室基础施工创造作业空间,其支护结构的形式有重力式挡土墙、围护壁加锚杆和围护壁加内支撑等数种。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6m左右深度的基坑,一般为深层搅拌桩或土钉墙结构;围护壁加锚杆适用基坑周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适合锚杆嵌入锚固的工程条件;围护壁加内支撑适用于各种不同土性、不同深度、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但要考虑内支撑对地下结构施工的影响。其地下室施工的顺序有顺作和逆作两种,顺作法适合大多13层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当基坑过深、地下室层数过多时,顺作方法呈现不合理现象,可采用逆作法施工,同时有一些地面需要尽快恢复交通的工程或希望施工中一边向下挖掘、一边向上建造的工程,则也宜用逆作法进行。 在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中,深基础的施工支护结构由围护壁和支撑结构体等组成,整个支护结构是在先行施工完围护壁后逐层开挖土方、逐层施工支撑结构而逐渐形成的,因此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从施工理论上认识到,整个支护结构是在受荷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变结构,支撑的施工过程关系到支护结构的安全,它必须遵循先撑后挖,边挖边撑,尽量缩短开挖面成撑时间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基坑开挖工艺方式,有不同的成撑工艺相配合,下面我们就采用钢支撑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的高层建筑基础施工顺作法和逆作法两种施工过程分别叙述如下: 顺作法施工过程是在先施工完成基坑四周围护壁结构以后进行下列步骤施工(图121): (1)开挖表层土,施工围护壁顶的圈梁和第一道支撑; (2)开挖第一道支撑至第二道支撑标高处的土方; (3)施工第二道支撑; (4)开挖第二道支撑至第三道支撑标高处的土方; (5)施工第三道支撑; (6)开挖第n-1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标高处的土方; (7)施工第n道支撑; (8)开挖第n道支撑至坑底标高的土方; (9)浇筑底板垫层和施工钢筋混凝土底板,并做好底板与围护壁的传力带; (10)拆除第n道支撑; (11)施工第n层地下室结构,并做好该层结构顶板与围护壁的传力带; (12)拆除第n1道支撑; (13)施工第n1层地下室结构,并做好该层结构顶板与围护壁的传力带; (14)拆除第二道支撑; (15)施工第二层地下室的结构,并做好该层结构顶板与围护壁的传力带; (16)拆除第一道支撑; (17)施工地下一层结构,基础地下室施工完成。2 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概述 本章提要 本部分就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支扩结构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结构设计的选型,优化和特点作综合性概述。 21 软土地基中深基础工程施工支护结构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在软土地基中进行基础或地下工程施工是一个传统的施工问题,但随着基础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工程体量的不断变大,这个问题又成为综合性很强的施工难题。它既有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问题,又有支护结构与基础施工工艺的配合问题,支护结构与为施工目的而构筑的栈桥、车道、起重机平台、轨道梁等的综合设计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最简单的基坑开挖方式是采取放坡形式,这时的施工不用对基坑壁采取支护措施,但在软土地基中这仅适用于较浅的基础施工,如果基坑深度增加,放坡就会延伸到周围很大的范围,而且由于地下水的影响,边坡还会因渗水而塌方,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城市工程施工中,深基础施工的地下空间往往是由支护结构的构筑而逐渐形成的,有时也称支护结构为基坑的围护结构。同时,随着城市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为施工深基础而构筑的支护结构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软土的流变特征,需要尽快地形成结构体系中支撑的强度和刚度,以有效地控制受施工扰动的土体变形。另外,由于现代化建筑物的深基础和市政地铁管线都比较深,平面尺寸也比较大,因此为施工目的必须在基坑内设置一些运土车辆下坑的栈桥、固定式塔吊的基础或行走式塔吊轨道梁,在坑边设置一些周边的车行道和起重机、挖掘机的操作平台。从而使施工技术方案设计中的深基础施工方案成为一个综合了施工工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多学科内容的技术问题。将为施工目的而构筑的基坑内的各类结构在设计中统一考虑,优化设计,形成最经济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是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原则,可以将这些为施工目的而构筑的结构统称为深基础的施工结构。 为了解决施工结构的分析、设计问题,收集和研究了许多国内外有关的理论和经验。因为上海的地质条件特殊,所以可以直接借鉴的不多,但在Tezaghi1,Peck2,Clough3,Bjerrum4,Tsui5等学者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所阐述的深基坑稳定性分析、坑底隆起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移动机理及对周围土体位移的数值分析等论点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启示。分析这些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由丁crzaghl和Peck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基坑施工中的边坡土方稳定和荷载大小的预先估计的总应力法一直沿用至今,其间得到了许多改进和修正。