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 与 微 之 书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连线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因曾任太子少傅,后人亦称他为“白傅”。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是他立身处世的指导思想。他的思想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在贬为江州司马以前为前期。这一时期,他思想上以“兼济天下”为主,关心国家,为民请命,勇敢地战斗,愤怒地批判,写出了大量的讽喻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在创作的后期,尤其是晚年,“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并和释道思想结合。他明哲保身,乐天知命,甚至颓唐消极,参禅学道,写出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但诗人“独善”而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质。白居易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深感不平,思想和政治态度上从此走向消极。他开始把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保和”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糅合起来,作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宝,作为精神上的寄托。在被贬的第三年即元和十二年的春天,他在庐山的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成一座“三间两柱,二室四牖”的草堂。那里可以“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并准备“终老于斯”(草堂记)。这篇与微之书就是在草堂写的。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状况,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夜深不寐,以笔墨畅谈,可见两人交谊之厚。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注字音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解多义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分古今(1)人生几何古义:若干,多少。今义:指几何学。(2)上报疾状,次叙病心古义:首先介绍。今义:指向上级汇报。(3)金銮殿后欲明天古义:天明。今义:今天的下一天,也指不远的将来。4.明句式(1)此一泰也(判断句)(2)封题其上(省略句)(3)便请以代书(省略句)(4)其余食物,多类北地(省略句)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5.积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1.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翻译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点评此句是感叹语气,老天爷如此安排,叫我怎么办?作者发出了呼喊苍天的感叹。这两句出自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但不露一丝引用的痕迹。把名句典故化为作者的真情流露。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2.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翻译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我的家人,所幸他们身体都还好。点评这段话指出诗人被贬九江已三年,身心俱安,家中老小,均在眼前,也很健康。此处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就是违心话,目的是为了安慰正在病中且同遭贬谪的微之,算得上是一番苦心、一片真情了。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3.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翻译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点评只有徜徉山水,筑堂庐山,才真正是白居易到江州后最值得宽慰舒心的事。山水之乐,庐山之美,自不待言;更使白居易流连忘返,“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寄情山水之间,忘却官场污浊,“不唯忘归,可以终老”,这才是大实话,是白居易贬官江州唯一值得自傲的地方,是上天赐给他的福分,足以给收信人元稹带来精神上的安慰。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4.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翻译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又是在哪一年呢?点评作者最后以一首诗相赠作结,同时回应了元稹从远方带来的赠诗。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因为两年前,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了。白居易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从金銮殿到庐山庵,作者自然不平而鸣,愤懑不已。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当时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 “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1.文中四次连呼“微之微之”,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信的开篇接连用了两个“微之”,直呼其名,倾诉分别之日久,音断之日长,无法相见,长久以来的对朋友无法抑制的深切怀念,对人生短暂而思念深长的感喟,犹如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势不可遏。接着,又反复呼告,“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可见其与友人“天各一方”“各欲白首”的锥心之痛,溢满纸上,郁愤满怀,不能自已。文中最后一段的开头也使用反复呼告的手法,连呼“微之微之”,直接倾诉,感情更加深挚浓烈,催人泪下。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2.本文哪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提示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这些语句说明作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字里行间含有深深的哀伤之情。用“哀鸣啾啾”“晓灯”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3.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提示本文虽是一封私人信件,但语言优美、简练文雅。文章语言于灵活自然的散句中多用齐整的偶句,四、五、六、七言相间,既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又富于变化。比如四字偶句,“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两两成对,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五字句,“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六字句,“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铺排的手法,描绘出富有诗意的美丽风光。七字句,“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形成工整的反对,接着下文的“量入俭出,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洋溢出自我满足的达观心情。不但如此,两位大诗人还以诗唱和,不仅表达了深挚的友情,而且更增添了书信的文采,使得语言精练文雅,更值得玩 味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