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8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909339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8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8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8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8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教材问题解答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学习探究区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答案 历史叙述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 。服饰都以中国自产棉布、丝绸缝制,食物都为各地自产之物。2.鸦片战争后(1)在 和一些大城市,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沿袭传统通商口岸 衣 答案 鸦片战争后“洋布” “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粗布大衫、 、学生装和裙子等食:出现西餐馆、 、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的豪宅。中山装旗袍面包房中西合璧 社会风俗 答案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 ” “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有了 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断发易服反清革命剪辫易服(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 探究点1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深化探究材料我国近代的一幅照片 答案思考(1)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 答案各具特色,既有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现代的西装革履,更有中西合璧的旗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2)衣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那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 答案趋势:趋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主要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土洋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探究点2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思考材料反映出我国近代婚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 易混易错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在服饰、饮食和住宅方面引起了重大变化,但西方文明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国传统,而是呈现出了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点。 重点精讲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的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 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重点精讲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历史叙述1.新中国成立后(1)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 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 答案 票证实现小康 (2)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4)风俗习惯: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答案 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休闲娱乐注重环保 探究点1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深化探究材料一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思考(1)材料一“列宁装”流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案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敌视的政策,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一方。 材料二美国穿牛仔服的人堪称为世界之最,牛仔文化已经在美国根深蒂固。如今,牛仔布已成为中国面料家族的主要成员,牛仔服装也成为中国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牛仔布已达20亿米,占世界的1/4,中国每年生产的牛仔服装在25亿件以上。我国已成为国际牛仔布和牛仔服装的生产大国。中国60年的衣食变迁(2)导致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内外因素各是什么? 答案答案外因: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内因: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使中国的生产能力及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 探究点2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 答案 图一身穿列宁装的女子图二身穿流行服装的女子思考(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答案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 (2)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答案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重点精讲1.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思想不断得到解放,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国外文化和思想的涌入。(5)科学技术的进步。 2.比较近代和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 近代现代衣“洋装” “洋布” “断发易服”、西服、中山装,五花八门由灰蓝色调到五彩缤纷,由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时尚由生活水准低到解决温饱问题到注重吃好住西式建筑、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住房状况空前改善,“安居工程” 深度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民主化。 返回 反馈训练区 解析答案 1.观察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穿着,从中可以推断出民国时期着装的特征是()A.呆板保守,讲究等级B.新旧并存,中西合璧C.追新慕异,抛弃传统D.强调斗争,突出革命 解析从材料中的图片可知既有传统的旗袍大褂,也有西服洋装,还有改良后体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可以推断出民国时期着装的特征是中西合璧,新旧并存,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B 2.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解析答案解析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A、C、D三项表述与史实均不符。 B 3.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 “同志”取代“老爷” “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国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移植 解析答案解析题目中的变化是随着中国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过渡出现的,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容易选择了。 B 4.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解析答案 解析20世纪30年代能游览观光的应属于富人,马车专门为富人而发,不能体现出社会进步,故A项错误;“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体现平等,是社会进步表现,故B项正确;马车是富人、有地位的人乘坐,“人力车夫讨厌马车”反映社会地位不平等,故C项错误;“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明显是不平等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B 5.社会生活细节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下图中能体现中国计划经济特征的是() 解析答案 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供应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百事可乐、股票、银行卡属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产物,均与题意不符。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 解析答案 解析是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答案从维持中国旧俗、恐惧排斥新事物到认同西方先进文明、接受追求新潮。 (2)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 返回解析答案 解析建立在前一问的基础之上,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答案材料一:对待西方物质文明,通过实践体会其优越性,从而逐步认识接受。材料二:对清朝及传统旧俗的不满;在辛亥革命推动下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 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答案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答案变化表现: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变化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 二、学习延伸对自己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质生活变化情况(包括收入、住房、衣食、家用器具等)进行调查和比较,再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 答案返回 答案(1)调查对象可以是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以通过向父母咨询,以自己的家庭物质生活的变迁为主题进行对比分析。(2)列表时注意时间是“改革开放前后”,内容是“物质生活”可以参照以下格式: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穿着 饮食 住房 出行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