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学者在软土地基深基础施工中使用了仪器进行施工过程监测,这种现场监测数据经过反馈分析,提高了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其后年间各国逐渐制定可指导相应土方开挖施工的规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化建筑和地铁、隧道施工进入高潮,鉴于我国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特殊性,国内学者就适合中国国情的深基础施工基坑开挖提出了诸多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例如黄强6提出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计算手册,刘建航院土和侯学渊先生7阐述的沿海软土地基条件下基坑工程施工原理,秦惠民、叶政青8介绍的深基坑施工实例,本人与吕风梧9、10提出的深基坑中水平封闭框架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法和以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为支撑体系的支护结构有限元数解法,孙钧院士11的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孙钧、汪炳鉴12关于地下结构有限元的解析方法,黄运飞13提出的深基础施工的技术方法,孙钧、蒋树展论述的岩石力学反演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尉希成15关于支挡结构设计方法的介绍,都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约资料和经验。随着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深基础的施工设计问题上,对结构在软土地基中所受的土压力问题在深基础施工结构的变形问题,深基坑的整体稳定、施工方案选择以及施工过程第8页对环境的影响,结构分析中土的本构关系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成果。 (1)关于深基础施工结构上作用的土压力研究 在深基础施工结构体系的围护壁上的土压力,工程上一般采用传统的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对于公式中的土的强度指标,由于实验方法不同,所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实际上作用于围护壁上的土压力介于静止土压力和极限状态下的主、被动土压力之间。对于悬臂的围护壁结构,其土压力通常可以按主动土压力计算,但对于有支撑或锚杆的围护壁,由于其变形受到支撑或锚杆结构的约束,其土压力实际上未进入主动或被动状态,通常处于静止与主动或被动状态之间。传统理论无法考虑结构变形对土压力的影响以及土压力分布的空间效应,无法考虑土体固结、蠕变及开挖施工对土扰动的影响,也无法考虑施工过程延续中土体会产生的时间效应。 在20世纪40年代,Jacky16曾提出计算正常固结的粘性土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到50年代为Bishop17等的试验所验证。70年代Lambe18等人在分析这些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认为深基础施工中土方开挖对周围土体变形影响的因素有八个,它们是:基坑的规模、土的性质、降水条件、时间、支撑系统、开挖和支撑的顺序、邻近基坑的结构和设施、外加活动荷载。这种观点已经很接近施工技术发展研究的现状,其影响因素的后半部正是深基础施工结构要系统分析的问题。对于深基坑实际土压力的分析,因涉及到结构物的存在及与土体介质的相互影响,土体所处的状态无法简单地用主动、静止、被动三种情况来判别。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土体的实际状态与挡墙的位移大小之间有密切关系。高大钊19论述过关于软土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土压力问题,张崇烨等人20在外滩京城深基坑土方开挖中曾考虑施工工艺对成撑的影响乃至对围护壁和土压力的影响;孔莉莉21认为土压力沿深度发展呈三角形,实测值小于理论值,坑外土压力随基坑开挖的进行,墙体向内位移而衰减。要准确分析作用在施工结构上的土压力,采用有限元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但计算较依照极限状态的结果来得复杂一些。目前已有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平面和空间分析的方法,但全面考虑施工工艺过程因素的分析还有待完善。 (2)关于深基础施工结构的变形 深基础施工结构在周围土压力的作用下,一定会产生变形。唐九如、王俊佚等22认为桩体围护壁暴露时间长短对于侧移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素;张再兴23总结准确的挖土施工程序对控制变形至关重要;陈若然24论述支护结构为开挖提供有利条件,而开挖迅速为支护结构控制变形奠定基础;黄正述等25认为地下连续墙作围护壁,施工中对控制变形很有利;赵维茂等26在施工实践中总结出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围护壁,也对控制围护壁变形有很好的效果;黄圣玉27提出当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后,围护壁的位移就趋于一稳定值;李杰28认为,为控制围护壁变形,换撑体系尚未形成,决不可随意拆除支撑。控制结构的变形就涉及结构系统的布置和设计优化,历史上Brand等(1991)29总结了影响挖方附近地面的支撑系统位移的主要因素,包括: 1支撑系统的类型; 2支撑系统的刚度; 3挡墙的埋置深度; 4预加荷载的大小; 5支撑系统的刚度; 6施工期限的长短; 7挖方内部结构的施工方法; 8超载的大小; 9气候; 10地基土的特性; 11周围建筑物; 12挖方的形状和深度。 上述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确实是施工结构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看起来不起眼的气候因素,在气温变化时可使支撑轴力增加2030,从而对结构变形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Brand等人的经验总结还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3 高层建筑基坑工程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所涉及的降水、土方开挖和支扩工程的施工。在降水工程中,主要介绍了基坑降、排水的各种施工方法,包括各种水井的涌水量计算、抽水设备的选用以及排水沟、集水井和井点的布置。在土方开挖工程中,主要介招了放坡开挖与支护开挖的施工特点、各种挖土方法以及土方机械;对放坡开挖,规定了边坡坡度、深度的允许值,开进行了边坡稳定性的验算。在支护工程中,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支扩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工艺,并进行了支护结构的设计和稳定性验算;支撑结构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与拆除方法;土层锚杆的设计、施工与拆除方法;逆作法的工艺流程、土方开挖特点、梁板浇筑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缝的处理等等。在本章的最后,还介绍了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和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31 基坑降水工程 高层建筑一般都有多层地下室,其基础埋深较大,基坑开挖经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水大量渗入,造成基坑浸水、地基承载力下降、破坏边坡稳定等不良后果;另外,当基坑下遇有承压含水层时,若不降水减压,则基底可能被冲溃破坏。因此,为了保证基坑开挖,并在无水的状况下施工,必须做好基坑的降水工作。地下(表)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基坑支护设计的要求,并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再结合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311 工程勘察 勘察前,应搜集当地已有的水文气象、地质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程环境等资料。勘察时,则应查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地下水渗透性,地下水水位动态和水质动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查明第四系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与分布,特殊土的分布和有关指标,不良地质现象;查明降水工程对地上建筑、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水土资源等的影响,以及对降水工程的制约作用。最后,按场地适宜条件确定降水试验方法。 (1)勘察孔与试验井的设置 每个含水层不应少于一个勘探孔、一个抽水试验井和一个观测孔。试验井的数量应结合降水工程的需要布置,观测孔与试验井的距离宜为12倍的含水层厚度,勘探孔的设置应能控制降水范围内地层的平面分布和查明基坑底部以下的含水层。勘探孔、试验井、观测孔的数量应根据降水工程的复杂程度按表311的规定设置。第19页试验井应在下管、填料后立即洗井,洗井的时间应按含砂量小于万分之一确定,洗井时应同步进行观测孔水位的观测。简单降水工程至少做一个单井试验和两次降水深度,其中一次最大降水深度应接近基坑底板的设计深度。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不得少于6h;当抽水不稳定时,其延续时间不得少于24h。观测出水量和水位降深,其观测次数与时间间隔应按表312的规定记录。出水量的观测误差应小于5,水位降深值的观测允许误差为5mm。4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 本章提要 本章对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作了系统叙述,对常用预制桩和灌注桩施工方法作了详细介招,同时对基础部分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也作了具体的论述。 41 桩基础工程 桩基础是高层建筑常用的一种基础,它由桩和承台两部分组成。当建筑物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很大,地基软弱、地下水位高,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量过大,且严格限制倾斜时往往会采用桩基。此外,当地表软弱土层较厚,不宜用做基础持力层,在地震区地基土为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土层厚薄不同或荷载变化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等情况都宜选用桩基础。因此,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构筑物以及软土地区较大跨距多层框架结构都可以考虑采用桩基础。我国沿海一带,如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软土施工中采用桩基础者较多。 桩基础一般具有承载力大、沉降量小的特点,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和上拔力,稳定性好;可以提高低级基础的刚度、改变自振频率;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便于实现基础工程机械化和工业化。 411 桩基础的类型 4111 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指桩在使用状态下,按桩的抗力性能和工作机理要求进行分类。不同使用功能的桩基,具有不同的构造要求和不同的计算内容,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竖向抗压桩 主要承受竖向下压荷载(简称竖向荷载)的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计算,必要时还需要计算桩基础的沉降,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以及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 (2)竖向抗拔桩 主要承受竖向上拔荷载的桩,应进行桩身强度和抗裂计算以及抗拔承载力计算。 (3)水平受荷桩 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应进行桩身强度和抗裂计算以及水平承载力和位移验算。 (4)复合受荷桩 承受竖向、水平荷载均较大的桩,应按竖向抗压(或抗拔)桩以及水平受荷桩的要求进行验算。 4112 按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类 (1)端承桩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根据桩端阻力发挥的程度和分担荷载的比例,又可分为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桩两类。 当桩的长径比Jd较小(一般小于1O),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桩端设置在密实砂层、碎石类土或岩层,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称为端承桩;当桩的长径比不太小时桩顶极限荷载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但桩侧阻力承担的部分不可以忽略,此时桩顶荷载由桩端和桩侧共同承担,称为摩擦端承桩。 (2)摩擦桩第111页 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根据桩侧阻力分担荷载的大小,摩擦桩分为端承摩擦桩和摩擦桩两类, 当桩处在深厚的软土层中,桩身无法穿越软弱土层或土层中无较硬的土层作为持力层,或虽有持力层但桩的长径比l/d很大传递到桩端的轴力很小,因此在桩顶极限荷载的作用下,绝大部分的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桩称为摩擦桩。 4113 按咸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 在成桩过程中,将桩部分的土挖除,再浇筑成桩,这样桩周围的土体受到的扰动较小,因而在成桩过程基本上对邻近的桩及其他建筑物基础不产生挤土作用。非挤土桩设备噪声较小,但成桩工艺较复杂,质量要求较高,废泥浆、弃土运输等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非挤土桩包括干作业挖孔桩、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和套管护壁灌注桩等。 (2)部分挤土桩 在成桩过程中桩周围的土仅受到轻微的扰动,土的原状结构和工程性质没有明显变化。这类桩可以采用预钻小孔后打较大直径预制桩或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或打人敞口桩,如部分挤土沉管灌注桩、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打人式敲口桩等。 (3)挤土桩 在成桩过程中,桩周围的土体被外力挤开或挤密,因而使桩周围的土体受到严重的扰动,上的原始结构被破坏和工程性质发生变化。挤土桩除施工噪声较大外,不存在泥浆及弃土外运问题;当施工方法得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时,单方混凝土材料挤土桩的承载力高于非挤土桩及部分挤土桩。 4114 按桩身材料分类 (1)混凝土桩 钢筋漫凝土桩的配筋率较低,一般为03一10。混凝土具有取材方便、价廉耐久等优点。混凝土桩可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两类。在现场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成孔,就地灌注的灌注桩可在桩内设置钢筋笼或不配钢筋;预制桩是在工厂或现场制作,有实心和空心桩。为提高桩的抗裂性能和节省钢材,桩可做成预应力桩为减少沉桩挤土效应可将桩做成敞口预应力桩。 (2)锅桩 钢桩可根据荷载特征制成各种有利于提高承载力的断面,例如:管形和箱形断面桩的桩端常做成敞口形式以减小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当桩壁轴向受压承载力不够时,可将挤入管、箱中的土挖除后灌注混凝土;H型钢桩的表面积较大,用于承受竖向荷载时能提供较大摩擦阻力。H型钢沉桩过程中的排土量较小沉桩贯人性能好。 (3)木桩 木桩常用整根原木做成,其桩直径常为160360mm,桩长一般为4lOm,所用木材必须坚韧耐久,如杉木、松木等;木桩在淡水环境下是耐久的,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层中,但在于湿交替的环境中易腐蚀,因此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的地区不宜使用木桩。木桩顶应锯平加箍,桩尖应削成锥形,必要时可加铁靴。 (4)组合材料桩 为充分发挥各种材料桩的优点,可以采用组合材料桩,例如:将钢材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组合后,可在钢管桩内填充混凝土;在使用木桩时,应将木桩打人最低地下水位以下o5m,可在地下水位以上部分以钢筋混凝土桩代替,并将其下段与木桩相连接。 41,15 按桩的截面形状分类 (1)方桩 目前常用的方桩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截面尺寸为400mmX 400mm、450mmX 45Omm和500mmX500mm等。钢筋混凝土方桩具有桩身整体刚度大、质量较大的特点,沉桩时挤土严重。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分为现场预制和工厂预制两种。当桩的长度较长、质量较大时,多为现场预制桩。 (2)圆桩5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其中涉及施I中的起重运输机械、模板、钢筋工程及脚手架工程。在脚手架工程中,主要介绍了施工中常用外脚手架的组成、材质要求、搭设方法和构造措施,以及脚手架设计时的荷载取值和构件(包括连接件、加固件)强度、稳定性的验算。在模板工程中,主要介绍了施工中常用的两类模板,即墙体模板和楼盖模板,包括模板及支承系统的组成、构造要求和施工工艺,以及模板设计时的荷载取值和构件强度与刚度的验算,并列举了模板运用的实例。此外,还对过去曾经大量采用的装配式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了介绍。 5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形式及相应的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物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造价低、防水性能好,因此应用也比较广泛。钢筋混凝土纯框架一般不超过lo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可用于1025层;剪力墙、简体结构、筒中筒结构等可用于更高一些的高层建筑。但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自重比较大,施工速度比较慢,对于超高层建筑,大多数选用钢结构。 框架系统是由板、柱、梁形成横向或纵向框架(图511),再由楼板或连系梁连成整体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可选用滑模。滑模工艺成熟,施工速度快,节省模板和劳动力。楼板的施工多采用现浇结构,也可以选用预制结构,或采用各种配筋的薄板叠合楼板。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板、柱、梁框架系统的适当位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比原来的框架结构增大许多倍,剪力墙承担了大量的水平荷载,框架只承受垂直荷载,简化了框架节点构造(图51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很多,除了滑模,大模板、爬升模板的成套工艺也有了广泛的应用。第159页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高,建筑物所承受的水平荷载越来越大(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因此结构必须用大量的混凝土墙体承受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这样就形成了剪力墙结构和简体结构(图513)。大模板工艺在剪力墙结构和简体结构中应用广泛,已形成“全现浇”、“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等成套工艺,并向大开间的方向发展。爬升模板不但可用于浇筑外墙,也可以在内、外墙同时应用。爬升模板有带爬架的、无爬架的,还可以与升降式脚手架结合应用。 52 结构施工起重运输体系的选择 高层建筑在施工时,由于建筑物的高度比较高,材料耗用量比较大,因此,结构施工中的起重运输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在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输作业的运输量大。由于大多数的结构构件是现浇的,在施工中不仅要运输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还要运输大量的模板、设备、砌体、装饰材料和施工人员,因而高层建筑主体施工的机械费用也高。其次,高层建筑工期较长。工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垂直运输的速度,因此正确地选择起重运输机械和数量,正确地使用各种机械,是高层建筑主体施工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优化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合理节约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521 模板、钢筋等运输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墙体和楼板的模板、钢筋等运输主要利用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起重臂长度长,可直接将材料运至施工处,效率较高。塔式起重机按搭设方式分为固定式、附着式、轨道式和内爬式(图521);按起重变幅形式分为改变仰角式、水平小车式和折臂式(图522);按旋转部位分为上旋式和下旋式;按塔身加长方式分为上加节式、中加节式和下加节式(图523)。6 高层建筑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组合结构中所采用的两种型式,即钢管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在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主要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钢管的制作以及施工方法。在型钢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主要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方法。 61 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将普通混凝土填人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既可借助内填混凝土增强钢管壁的稳定性,又可借助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业,使核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因此,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塑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点。而且,钢管混凝土在施工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点,钢管本身可兼作模板,可省去支模和拆模的工作;钢管兼有钢筋和箍筋的作用,制作钢管比制作钢骨架省工,钢管即劲性承重骨架,可省去支撑,缩短工期,施工不受季节限制。钢管混凝土最适合大跨、高层、重载和抗震、抗爆结构的受压杆件。 钢管可用直缝焊接的钢管、螺旋形缝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其直径不得小于lOOmm,壁厚不宜小于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兼有钢结构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内容和特点。 611 钢管制作 钢管可用卷制焊接钢管,焊接时长直焊缝与螺旋焊缝均可,卷管方向应与钢板压延方向一致。卷管内径对Q235钢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35倍;对16Mn钢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40倍。卷制钢管前,应根据要求将第220页板端开好坡口,坡口端应与管轴严格垂直。钢材应有出厂合格证。 当用滚床卷管和手工焊接时,亦可采用直流电焊机进行反接焊接施工,以得到较稳定的焊弧,并能获得含氢量较低的焊缝,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焊缝质量应达到二级焊缝的要求:钢管内壁不得有油污等物。 612 钢管柱拼接组装 根据运输条件,柱段长度一般以10m左右为宜;在现场组装的钢管柱的长度,应根据施工要求和吊装条件确定。钢管对接应严格保持焊后肢管平直,特别应注意焊接变形对肢管的影响。一般宜用分段反向焊接顺序,分段施焊应尽量保持对称;肢管对接间隙应适当放大15一20mm,以抵消收缩变形。焊接前,小直径的钢管采用点焊定位;大直径的钢管可另用附加钢筋焊于钢管外壁作临时固定,固定点的间距以300mm为宜,且不少于3点。为确保连接处的焊缝质量,可在管内接缝处设置附加长度为20mm、厚度为3mm的衬管,并与管内壁保持o5mm的膨胀间隙,以确保焊缝根部的质量。 格构柱的肢管和腹杆的组装顺序应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两者的连接尺寸和角度必须准确,连接处的间隙应按板全展开图进行放样,且焊接次序应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钢管构件必须在所有焊缝检查合格后方能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吊点的位置应有明显标记。 613 钢管柱吊装 吊装时应注意减少吊装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吊点位置应根据钢管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后确定。当吊装钢管柱时,上口应包封,以防止异物落人管内;当采用预制钢管混凝土构件时,应待管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吊装。钢管柱吊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并加以临时固定,以保证构件的稳定性。 61,4 管内混凝土浇筑 在一般情况下,钢管内部无钢筋骨架,因此,混凝土浇筑十分方便。混凝土自钢管上口浇筑,并用振捣器振捣。当管径大于350mm时,采用内部振动器,每次振动时间不少于30s,一次浇筑高度不宜超过21n;当管径小于350mm时,可采用附着式捣动器捣实。对大直径钢管,还可采用高空抛落振实混凝土,抛落高度不应小于4m。混凝土浇筑宜连续进行,需留施工缝时,应将管口封闭,以免杂物落人。 当混凝土浇筑至钢管顶端时,可使混凝土稍为溢出,再将留有排气水的层间横隔板或封顶板紧压在管端,随即进行点焊;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的设计强度时,再将层间横隔板或封顶板按设计要求进行补焊。有时,也可将混凝土浇至稍低于钢管端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的设计强度后,再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补填注管口,再将层间横隔板或封顶板一次封焊到位。 管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可用敲击钢管的方法进行初步检查,如有异常,可用超声脉冲技术检测。对不密实的部位,可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然后将钻孔补焊封牢。 62 型钢混凝土结构工程 型钢混凝土结构是由棍凝土包裹型钢而成的结构,其特征是在型钢结构的外面有一层混凝土外壳。型钢混凝土可作为多种构件,能组成各种结构,并可代替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其中,型钢混凝土梁和柱是最基本的构件。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下述优点: (1)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其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1倍以上,因而可以减小构件截面。特别是高层建筑,构件截面减小可以增加使用面积和层高,经济效益很大。 (2)型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已形成钢结构,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能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因此可将模板悬挂在型钢上,不需另设支撑,从而加快施工速度;在高层建筑中,型钢混凝土不必等待混凝土达舅一定强度即可继续施工上层,因而可缩短工期;由于无临时立柱,为进行设备安装提供了可能 (3)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延性比钢管混凝土结构明显提高,尤其是实腹式型钢,因而,此种结构具有良好的7 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中关于结构材料、构件加上以及结构安装的内容。在结构用材中,主要介绍了结构用钢的分类和品种、选材原则以及材料验收、代用、储存与堆放的有关规定。在构件加工工程中,主要介绍了零件不同的加工方式,构件的组装与预拼装方法,以及对构件成品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在结构安装工程中,主要介绍了钢结构的安装顺序、安装方法、连接工艺以及施工机械的特点、测量放线的要求、安装现场的布置、工程的验收和防腐防火的有关要求等,并列举了钢结构安装的实例。在本章的最后,还介绍了钢结构工程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体系有纯框架体系、框架剪力墙(或抗剪桁架)体系、错层桁架体系、桁架筒体系、框简体系、筒中筒体系、束筒体系等,应用较多的是前两种,主要由框架柱、主梁、次梁及剪力板等组成。无论采用哪种体系,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竖向荷载、横向荷载(风力和地震作用)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钢结构用于高层建筑,具有强度高、结构轻、层高大、抗震性能好、布置灵活、节约空间、建造周期短、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建筑技术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防火要求高,工程造价较高,并且在材料选用、设备配置、构件加工、结构安装、质量检验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71 钢结构材料 711 结构用钢的分类 钢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但在钢结构中采用的钢主要有两个种类,一是碳素结构钢(或称普通碳素钢),二是低合金钢。除此之外,还有耐候钢(耐大气腐蚀用钢)、桥梁用结构钢、铸钢、高强度钢以及不锈钢。 (1)碳素结构钢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 70088的规定,将碳素结构钢分为Q195、Q215、Q235、Q255和Q275等五种牌号由于碳素结构钢冶炼容易,成本低廉,并有良好的各种加工性能,所以使用较广泛。其中Q235在使用、加工和焊接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好,是钢结构常用钢材品种之一。 碳素结构钢由平炉或氧气顶吹转炉冶炼,交货时供方应提供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的质保书,其内容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以及碳、锰、硅、硫和磷等的含量。碳素结构钢按质量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由A到D表示质量由低到高;按脱氧程度不同分为镇静钢、半镇静钢、沸腾钢和特殊镇静钢。不同的质量等级对冲击韧性和化学成分的要求都有区别。 如按老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0079的规定,则碳素结构钢分为甲、乙、特三类,甲类钢主要按力学性能供应;乙类钢按化学成分供应;特类钢则按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供应。碳素结构钢按含碳量的大小分为1、2、3、4、5、6、7共七个钢号,钢号越大,钢中含碳量就越多,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也就越高,塑性则越低。现行标准中的Q235即为钢结构中常用的3号钢。 (2)低合金钢 低合金钢是在普通碳素钢中添加一种或几种少量合金元素,其总量低于5,主要目的是减轻结构质量、节约钢材和延长使用寿命。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的规定,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分为Q295、Q345、Q390、Q420、Q460等五种,其中常用的钢种为Q345和Q390。 低合金钢由氧气顶吹转炉、平炉和电炉冶炼,交货时供方应提供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的质保书,其内容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以及碳、锰、硅、硫,磷、钒、铌和钛等的含量;低合金钢按质量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由A到E表示质量由低到高;按脱氧程度分为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并以热轧、冷轧、正火及回火状态交货。不同的质量等级对冲击韧性和碳、硫、磷、铝的含量都有不同的要求: 如按老标准GBT159188的规定,则共列出17种钢号。随着低合金钢在钢结构中的推广使用,用于土木工程中的低合金钢除了常用的16锰钢和15锰钒钢外,还有16锰铜、166锰铌半、16锰稀土、14锰铌、14锰铌半、18铌半、15锰钛、09锰等。 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也有良好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并具有耐腐蚀、耐低温等性能。 (3)优质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是碳素钢经过热处理(如调质处理和正火处理)得到的优质钢,其与普通碳素钢的主要区别在于钢中含杂质元素较少,硫、磷的含量都不大于o035,并且严格限制其他缺陷,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根据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 69988的规定,共有31个品种,如45号优质碳素钢可用于制造高强度螺栓。 优质钢丝绳由高强度钢丝组成,而钢丝系由经处理的优质碳素钢通过多次的冷拔而成,其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不但要限制其硫、磷的含量,而且对铬、镍含量也要控制。钢丝绳按捻法分为右交互捻、左交互捻、右同向捻、左同向捻四种,并按股数和股外层钢丝的数目表示。 712 钢结构材料的品种 钢结构所用的钢材主要为热轧成型的钢板、型钢和圆钢,以及冷弯成型的薄壁型钢,还有热轧成型的钢管和冷弯成型的焊接钢管。另外,还有花纹钢板、钢格栅板和钢网架球接点等。 (1)钢板 根据厚度与长度、宽度的变化,钢板分为薄板、厚板、特厚板和扁钢(带钢)等。薄钢板主要用来制造冷弯薄壁型钢;厚钢板用做梁、柱、实腹式框架等构件的腹板和翼缘,以及桁架中的节点板;特厚板用于高层钢结构箱形柱等;扁钢可作为组合梁的翼缘板、各种构件的连接板、桁架节点板和零件等。 (2)型钢 钢结构中常用的型钢是角钢、工宇型钢、槽钢和H型钢、钢管等,除H型钢和钢管有热轧和焊接成型外,其余型钢均为热轧成型。型钢的截面形式合理,材料在截面上的分布对受力最为有利。由于其形状较简单,种类和尺寸分级较少,所以便于轧制,构件间相互连接也比较方便,是钢结构中采用的主要钢材。 角钢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两种,可以组成独立的受力构件,或作为受力构件之间的连接零件。 工字型钢有普通工字钢和轻型工字钢两种,主要用于在其腹板平面内受弯的构件,或由几个工字钢组成的组合构件。由于它两个主轴方向的惯性矩和回转半径相差较大,故不宜单独用做轴心受压构件或承受斜弯曲和双向弯曲的构件。 槽钢有普通槽钢和轻型槽钢两种,由于其伸出肢较大,可用于屋盖檩条,承受斜弯曲或双向弯曲。另外,槽钢翼缘内表面的斜度较小,故安装螺栓时比工字型钢容易。但由于槽钢的腹板较厚,所以槽钢组成的构件用钢量较大。相对而言,轻型槽钢的翼缘比普通槽钢的翼缘宽而薄,回转半径大,故质量要轻一些。 H型钢有热轧和焊接两种,其中热轧H型钢又分为宽翼缘H型钢、中翼缘H型钢、窄翼缘H型钢和H型钢柱等四类。焊接H型钢由平钢板用高频焊接组合而成。由于H型钢的两个主轴方向的惯矩接近,使构件受力更加合理,故已广泛用于高层建筑、轻型工业厂房和大型工业厂房中。T型钢由H型钢剖分而成;可分为宽翼缘剖分T型钢、中翼缘剖分T型钢和窄翼缘剖分T型钢等三类。 钢管有热轧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两种,其中焊接钢管由钢板卷焊而成,又分为直缝焊钢管和螺旋焊钢管两类。钢管常用于网架与网壳结构的受力构件、厂房和高层结构的柱子,有时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铜管棍凝土柱。 (3)冷弯薄壁型钢8 高层建筑防水工程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中对屋面、楼面和基础进行防水处理的施工方法。在屋面防水工程中主要介绍了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和刚性防水三种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构造要求。在楼面防水工程中,主要介绍了用于厕浴间和厨房间的管道、卫生洁具、地漏、排水口等处的防水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构造要求,包括涂膜防水和刚性防水。在地下防水工程中,主要介绍了自身防水和采用不同材料的附加防水层防水的施工方法。 81 屋面防水工程 811 卷材防水 8111 基层处理 高层建筑的屋面结构层均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板,且为平屋面,可直接铺抹找平层。找平层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沥青砂浆,其厚度和技术要求见表811。在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并用附加卷材或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做附加增强处理后,才能铺贴防水层,圆弧的半径应符合表812的要求。为了防止找平层凝固后产生干缩裂缝,宜对大面积找乎层留设分格缝,并根据找平层种类的不同来确定分格缝纵横向的最大间距,一般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6m,沥青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4m。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的坡度不应小于5。 结构找坡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材料找坡的排水坡度宜为2。一般情况下,平屋面宜由结构找坡。当用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天沟、檐沟排水路径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第264页9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相关的强制性规范条文介绍 本章提要 本章仅对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有关的强制性条文作叙述性介绍,供读者在参考阅读中引起重视。在施工实践中这是必须执行的条文。 91 地基基础部分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桩基施工,其二是地下室施工。在桩基施工中相应的国家规范和地方条例对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和预制管桩、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和沉管灌注桩、钢管桩和型钢桩都有详细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对施工中的安全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下述内容: 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94中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提出下列必须执行的安全措施: (1)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用能力。 (2)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 (3)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 (4)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5)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Om以上,严禁拖地私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对石灰桩施工过程,提出为了防止冲孔伤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在其他一些技术规范规程中,对施工安全也有相应的措施和条例。虽然一般桩基施工中,人员不需爬高或下坑,但也需十分注意安全问题。 在地下室施工中,施工作业人员在深基坑中活动同样有高处作业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另外,深基坑施工还有一个周围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及整个环境的安全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施工方案设计中考虑支护结构的可靠度,考虑施工过程的监测措施,实施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控制来解决。 92 高处作业部分 高层施工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高空进行,因此高处作业安全需要十分注意,下面我们介绍部分重要内容。 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J 80一91对高空施工提出下列必须执行的安全措施: (1)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第287页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2)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3)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栅。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金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4)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 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 (5)进行洞口作业以及在因工程和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域、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下列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钢管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上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6)洞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巧装栅门等措施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边长在1500mm以上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0m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l 2m高的临时护栏。 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性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7)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不得有缺档。 (8)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9)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0m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70X 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超过8m,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10)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11)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12)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